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教學的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指導學生寫好每一篇文章,能培養小學生表達語言文字的知識技能,能熏陶其思想情操。如何提高作文教學效率,使學生想寫、樂寫、會寫,是許多語文教師長期探討的一個課題。文章探究了小學作文教學的四個方面的策略,即多觀察,積累生活素材;多讀,積累寫作素材;多寫,熟能生巧;多改,積累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素材積累;教學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教作文、怕改作文,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生活體驗,缺少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生如果整天讀課本,寫完課內作業寫家庭作業,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像井底之蛙,沒有生活體驗,作文能寫什么?其次,教師的指導空泛、不得法。有些教師沒有提前布置學生準備習作素材,課堂指導習作只讓學生讀讀單元訓練要求,自己講解幾分鐘就讓學生寫,學生怎么能寫出好習作?課堂習作40分鐘,其實是對平時生活積累的反映,和作家寫作同樣道理,厚積才能薄發,作文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就是生活的本身?!毙抡n標也強調了語文教學就是要“回歸生活”“要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習語文”,這為教師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指明了方向。小學生習作是生活的需要,生活是習作的源泉,離開生活談習作將成無本之木?;谝陨侠斫猓谛W語文習作教學中,筆者嘗試著讓習作教學生活化,以生活為本源、基點,讓習作成為學生與生活交流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多角度地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從而寫出具有個性的習作。
葉圣陶先生在教育學生寫作的時候,從來都沒有具體的指導,從來不規定學生寫什么作文,不寫什么作文,就只是讓學生做兩件事:第一件,他書柜里的書要學生一本一本地讀;第二件,每天寫一點。寫好以后,葉先生也不批改,就是吃飯乘涼時讓學生把自己寫的文章讀給他聽,他也不說寫得好不好,只是說懂與不懂,不懂就讓學生去改,改好以后再讀給他聽,直到他懂了。其實葉先生這種教育方法給教師的啟示就是多觀察、多讀、多寫、多改。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筆者認為作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四方面開展。
一、多觀察,積累生活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體驗生活。一些學生害怕寫作文,原因之一是一些傳統的命題作文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無從下筆,久而久之,害怕、討厭作文。平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用心體會,及時記錄,為習作積累生活素材。如周末布置學生學當家、做家務、招待客人;布置學生了解、收集傳統節日的來歷、風俗習慣;元宵節、冬至布置學生搓湯圓、煮湯圓吃,端午節包粽子等。學生在體驗生活中手、腦、眼、口并用收集材料,獲取知識,積累生活素材,并通過循環日記的形式記錄經歷、見聞和感受,每周交流一次,實現材料共享。
二、多讀,積累寫作素材
課外閱讀是學生了解知識,認識世界,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方法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應重視指導課外閱讀,讓學生從中汲取精華,豐富語言積累,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讀好課內文章固然重要,但每學期課內二、三十篇課文,即使讀得滾瓜爛熟,所得也非常有限,所以應培養學生養成課外自覺讀書、看報的習慣。
在教作文時,一篇作文往往要求學生在八十分鐘內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兩節課內完成擬稿、修改、謄寫,對于學生來說難度很大,這要求學生把所需的信息貯存于大腦之中,習作時提取加工便可,這就需要學生有大量的信息儲備。
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一點,那就是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班級中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常常閱讀課外書刊。許多學生在寫作時總會“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果讓學生多讀課外書,多積累,日久天長,寫作時就會呼之即出、信手拈來。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多讀書,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常常采取以下的幾種方法:
首先,每周設定一節課外閱讀課。在課上向學生推薦好書,指導學生閱讀,并讓學生把看到的好書排練成課本劇在班上表演。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的閱讀興趣濃厚。其次,多給學生閱讀的時間。恒常地開展每天早午讀書活動,讓學生靜靜地讀,這樣就算平時不愛看書的學生,在環境熏陶影響下,會慢慢愛上閱讀并能保證一定的閱讀量。
在保證學生一定閱讀量的同時,教師也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關注學生情感體驗,活化生活積累,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多年來教師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脫節,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不能有機聯系在一起。閱讀不能有效指導寫作,使得學生常常分開閱讀和寫作,所以,要重視閱讀教學中的寫作指導。閱讀和寫作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教師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閱讀教學起到指導寫作的作用。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會不自覺地把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方法不待教而會,不待學而能。這時,閱讀教學的作用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出來。
三、多寫,熟能生巧
習作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寫作時明確“我為什么要寫”“我寫給誰看”“我以何種方式達成寫作意圖”,這是寫作的三要素?!熬毠P”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多讀、多寫、多練是已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多寫,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起到一定作用。要學生寫好小作文,首先要讓學生對寫作文的好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強調“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白多寫、多讀、多練就可逐步掌握寫作的規律。筆者認為,寫話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應該從簡單到復雜。
第一,抄寫??梢宰寣W生抄寫好句,或者一段話,或者一篇文章,要抄得工整,讓學生在抄的過程中學習寫作。第二,仿寫??梢苑聦懸粋€句子,一段話。讓學生仿寫,學生很快就能舉一反三,造出更多的好句。第三,擴寫。給學生幾個詞,讓學生擴寫成一個故事或一段話。第四,自由寫。引導學生懂得文章的題材源于生活,只要仔細地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可寫的內容很多。 四、多改,積累方法
記得一位作家曾經說過,不朽的巨著都是修改而來的,從賈島的“僧敲月下門”到袁枚的“一詩千改萬心安”無不說明修改的重要性。由于教師的工作量大,許多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常常只寫一個“閱”字,再加上一句簡單的評語就完事了。當學生拿到作文后,不知道自己寫得好或不好的地方在哪兒,沒有教師的修改與指導,這樣的作文很難有進步的空間。所以,教師必須要批改作文,而批改分為批和改,批改有幾種方式。字、詞、標點用眉批,眉批又稱旁批。教師將批語寫在作文上方空白處,相當于面部眉毛的位置,故稱眉批。眉批的優點在于批語位置與學生作文語句對應,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學習與修改;段批,寫在段與段之間的批語,段批的優點在于注重了文章結構,看起來既有整體感,又十分的清楚;尾批稱總批或總評,它是寫在學生習作后面的一段評語,是對作文進行總的評價。其實總評本身就是一篇賞析文章,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啟發和鼓勵作用。
而改則要幫助學生刪除多余的,補充缺少的,糾正錯亂的。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筆者總是很細心地給學生改作文,所以,每次學生拿到批改完的作文后總是細細地閱讀。如批改學生的習作:“陰雨天氣真不好,我不喜歡,滿天烏云壓得我呼吸不了了,我從窗口看,哇,雨真大啊!”這個句子表達了小作者對陰天的感受。但是從標點上來說,在“我不喜歡”后面應該是句號而不是逗號?!皾M天烏云壓得我呼吸不了了”一句不夠合理,應該改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天氣真悶,我感到快喘不過氣了”。“我從窗口看,哇,雨真大啊!”這句也要增加內容,改成“一會兒下起雨,我從窗口往外看,哇,雨真大,像一顆顆黃豆從天上打下來”。這樣的修改,學生才能從中收獲良多。
張萬化教師曾說:“兒童寫作不光是語言學習的需要,還是為了健康、自然地宣泄感情,和別人溝通。學生的作文必須有更多的傾聽者、欣賞者,讓學生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币虼?,作文講評課上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評議,把寫得好的習作放在班級宣傳欄展示,讓學生學習別人的優點,自行修改作文。評價時注意采取各種形式來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作文的樂趣。
作文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綜合知識的檢驗,也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考驗。只要學生在平時能夠多觀察生活、多讀、多寫、多改,其寫作必定能取得很大的進步。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