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保護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與生態環境出現了不協調問題,影響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針對我國生態系統、林業建設等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提出基于林業可持續發展角度的林業保護工作策略。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林業資源保護;有效途徑;林業發展
經歷多年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國的經濟漸漸進入到了滯緩發展時期,近些年我國雖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這是建立在嚴重破壞環境基礎上獲得的。越來越多的生態問題讓國人意識到,絕對不能再采用先發展后治理的經濟建設方式,這會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長遠持續發展。為實現國家出臺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建設戰略,我們必須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
1 國內林業資源現狀
眾所周知,按照國土面積來比,我國位居世界第三,但按照人均資源來比,我國的地位則相對落后,尤其是林業資源。據資料顯示,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6.56%[1]。因國內經濟的不協調發展,人們對林業資源的亂砍濫伐,導致國內可用林業資源已經陷入了比較突出的枯竭危機,尤其是天然林資源損失十分龐大。當前我國林業發展形勢非常嚴竣,國內森林資源可用水平很低,森林資源實際覆蓋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面積以及存儲資源僅為人均20%和12.5%。國內森林資源質量也相對較低,每1hm2土地森林蓄積量僅僅為78.06m2,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8%。
2 森林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關系
林業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是推進林業資源可持續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協調好林業資源的管理、開發、生產工作,才可以有效且比較徹底地改善當前的林業發展問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必須予以林業資源的發展現狀更多的關注,認真對待與處理林業資源保護管理工作,不應一味地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了其可持續利用。建立科學、合理、系統的管理體系,推進我國林業資源的社會、經濟協調建設。
3 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舉措
3.1 科技興林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為了使林業能夠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圍繞林業發展需求建立創新型管理體系。該體系的核心是林業企業,市場是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主體,科技是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協調是最終目的。當前國內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提出了用數字林業改善當前林業管理環境的舉措。數字化林業需要結合信息技術完成林業信息的評價、處理、采集與分析,以此來掌握林業管理和生產情況。數字化林業能夠讓政府投入更多的精力控制生產、經營效益。實現科學化的林業生產、經營、規劃。在提高林業經營與建設科技水平的過程中,保障林業建設能夠獲得可靠的基礎與依據。
3.2 優化與改善林業經濟結構
調整林業生產結構,整治內部發展問題是保障林業能夠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首先林業經濟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面向竹林、經濟林、生產林、工業原料林的多元化生產結構。其次通過二次加工提升林業產品附加價值,實現林業資源價格的提升和轉變。最后借助第三服務型行業展開森林旅游以及花卉業。采取合理的手段帶動第二產業與第一產業經濟,并最終實現三產結合,調整生產力整體布局,取締過去生產力低下、附加價值低的產業。建設創新性強、結構合理、內容嚴謹的經濟體系,實行大集團、大公司發展戰略,積極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打開新市場。提升企業技術實力與專業化水平,這對打開市場、拓寬發展渠道具有重要意義。
3.3 完善營林舉措
為了使林業能夠獲得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將充分利用、保護林業與森林培育結合到一起,以合理經營作為基本原則,完成林業資源的應用與開發。確保森林資源的生產與更新速度能夠和林業資源的采伐速度保持在穩定的平衡狀態。營造速產林、高產林、經濟林,提高國內森林覆蓋率和林業經濟效益。
3.4 加強采伐管理力度
科學的管理制度與管理體系是保障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穩定建設的關鍵。對此,林業部門必須做好宣傳工作,大力宣傳回歸自然理念,展開森林資源的培育工作,這與科學發展觀、自然發展觀相一致。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強宣傳教育,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及宣傳車等設備進行宣傳,使人們了解森林資源的保護價值,讓人們自覺地遵守林業保護要求。另外,病蟲害、火災同樣也會影響到林業資源健康,所以林業部門還要將以上內容納人到監督管理必備項目,加強森林林木健康調查與研究,培育功能全面、生長態勢穩定的森林林木,確保森林資源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與成長。
3.5 建立可持續發展法律體系
為了保障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性,就必須將其納人到我國的法律體系當中。實際上,我國《森林法》對此亦有體現,明確提出了森林資源的培育與保護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森林發揮的作用,在改善環境的基礎上,為人類的生活提供必須的林業產品。當然,目前我國林業保護法律內容尚有欠缺,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盡快予以完善。如在林地征用方面,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嚴格控制林地征用數量,決不能違背法規征地。在確認征地符合要求以后,才可以按照正常流程進行批復。加強征地管理,嚴防出現不合理征地問題。法律單位必須推動林業保護體系建設,完善國內現有林業保護法律體系。
3.6 遏制負責人不法行為
事實上有很多的林業發展問題都出在內部。只有提高了內部管理有效性,才能夠切實發揮保護森林資源,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建設的目的。對此,森林管理部門人員必須要提高工作人員執法意識,做好法律法規培訓宣講工作,確保工作人員能夠堅決地履行自身責任,從源頭解決問題。
3.7 深入打擊破壞森林的行為
為了警示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就必須做好執法組織工作。當地政府與林業部門應當定期開展研討會,并組織工作人員一同交流。切實做好執法工作,推進執法工作落實與發展。政府部門與林業部門應結合林業案件特征與形式,對案件中存在的不法行為、不合理現象予以認真對待、嚴肅處理。將有影響、有震動的讀職案件當做經典素材,為執法人員敲響警鐘。保障林業工作人員能夠認真執法、科學執法,嚴肅處理一切破壞林業的不法行為。
3.8 打造環境友好型社會
為迎合我國可持續發展要求,地方政府就必須營造可持續發展環境,使各地人們意識到林業資源對社會發展的現實意義,促進生態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協調統一。在保障林業經濟穩定發展、不斷提高的同時,推進林業穩定、可持續建設向更為穩定的方向發展。必須強調的是,絕對不能為了發展經濟而犧牲環境,只有打造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國的環境與經濟才能夠協調發展。
在國內經濟結構慢慢轉型的今天,我國生態系統和經濟建設實現了均衡發展,粗獷經濟在慢慢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當然我們不應為這樣一點的成就便沾沾自喜,而是要將眼光放長放遠,解決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更多問題,完善相關法律,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確保我國的經濟與生態能夠實現均衡增長。
參考文獻:
[1]趙曉育.探討現代林業生產與林業保護的關系[J].現代園藝,2018(18):2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