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遼西干旱地區樟子松育苗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遼寧省西部荒山干旱地區一直是造林的重點地區之一。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等因素影響,該地區干旱少雨,風沙侵蝕現象嚴重,土壤肥力較差。為了提高遼西干旱地區育苗效果,合理選擇樟子松育苗技術,才能改善育苗品質。
  [關鍵詞] 干旱地區;樟子松;育苗
  [中圖分類號] S791.2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7-84-2
  遼西干旱地區立地造林環境相對較差,很多樹種不適合該地區的氣候環境。在遼西地區組織造林工作期間,應結合遼西干旱地區地理位置、氣候等狀況,選擇抗旱、抗寒、耐貧瘠等效果好的樹種進行栽植,才能提高育苗質量。
  1 科學選地,合理施加底肥
  1.1 科學選地
  遼寧省西部地區常年受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年降水量有限,經常處在干旱缺水狀態,導致當地土地荒漠化較為嚴重。由于樟子松具有一定的抗旱、耐寒等優良特性,所以適于在遼西干旱地區栽植。但是,栽植期間必須結合樟子松的生物學特性,優選地下水位低、土質松軟、排水便捷的土壤區域實施栽種。
  1.2 施撒底肥
  樟子松幼苗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栽植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質量的影響。鑒于遼西干旱地區干旱少雨、土壤有機質稀缺的現狀,在樟子松樹苗栽種期間,每667 m2育苗地均勻撒入腐熟的農家肥2 kg,然后利用機器翻整耕地。在耕地內均勻混入農家肥,增加土壤內有機質含量,提高育苗地蓄水保墑效果。
  2 催芽處理
  2.1 種子采集
  在開展樟子松育苗工作時,可選擇40~100年生的樟子松采集其果實來收集種子。通常,每年6月1—10日樟子松開花,每年9月10—30日種子成熟。第3年的4月份球果逐漸裂開,種子呈分散狀。因此,采集樟子松樹種最佳時間為每年的春季與秋季。一般,秋季選擇9月10日—11月20日采集,春季則選擇3月10日至4月20日。采集中,由于堅固的樟子松球果開裂難度較大,若需要大量采集,應通過室內烘干法促使球果脫粒。一般應先清洗球果,然后在烘干室木架中均勻擺放球果后,加溫至(52.5±2.5) ℃,且保持三四天,就可促使球果開裂。加溫中,要對球果進行翻動、敲打,從而將種子打落。若球果處于準開裂狀態,應將其倒入(45±5) ℃水中,充分泡8 min左右后,全部撈出、烘干,靜置3 d會自動裂開脫粒。種子脫粒后應精挑細選,科學處理后有80%會發芽[1]。
  2.2 混沙埋藏發處理種子
  通過此法對種子實施處理時,需利用消毒設備處理種子,然后選擇地勢較高、土壤水分低的位置挖一個規格為0.5 m×0.5 m的坑,通常種子數量決定坑的長度。將草席子均勻鋪入坑內,以1∶2的比例將種子與砂子混合在一起倒入坑中。每日白天要攪拌、撒水;黑夜為了降低坑內溫度,要將草簾遮蓋在種沙混合物上。15~21 d后,種子開裂即可選種使用。
  3 合理播種,正確管理
  通常播種時間應選在春秋兩季,因為春秋播種可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與抗病害能力。當遼西地區溫度達到8 ℃時應展開播種,一般可在4月10—30日播種。播種前應充分澆水,待土表風干后,應壟起0.8 cm深麻面在床面處。然后,播種時經播種機播種,一般壟寬在4 cm上下,行間距應在9 cm上下最佳。播種后應把0.8 cm的土壤覆蓋在種子上,通常每667 m2播撒5 kg種子。同時,播種期間應將阻風屏障安裝在育苗地四周,6月中旬拆除即可。另外,要在苗床上鋪墊適量雜草,避免鳥類偷食種子。
  4 樟子松育苗期管理
  4.1 合理澆水、正確施撒肥料
  播種至出苗期,應保證育苗地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且每日午后澆水最佳。在4—6月,每日應勤澆水,澆水量要少;在7—8月,每4 d澆水一次,且要澆透;8月底左右,每15 d澆一次水;起苗初期,每2 d澆水一次,且要澆透,從而使土壤更加松軟,確保完整的苗木根系能被順利挖出。
  施肥最佳時間為6月15日后,從該時間點后樹苗進入生長旺期,一般每667 m2育苗地每10 d撒4 kg有機肥最佳,直至9月中旬。施肥期間應適量澆水。
  4.2 做好鋤草、松土、間苗管理
  在撒種、播種時,應在遮蓋土內混入鋤草醚。通常,每667 m2施撒40%鋤草醚10~15 kg。第1次噴藥30 d后噴第2次,第2次用量與第1次相同。
  松土時間為每年7—8月,中耕松土時深度要控制在3 cm上下,10 d松土一次,保證樟子松幼苗及時扎根、生長。
  間苗時間為每月7月中旬,通常要鏟除老弱病苗,并補充健康的新苗。
  4.3 治理樟子松育苗時的病蟲害
  防治病害時,應在每667 m2育苗地中混入1.5 kg五氯硝基苯,然后將混合土壤均勻覆蓋在種子上。亦或除苗結束時,將1%波爾多液噴灑在育苗地,通常7 d噴灑一次,連噴4次。
  幼苗期后,要做好立枯病預防與治理工作。鑒于立枯病發病迅速、樹苗感染后呈猝倒型等狀況,應秉承“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原則。在病害防治中,要做好種子、土壤等消毒處理。通常樟子松幼苗破土時,要組織幼苗防病消毒工作,即噴灑0.2%~0.5%的硫酸亞鐵溶液1 kg/m2,隔六七天噴灑一次,7月底后可適當延長噴藥間隔期;或噴灑0.1%~0.2%的多菌靈溶液500 g/m2,每隔15~20 d噴灑一次,并可視病害發生程度適當延長或縮短噴藥周期[2]。
  4.4 合理起苗
  樹苗的移栽效果直接受起苗過程影響。通常,起苗初期要提前2 d將育苗地澆透,然后基于“邊起、邊運、邊載”的原則起苗。另外,要提前配置泥漿,在樹苗運輸前在樹苗根部涂抹均勻,同時適當為樹苗覆蓋遮陰網,避免烈日灼燒傷害樹苗。
  5 樟子松移植苗的培養
  5.1 畦床育苗
  樟子松幼苗生長2 a后,應在第3年4月10—20日移栽樹苗。移栽期間應沿著畦床,每株樹苗之間要相距4 cm,行距12 cm最佳。作壟期間,株距、行距分別為4 、16 cm最佳,且采取雙行栽植。栽植期間樹苗幼葉不可入土,踩實土壤后要立即澆水。待樹苗成活后,要及時施肥、澆水、鋤草和松土,待幼苗規格達到使用要求后,方可出土使用。
  5.2 樟子松營養袋移植苗培育方法
  營養袋育苗方法可改善土壤使用率和造林成活概率。通常,營養袋大小應控制在30 cm×28 cm,三面實施封口,底部戳直徑在1 cm左右孔洞15個。使用的培養土采用V有機肥∶V沙子∶V土=1∶3∶6比例均勻混合攪拌方法配置,并在育苗地中挖1.5 m寬、25 cm深的育苗溝,長度結合育苗量確定,然后將營養袋依次放入溝內[3]。
  一般裝袋時間應選擇每年10月10—20日,且挑選的幼苗應符合兩年生、根系旺盛、頂芽豐滿、生長健碩等條件后才可裝袋。同時,裝袋前應適當修剪根部,如剪除地表上側所有側枝,并對根系實施保濕處理,避免樹苗根系失水、死亡。要適當施肥,提高營養袋育苗成活概率。經研究,最佳裝袋季節為秋季,成活率高達95%。
  6 結語
  在遼西干旱地區選擇樟子松樹種開展造林工作,符合當地的實際狀況。因此,在造林工作開展中,要優選樟子松育苗技術,提高樟子松育苗質量,保證后續植樹造林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孫洪軍.樟子松苗木培育技術淺談[J].農民致富之友,2019(4):198.
  [2]韓宇.樟子松育苗技術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4):199.
  [3]王曉紅.簡析樟子松育苗技術及管理[J].農業與技術,2019(1):118-1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2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