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中推廣節水農業技術的作用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對于農業發展來說同樣也是如此,我國地大物博,水資源較多,但人均占有水資源較少,農業發展長期面臨著缺水威脅。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技術,推廣節水技術,解決農業生產用水問題,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工作,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節水技術;技術推廣;農業發展
我國水資源稀缺問題較為嚴重,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農業用水比例不斷下降,水資源稀缺所導致的問題越發嚴重。大力發展農業節水技術,推廣農業節水技術,已經成為保證我國糧食正常生產,促進農業生產現代化轉型的重要舉措。因此,探討農業中推廣節水農業技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節水農業技術推廣應用成效
1.發展規模拓展
低壓管道輸水工程、渠道防滲工程、畦灌溝灌節水工程、噴灌微灌工程建設規模逐漸擴大,水肥一體化、集雨補灌、地膜覆蓋等等節水技術全面應用,尤其是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如今在我國7000余萬畝種植農作物種植土地上得到了全面落實。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7全國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了0.53,同比2002年,提高了近20%。而我國糧食生產力從0.823kg/m3提高到了1.02kg/m3左右,華北地區的糧食生產量發展速度最快,達到了1.44kg/m3。而在氣候較為干燥的地區,集雨補灌、地膜覆蓋推廣成效較為卓著,多數地區規?;衩追N植采用地膜覆蓋(全膜覆蓋技術),自然水利用率提升了30%左右。
2.種植結構優化
從農作物種植結構來分析,玉米等水分生產利用率較高的農作物種植比重增加幅度明顯,2017年相比2002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達到了1.7億畝左右,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玉米種植單產量達到了407.35千克/畝。玉米種植更能夠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水。秋糧作物雨熱同季,分析我國農作物產業結構,不難發現,近幾年增加的作物,85%都是秋糧作物。各種節水技術的應用,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還有效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切實的實現了增產增收。如,地膜覆蓋(全膜覆蓋技術)的推廣落實,部分地區馬鈴薯增產800kg/畝、玉米增產200kg/畝;噴滴灌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落實,部分地區馬鈴薯增產1500kg/畝,玉米增產200kg/畝。節水技術示范區,蔬菜增產150kg/畝,生產成本節省140元/畝。
3.服務能力提升
為推廣落實各項農業生產節水技術,我國逐漸建設了400余個土壤墑情監測點,每年土壤墑情報告達到4000余期。同時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落實、推廣,逐漸搭設起土壤墑情信息管理平臺以及監測網絡。同時,農業節水技術宣教活動也在逐步展開,農田節水示范活動,農田節水示范基地的開展以及建設,推動了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以及發展。
二、農業推廣技術現存問題以及解決對策
1.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現行的農業節水技術標準體系的指導性存在諸多問題,部分技術領域的標準項目劃分不夠明確,諸多新興農業節水技術都沒有納入相應的節水標準中,而農田灌溉、農田排水相關設計標準也存在較多問題。比如,水泥空心磚渠道襯砌技術、山丘區建設高位水池灌溉技術沒有相應的技術標準,雖然目前部分標準中有著一定的參考數據,但是標準仍舊不符合實際建設情況,管理標準,不能給技術落實帶來系統性的指導。對此,亟需建立起合理的農業技術標準建設機制、維護技術,對現行的技術要及時的開展復審整頓工作,同時結合實際情況,調整已經頒布的各項技術標準,從而提高技術標準的適應性。標準的完善、落實,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實用的標準體系,才能夠讓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做到有法可依。
2.水資源緊缺加劇
農業水資源緊缺的情況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依然較為嚴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農業灌溉用水缺口達到了350億立方米左右。同時,水資源分布和我國農業種植生產布局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我國北方農作物種植約占全國50%,但是水資源僅僅占全國20%,多數農作物依舊以“旱作”為主。另外,灌溉用水利用系數仍舊較低,在灌溉中蒸發、滴漏的問題較為嚴重,而自然降水利用率也比較低,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對此,筆者認為,仍舊需要從基層入手,加強基層農業種植戶的節水意識、發展意識、創新意識,積極利用廣播、電視等等宣傳渠道,讓種植戶認識到農業節水技術的功能,同時要積極推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規?;母铮淖兾覈鴤鹘y的農業生產模式,從而讓各種農業節水技術的應用范圍更廣,讓高灌溉水的產出效益得到提高。
3.管理體制不完善
多年來,我國一直實施分割式的水資源管理體制,由水利部門統一管理水資源,建設部門規地下水,農業部門管理漁業水域。這種情況導致各個部門的職權沖突,在涉及義務以及責任的時候卻相互推諉,同時也難以形成一個完善的領導管理機制、規劃調度方案。這種傳統的管理體制帶有極為強烈的行政化色彩,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失去了其為社會發展服務的“屬性”,從而導致農業節水技術在推廣的過程中難以落實到市場中。對此,筆者認為,有關農業技術的推廣以及對農業用水的管理必須要實現“統一管理”,形成一種靈活性、適應性較強的管理體制,同時要削弱農業節水推廣工作的行政化色彩,提高農業節水技術推廣人員的服務意識。農業用水灌溉區需要朝著大型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在內部管理上,明確各個部門的權責,秉承科學化的管理原則,建立起現代化的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機制。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為改善我國農業用水緊缺問題,確保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必須要加強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工作。相關部門亟需完善農業節水技術標準,同時國家還要用政策來對農業用水管理體制進行宏觀層面的調控,革新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這樣才能推動我國農業節水技術的落實,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饒靜. “項目制”下節水農業建設困境研究——以河北省Z市高效節水農業技術推廣為例[J]. 農業經濟問題, 2017(01):84-91+112-113.
[2]孫玉海, 王關林, 蘇章鋒, et al. 潛江市節水農業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建議[J]. 現代農業科技, 2018(6): 45-46.
[3]如孜姑麗&#;吾斯曼. 滴灌技術在節水農業發展中的運用及意義略述[J]. 農家致富顧問, 2017(10).
[4]馬恩存. 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研究[J]. 農業與技術, 2017(23):58-59.
[5]楊曉娟. 平涼市崆峒區發展農田高效節水技術現狀、存在問題與建議[J].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17(22):21-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