淺談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兒歌的編寫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兒歌朗朗上口、節奏輕快,能幫助孩子輕松記憶所學的知識點,也能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直接采用現成的兒歌還是自己編寫?是教師編寫還是學生編寫?文章作者通過研究發現,兒歌的編寫可以從“教師編兒歌”過渡到“學生編兒歌”。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兒歌;創編兒歌
一、教師編兒歌
?。?)拿來主義——查找、篩選合適的兒歌直接用于課堂教學中。比如我在教學大于號和小于號的時候,搜集到了三首相關的兒歌。最終采用了下面這首:
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比相貌,
開口向左是大于,開口向右是小于,
站在兩個數中間,誰大向誰開口笑。
?。?)改編兒歌——參考相關資料或者別人的兒歌,將其進行微改或大改,編寫成學生喜歡的兒歌。教學《立體圖形》時,看到有關立體圖形的謎語。我覺得很有趣,于是我把它改編成了立體圖形兒歌:
(師)立體圖形有,(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煟┧乃姆椒搅鶑埬?,大小有點不一樣。(生)長方體、長方體。
?。◣煟┧乃姆椒搅鶑埬?,怎么長相都一樣。(生)正方體、正方體。
(師)圓圓兩張臉,大小一個樣,能站也能滾。(生)圓柱、圓柱、圓柱。
?。◣煟┡趾鹾酢A嘟嘟,滿地跑來咕嚕嚕。(生)球、球,這是球。
背誦時,用這種師問生答的形式,大大激發了學生興趣。
?。?)創編兒歌——根據所學內容,教師自主創編兒歌,根據學生的朗誦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兒歌。
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測量的方法,我編了一首《測量兒歌》:用直尺量物體,物體直尺要放平,左邊對著刻度0,右邊對著刻度幾,長度就是幾厘米。后來在做題的過程中發現,對于不是從0開始測量的情況,很多孩子掌握得不好。所以我又在兒歌后面加了三句話:左邊不是對著0,長度怎樣來確定?數大格,做減法。記住了方法,再做類似的題時,出錯率就很少了。
二、學生編兒歌
學生對數學兒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也可以引導學生編寫兒歌,鍛煉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獨立自主仿編兒歌——給學生一首兒歌,學生仿照編出類似的兒歌。
學習5的乘法口訣時,我編了《手指歌》,然后我鼓勵學生仿照《手指歌》編一首有關2、3、4的乘法口訣的兒歌,可以考慮自己喜歡的動植物。結果學生仿編出了各式各樣的兒歌。
?。?)小組合作仿編兒歌——給學生一首兒歌,小組成員合作編出一首類似的兒歌。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這首語文課本上的兒歌對學生學習方向的知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是中午或晚上面向太陽或者夜里面向北極星,兒歌該怎么編?各小組經過熱烈的討論,編出了自己的兒歌。
(3)七嘴八舌創編兒歌——課堂上合作探究出解決本節課的問題所用到的方法后,你一言我一語共同編寫一首兒歌。
二年級下學期學習“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這節內容時,課堂上通過游戲體驗,讓學生探究出比較大小的方法:比較大小時,要先看位數,位數多,這個數就大,位數少,這個數就小;如果位數相同,從最高位開始比,最高位大的,這個數就大,最高位相同,看下一位,一位一位往下比。
我拋出問題:能不能給這段話減減肥,編成數學兒歌呢?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編起了兒歌,最終形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
總之,從教師編寫兒歌到學生編寫兒歌,從仿編兒歌到創編兒歌,教師和學生的編寫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將編寫的數學兒歌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做題的正確率。
參考文獻:
[1]袁超.小學數學兒歌的創編及運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版),2013(12):162-163.
[2]袁鳳珍.兒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08(11):25.
作者簡介:張春霞(1987—),女,山東濰坊人,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6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