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年級“模塊習作”教學新思路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模塊習作教學是指根據中年級的年段特點,以模仿為橋梁,圍繞一定的習作教學目的,對各種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組成一個個版塊對學生進行作文片段指導的教學方式。本著“以寫定教”的理念,文章從三個方面探究小學中年級模塊習作教學的新思路。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模塊習作”教學;以寫定教
所謂“以寫定教”就是從學生的習作現狀或單元習作主題出發,確定某個階段的習作訓練目標,選擇、整合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作文教學。
一、以寫定讀——模塊閱讀
1.教材重組
人教版小學教材是以人文的角度一個個專題來安排的,就連習作也只是提供一個話題,鼓勵“自由表達”,對于習作技能要求幾乎很難在教材中看到明確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成為教學的有心人,針對學情,根據具體的教材特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組教材。
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我們從寫作的角度去思考,會發現這里集中了兩種常用的過渡句“……最……的(就)是……”“……也……”。這是對學生進行過渡句訓練的很好的范例。
2.單元統籌
人教版的教材每個單元一個主題,相同主題的文章在寫法方面肯定有共通之處,也會有所區別。教師不僅要善于捕捉這些共同點為我所用,也要善于發現不同處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寫法指導,豐富語言的表達形式。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以名人故事為主題的一個單元,這個單元的每一篇課文在寫法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通過對話表現人物品質,但這些對話的表現形式又各有側重,略有不同。所以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就以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四種不同的對話形式為語言訓練目標,整合四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進行總體規劃。
二、以寫定評——模塊評價
傳統的習作講評課,都是由教師精心挑選學生好、中、差的習作作為范例進行講評。評析優秀作文時,教師總是神采飛揚,毫不吝嗇褒揚的語言;評析不足的作文時,言辭懇切,分析有理有據。但是小學生需要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指導和恰當的鼓勵。因此,進行作文講評時可以采取詳評和略評相結合的方式。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主題是課余生活,很多同學寫了課余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批閱中我們發現學生的用詞不夠準確,描寫不夠細致,過程沒有展開。于是我就將此次習作的講評重點確定為動作描寫,在評講中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細致準確地描寫,而其他方面則通過“最佳開頭獎”“最佳結尾獎”“最佳題目獎”等方式進行表揚和肯定。
三、以寫定寫——模塊指導
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當教師對習作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評后,教師給予學生獨立修改習作的機會。通過相關實踐證明,當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并掌握了改進的方法后,往往有著強烈的修改愿望,而且此時的修改效果極佳。如上文中提到的關于課余生活的習作,很多學生活動過程寫得不夠具體,動作描寫不夠細致和準確。在進行講評后,我讓學生進行片段修改,學生興致盎然,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例:【原文】我拉開房門,不好!被爸爸發現了,我趕緊逃跑,爸爸卻在后面緊追不舍,最后我拿媽媽當“擋箭牌”才結束了這場戰爭。
【修改后】我悄悄地貼在書房門前,把門一拉。不好!被發現了,我撒開腿就向前跑去,爸爸在后面緊追不舍。我突然來了個“急剎車”一轉頭,馬上往回跑,爸爸就被我甩開了。過了一會兒,我的腿疼痛起來,只好拿出“殺手锏”了。于是,我用最后一點力氣向前跑去,拿媽媽當“擋箭牌”才結束了這場追逐戰。
總之,基于中年級學生的特點,將習作教學化整為零,圍繞一定的習作教學目的,對各種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本著“以寫定教”的理念進行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習作的興趣和能力,給我們的習作教學帶來了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周一貫.兒童作文教學論[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林愛娜(1975—),女,浙江瑞安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6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