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小學中年級作文素材積累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不僅要回答作文“怎么寫”,也要解決“寫什么”這一大問題。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教會學生作文的表現形式,也要引導學生找到作文“活水”的源頭。但這“活水”的源頭往往很難找尋,即使教師已將文章的結構層次、描寫順寫甚至作文提綱羅列出來,仍有孩子因缺乏素材的累積而無從下筆?;诖?,筆者立足于中年級作文教學,對作文素材如何有效的積累進行了初步探究。
  關鍵詞:中年級作文;素材積累;策略
  筆者立足于中年級作文教學不僅因為教授中年級,研究起來較為方便,更因為中年級作文教學具有特定的研究價值。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版)》九年一貫的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分為1~2 年級、3~4 年級、5~6 年、7~9年級四個學段,小學第一學段主要作文教學主要側重于寫話訓練,尚構不成篇,而小學第二學段即3~4年級中年級的作文教學,它在課程標準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這一時期的學生正處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過渡時期,他們在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筆者認為教師應抓住這一關鍵期,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注重仿寫、記錄隨感,為日后的作文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累積生活素材,勤寫觀察日記
  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撥撥地流個不歇”。作文教學需要把學生從課堂與課本中解放出來,還學生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所以,教師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主動觀察身邊的事物,做有心人——累積生活素材。教師應給學生創設一個可自由探索多樣可能性的空間,為寫作累積豐富的材料。陶行知老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論中就曾指出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作文的源頭活水其實正是來自于學生的生活,來自于學生對于周圍事物的認識。作文的千篇一律,這既存在著學生觀察能力不足的問題,也是因為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去關注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事情中尋找寫作的原材料,只有這樣才能寫真話、抒真情。
  生活中的素材如果僅是觀察而不記錄,便不會在學生心里留下太多痕跡,要有效地積累,筆者認為寫觀察日記是不錯的方式。對于三年級的學生,可以布置學生每天從記一件值得記錄的人或事入手進行片段描寫的訓練。例如可以規定主題,某一階段的教學目標集中在外形描寫可以鼓勵學生記錄他們喜歡的動物的外形,通過片段描寫的方式記錄觀察所得。當學生進入四年級后依舊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促使他們去用心發現生活,這一階段則可順應學生作文練習的改變,采用半獨立篇章的形式積累寫作素材,此外,在四年級時可引導學生在日記里多發表自己的感悟。
 ?。ǘ┞撓甸喿x教學,仿寫典型文章
  除了生活素材的積累,筆者認為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也是十分豐富的素材。他們不僅可以作為學生學習閱讀的材料,也能夠當作學生作文訓練起步階段仿寫的對象。這種將讀寫相結合的策略是依據奧蘇貝爾曾提出的“先行組織者”這一觀念提出的。奧蘇貝爾認為,先行組織者能夠強調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的關系,為新知識提供一種框架,并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將要學習的新知識中的重點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要注意勾連閱讀教學,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并學習課文的表現形式:文章是怎樣的結構、是如何選擇材料、按什么寫作順序來組織材料、運用了哪些準確生動的詞語等等。
  閱讀是寫作知識和技能的吸收,作文是寫作知識和技能的運用。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習過一篇文章叫做《北大荒的秋天》,文章層次很清晰,抓住了文眼“北大荒的秋天”分別寫出了天空、小河、原野這些北大荒景物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激發學生思考篇章的結構、選材、順序、寫作特點來進行模仿寫作,可以抓住一些特有景物來寫自己家鄉的某個季節。教師若能在寫作教學中注重聯系學生所學過的閱讀課文,并通過一次次的寫作練習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掌握應用,那么學生在這種訓練中寫作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此外,教材文本的內容其實也是學生寫作時素材庫。不僅是因為課本的內容可以提示學生觀察的方法與角度,它們還能提供學生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片段,可作為學生進行仿寫的重要素材。寫作的前提是字詞的積累與運用,而對于字詞的認讀、識別與書寫這一教學任務則是由閱讀教學所承擔。學生從閱讀教學中掌握的字詞正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積累。閱讀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能力,不僅要在閱讀中理解字、詞、句的意義,更要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這種對于中心思想的理解無疑也是一種對于學生作文立意所需能力的鍛煉。正確且深刻的立意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與認識能力,要有獨立的思考與正確的判斷,而這種能力能夠在閱讀理解中得到鍛煉與提高。
  因此,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來看,都應盡可能地突出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共同點,兩者應密切配合,教師也應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ㄈ┻M行課外延伸,學會記錄隨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一詩句,揭示了閱讀與寫作的聯系。語文的學習特別是寫作的練習注重的是積累的過程,當學生掌握了閱讀課文的知識與方法,便可以在此基礎上向課外拓展延伸。
  廣泛的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想法和感受也應該及時記錄下來,而記錄這些事情和想法最好的辦法就是隨筆,所以,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應該有寫隨感的習慣。學生在通過閱讀積累素材時,要注意精讀,閱讀后積極思考,寫出自己的所感所悟,如果只是泛泛而讀是沒辦法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的;另外在閱讀時還要注意,要有意識地選取多種題材的文章,這樣才能達到開闊眼界的目的,唯有長久、廣泛地閱讀,在不斷積累間接的語言材料中拓寬自己思路,付諸筆端一定會是言辭優美、并有著獨立思考的佳作。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市: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李麗君.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吳立崗.小學作文教學論[M].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4]何永康:寫作學[M] 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ㄌK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小學  江蘇省蘇州市  225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9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