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短穗扦插繁育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為了提質增效,降低成本,陜南茶區都把加快無性系良種建園作為重要手段,而良種苗木的本地化供應又是提高建園成活率的最有效途徑,由此催生茶樹短穗扦插技術日趨成熟。
關鍵詞:茶樹;扦插;繁育技術
1苗圃地的選擇
選擇苗圃地應主要考慮以下因素:水源充足,地下水位在1m以下,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又適當遠離公路,以防塵土覆蓋葉面,影響光合作用;避開人畜活動頻繁的地方,以減少雜菌滋生;背風向陽,地勢平緩;以微酸性沙壤土、壤土為宜,土壤無石灰反應,土層厚度在40cm以上,但老茶園土壤不宜作苗圃。
2苗圃地的整理
2.1土壤耕作
新墾土地,應先消除雜草、樹根、石塊等雜物,然后分2次耕作。第1次耕作,深度應達到30~35cm,即要挖透底層。第2次耕作,深度為15~20cm,做到土塊碎,地面平。
2.2開設排灌和道路系統
根據地形和面積大小,確定苗圃地的道路、排灌溝的數量與排布。多利用原有自然溝,一般溝深25~30cmm,寬約40cm。應盡量將道路和排水溝結合起來。
有條件的應采用管道灌溉,主干管及支管均埋入地上,深度以不妨礙耕作為宜,支管通到苗圃地,裝設龍頭,可采用滴灌或噴灌方式。
2.3畦的整理
先剔除雜草,打碎土塊,耙平。畦床盡可能與道路垂直,以便管理。苗床宜東西向,以保障有均勻充足的光照。苗床寬度100~110cm,過寬容易積水,過窄則土地利用率低。苗床長度依地形而定,以15~20m為宜。苗床高度一般以15~20cm,地勢低、排水不良的可以高些,反之低些。苗畦間應留溝道,溝道上可鋪設木板,使水溝和通道相結合。
苗畦形成后,應施入一定數量的基肥,促進苗壯?;室浞指觳⑴c母土充分拌勻。施餅肥以0.4~0.Skg/ma為宜,廄肥施用量約為餅肥的10倍左右。施基肥后,需待半個月后才能扦插,以免發生肥害。
2.4鋪蓋心土
苗床上要鋪1層厚度5~6cm的黃壤心土。鋪前用1cm孔徑的篩子將土壤過篩,鋪設均勻,鋪后稍加壓實平整,以利扦插時插穗與土壤充分密接。無合適心土,可用1%滅菌丹、代森鋅噴灑圃面來消毒,以圃面濕潤為度。
3采穗母樹的選擇和培育
3.1施肥
要增大磷、鉀肥的比例,但陜南屬富鉀區,可不考慮施用鉀肥。通常在修剪或臺刈前,結合深翻,畝施農家肥2500kg以上、磷肥25kg以上。
3.2修剪
春茶采摘后,對青壯年母樹,可進行深修剪,剪去樹冠上細而密的枝梢;半衰老母樹,離地面40cm左右重修剪;幼齡茶樹結合定型修剪培養新梢。陜南的高溫高濕季節通常在6~9月間,所以修剪時間宜放在6月上旬以前進行。
3.3分期打頂
適時打頂除抑制頂端優勢外,還可促進腋芽萌發和嫩莖木質化。
4確定扦插時間
由于陜南茶區具有降水、溫度集中分布區于6~9月、茶葉產量集中在春夏兩季的特點,所以只能選用春、夏梢,于每年的8月上中旬進行扦插育苗。過早則茶樹夏梢木質化不足,過遲則插穗不能于入冬前形成根瘤,不利于越冬。
5采集種穗條
適宜陜南茶區的茶樹無性系良種主要有“龍井43”、“安吉白茶”、“中茶102”、“烏牛早”、“浙農113”等,應由專業人員辨認把關,并嚴格做到分品種采集,分地塊扦插,建立檔案。應選擇和采集剛剛木質化的紅褐色、黃褐色、黃色及紅色的枝條,粗度在3.5mm以上,無病蟲害的健壯枝條。采集時間盡量接近扦插時間,以隨采隨插為好。已采集尚未扦插的穗條,在做好保鮮的同時,應于3d內使用完。
6插穗的剪取與處理
插穗的標準是3~4cm的短莖,帶有l片成熟的葉片和1個飽滿的腋芽。通常1個節間可剪取1個插穗,但節間較短的可用2節剪成1個插穗,剪去下端的葉片和腋芽,保留上端的。剪口要平滑呈約45°夾角,腋芽和葉片要完整。
插穗剪好后當天插完最好。當天用不完的要灑水保管在陰涼清潔通風的地方,次日先行使用??捎蒙L素溶液浸漬插穗,如萘乙酸、2,4-D、吲朵丁酸等對促進生根有一定效果。不同生長素適宜浸拌劑量為:α-萘乙酸50ul/L+吲朵丁酸50ul/L、α-萘乙酸80ul/L、2,4-D50ul/L,浸漬2h左右。
7扦插方法
扦插規格,行距8~10cm,株距3~4cm,以葉片互不遮疊為宜,可插11~14萬株/667m2。
應在扦插前4~5h給苗畦灑水,待水分下滲后,土壤松軟時扦插。扦插時,將插穗直插或稍斜插入土中,露出葉柄,避免葉片貼土。葉片朝向必須順風,否則,母葉易受風吹而脫落,影響成活。邊插邊壓實,使插穗與土壤密接,有利于發根。扦插后立即澆水,使淺表土壤濕潤,隨即蓋上遮陽網。
8扦插苗培育管理
8.1搭建遮蔭棚
扦插育苗搭棚遮蔭,不僅可避免因夏季高溫時強光直射產生的熱害,而且冬季采用薄膜替換下遮陽網,保證扦插苗順利越冬,即實現一棚兩用,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茶苗成活率。
單畦矮棚要在扦插作業完成之后立即搭建。用2m長的竹篾,以半拱的方式,每2根為一組呈斜十字交叉,將兩端插入苗畦兩側,竹篾插點的間距以35~40cm為宜,最終搭建成“畦有多寬棚有多寬,畦有多長棚有多長”的遮蔭棚。應于扦插當天搭棚并蓋上遮陽網。
8.2夏季遮蔭與冬季保暖管理
遮陽網要一直覆蓋到10月中旬,冬季要更換成保暖棚。在扦插的50d之內,遮光度應控制在60%~70%,在晴天采用全日覆蓋,陰雨天要將矮棚兩端揭開通風。之后,根瘤開始形成,應逐步減少覆蓋度或早蓋晚揭,漸次增加透光度。入冬,苗木一般生長到5cm以上,并擁有3~4根白色須根。當最低氣溫低于2℃時,應撤下遮陽網,用白色農膜覆棚,封閉保溫,使茶苗順利越冬;次年春日平均氣溫達到2~3℃時,白天揭開矮棚兩端,晚上重新閉棚;當最低氣溫達到3~5℃以上時,應撤掉農膜,讓茶苗完全接受陽光雨露。到5月,當最高氣溫達到28℃時,應重新給矮棚換上遮陽網,直到夏季高溫過后拆除矮棚及覆蓋物。
8.3水分管理
初期,由于插穗短小,上端剪口及母葉蒸發量大,吸水能力差,故要特別保持土壤濕潤。但水分過多,影響土壤通氣性,不利于發根。一般晴天早晚各澆水1次,陰天1天1次,雨天不澆,大雨久雨要及時排水。大約40d后,插穗發根后,改為1天澆1次,以保持土壤潮濕為宜。茶苗長到5~8cm時,澆水應根據土壤含水量和天氣狀況予以靈活掌握。
8.4看苗追肥
扦插當年秋冬季不施肥,待第2年春芽萌動后,再行追肥。扦插苗柔弱,不耐濃肥,初期追肥可用0.2%左右的尿素溶液,以后逐漸將濃度增加1倍。
8.5中耕除草
插穗發根前,不中耕,以防搖動穗基。扦插當年,用手工拔草,不動土。翌年春季后,堅持“盡早、拔小、拔了”的原則,不使除草損傷苗根。禁止苗圃地用化學除草的方法。
8.6病害防治
常見病害有云紋葉枯病、炭疽病、輪斑病等。通常在扦插后40d左右噴施1次半量式波爾多液,基本可控制葉病發生;翌年6~8月間分2~3次,667m2用50%可濕性粉劑的多菌靈300g或甲基托布津130g,稀釋至200kg藥液進行噴施,可對腐生性病毒危害產生良好的抑制作用。
8.7揭棚練苗
翌年8月茶苗已生長滿1年,根系和苗高已基本達到要求。此時應拆掉遮蔭棚,讓茶苗在自然狀態下生長,以適應當地自然氣候條件,這個過程叫練苗。但須注意,經過練苗的茶苗如果到入冬仍沒有出售完,應重新用塑料大棚覆蓋越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