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受威脅等級評估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通過研究國家保護野生植物的受威脅等級,能夠從評估體系中為保護瀕危野生植物提供指導?;诖?,通過對比《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和IUCN紅色名錄,提出了保護受威脅野生植物的相關建議,希望能夠為瀕危野生植物的評估和保護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受威脅等級;等級評估;植物保護
中圖分類號:Q94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53
隨著自然環境不斷惡化,很多野生植物數量開始大幅減少,越來越多的植物品種瀕臨滅絕。我國必須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強保護,從野生植物評估開始,通過準確評估優先保護瀕危植物,保證生物的多樣性,促進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1 分析材料
1.1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根據我國提出了野生植物保護名錄進行研究,將名錄中提出的植物作為研究評估對象,將名錄統計到種級的水平,在該名錄中涉及2 177種保護植物,分別屬于130個科,設置了一級保護和二級保護兩個級別。其中,一級保護植物包含296種植物,二級保護植物包含1 881種保護植物。
1.2 IUCN紅色名錄
IUCN紅色名錄是國際上針對瀕危物種發布的名錄文件,根據物種受威脅程度以及滅絕風險形成瀕危等級。該名錄將野生植物分成了9個瀕危等級,分別是絕滅(EX)等級、野外絕滅(EW)等級、極危(CR)等級、頻危(EN)等級、易危(VU)等級、近危(NT)等級、無危(LC)級別、數據缺乏(DD)級別以及未予評估(NE)9個等級。其中,極危等級、瀕危等級以及易危等級統稱為受威脅等級。
2 評估方法和評估步驟
在開展評估前,要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受威脅等級研究現狀,主要包括IUCN紅色名錄、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國家林業局重點調查報告等文件。根據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相關文件,按照地理分布數據,先對全部物種進行預評估,并根據物種建立專家信息,將預評估結果發送給專家詢問意見,并確定野生植物瀕危等級[1]。
3 評估結果
按照IUCN紅色名錄的標準和等級,來評估我國野生植物的受威脅等級。其中,絕滅(EX)等級有2種,為光葉蕨和鹽樺;野外絕滅(EW)等級有金平樺、西疇石斛以及臺北杜鵑3種;極危(CR)等級占據總數14.24%,共有310種;頻危(EN)等級占總數的29.31%,共有638種;易危(VU)等級占據總數41.85%,共有911種;近危(NT)等級占據5.37%,共有117種。近危級別野生植物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分布范圍較廣,未來很有可能受到威脅,如一些品種獼猴桃、蛇足石杉等植物。
無危(LC)級別占7.44%,共含有162種植物,包括紅景天類一部分物種、一部分獼猴桃品種等。制定保護名錄時需要將無危種類融入其中。這樣可以對特殊植物品種展開全面保護,將類群品種納入到植物名錄之中,其中涵蓋了不受威脅的一些物種。數據缺乏(DD)級別占據1.56%,包含34種植物。極危級別、瀕危級別以及易危級別3類物種占據總物種的85.39%,共包含了1 859種植物。
4 評估結果對比
將IUCN等級評估結果和國家一級保護、二級保護植物進行對比。在296種一級保護植物中有283種植物被評估為受威脅等級,其中物種是近危級別,這5種是斑舌蘭、西藏杓蘭、玉龍蕨、紫點杓蘭以及莎葉蘭。還有物種被評估為無危級別,這5種分別是多花蘭、兔耳蘭、硬葉蘭、紋瓣蘭以及離萼杓蘭。還有高寒水韭、麗花蘭以及察瓦龍蘭3種,被標記為數據缺乏。
在1 881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中,其中1 581種植物的評估結果是受威脅等級。其中,鹽樺是絕滅等級,臺北杜鵑以及金平樺被評估為野外絕滅。近危等級植物有112種,無危等級的植物有157種,還有31種植物是數據缺乏等級。
根據對比可以發現一級保護植物、二級保護植物和IUCN受威脅等級有大部分重合,兩者評估方法存在一定關聯。主要由于我國重點保護植物名錄是根據物種的綜合因素來確定保護物種,會同時衡量該物種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以及科研價值,由于物種的特點不同,評價標準也有一定的傾向性。
5 分析與討論
在國家評估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受威脅等級的過程中,我國也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植物屬于不同生活型,如果使用單一定量的評估方法,對于占地面積小的物種評價過低。以草本為例,草本占地面積小,評價草本定量值會小于喬木,因此要求野生植物評估要根據生物類別選擇受威脅標準。如果使用種群變化情況作為標準展開植物評價,很難進行定量評估,會花費大量統計數據以及歷史資料。由于缺少詳細信息,還要依賴于專家工作經驗和野外評估經驗對其展開評估[2]。
如果評估同一物種,往往會存在多種評價標準,不同評價標準得到的結果也差距甚大。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定級結果高的評價標準,應用寧高勿低的原則展開評價。例如,對于評估分布范圍廣的植物,一種標準可以得到VU評定級別,但是植物種群表現出明顯減少的趨勢;使用另一種評估標準可以得到EN等級,那么要選擇第二種評估標準。瀕危物種中分為進化瀕危物種以及生態瀕危物種2個類別。進化瀕危物種大多分布范圍小且數量稀少,這種物種抵抗環境變化的能力較弱,如果環境快速演化,物種很有可能面臨滅絕風險。生態瀕危物種指無法抵抗人類活動行程的短期生態演化,很多物種受到人類活動影響,面臨著滅絕,這種物種在生態演變中面臨生存危機。在野外環境中,瀕危物種處于瀕?;蛘呓^跡情境,如銀杏,雖然使用人工繁殖方式增加種群數量,但是出于考慮瀕危等級,為了更好地保護這類物種,盡量保留其瀕危等級,再使用自然保護技術增加種群數量,讓數量水平恢復到穩定狀態,再對物種進行降級處理。
6 相關建議
6.1 評估建議 在評估瀕危等級時,發現在國家重點保護名錄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名錄中含有162個無危等級物種,IUCN紅色名錄中很多受威脅物種并不在我國保護名錄中。在IUCN紅色名錄中,極危級別的物種和二級保護植物含有大量的中和,甚至超過一級保護植物的比例。出現這樣的問題,多是由于我國植物保護名錄是根據植物經濟價值、科研價值以及文化價值進行評估,然后才考慮植物的頻危程度。
對此,需要從下述2個方面進行考量。1)完善植物保護名錄,要重視物種受威脅程度,在評估時增加受威脅程度考慮的比重。要根據專家人員的論證結果去掉無危物種,暫時保留那些數據不足的物種,同時在國家植物保護名錄中補充IUCN紅色名錄中沒有涵蓋的受威脅物種。2)需要調整保護等級,如對于極危級別的植物,在二級保護植物名錄中,需要將其提升至一級保護名錄;對于易危等級的植物,在一級植物保護名錄中,要降低到二級保護名錄中[3]。
我國物種保護名錄主要劃分物種為一級保護等級和二級保護等級,多數是根據專家的意見,未經過定量評估,并不能準確反饋植物受威脅的等級。如果使用IUCN標準對我國植物進行評估,并不能完全適應我國的等級。因此,應在目前評估等級的基礎上,建立合適的受威脅標準和等級,重新評估物種,指導中國的受威脅物種評估過程。
6.2 保護受威脅野生植物的建議
6.2.1 統籌調整野生植物保護政策
1)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增加植物保護區,讓一個保護區內覆蓋多種野生植物。2)要協調林業和農業部門的關系,建立綜合性植物保護區域。3)積極建設野生植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完善保護區建設標準,提高保護區的建設質量。
6.2.2 完善保護措施
1)在社會上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加強宣傳增強群眾的思想意識,讓群眾在生活中自覺保護植物保護。2)完善法律體系,將法律體系銜接起來,避免出現空檔的情況,在法律層面上加強植物保護的約束力。3)建立保護機構,構建國家、省市層面的保護網絡,建設野生植物保護隊伍,招聘專業人員,提高工作隊伍的工作能力。4)增加資金投入,要確定中央和地方的職能,設置不同級別的保護區,各自承擔運營經費,并重視管理保護區,保證保護區可以充分發揮作用。
6.3 建立保護區管理體系
由于野生植物保護區的特殊性,需要針對野生植物保護區的特點建立管理體系,來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各省市需要將保護區的管理工作落實在具體的管護機構上,通過專業的管護機構管理保護區,從而讓保護區得到科學管理,避免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影響保護區。
6.4 加大投資力度
目前,保護區保護效果差多是由于資金投入不足造成的,政府部門要積極打開籌資渠道,積極與社會企業建立合作,為保護區的建設和運行提供大力資金支持。另外,需要將保護區的建設管理和當地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讓地區自然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自然保護區需要積極轉變觀念,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平衡經濟發展目標和自然資源保護之間的沖突,實現全面發展。
7 結語
通過研究IUCN紅色名錄,將植物分成絕滅(EX)等級、野外絕滅(EW)等級、極危(CR)等級、頻危(EN)等級、易危(VU)等級、近危(NT)等級、無危(LC)級別、數據缺乏(DD)級別以及未予評估(NE)9個等級。在保護受威脅野生植物的過程中,必須統籌調整野生植物保護政策,完善保護措施,建立保護區管理體系,加大投資力度。
參考文獻:
[1] 劉晨舒.基于“CVH”的福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研究[J].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2019,14(1):62-69.
[2] 何傳才.黑龍江省森工國有重點林區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牛皮杜鵑的資源狀況及存在問題[J].林業勘查設計,2019(1):55-56.
[3] 陳燕青,顏水華.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珍稀瀕危植物野生睡蓮生存現狀及保護對策[J].綠色科技,2018(16):157-158.
?。ㄘ熑尉庉嫞簞㈥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