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教—學—評一致性”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重點突出了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強調了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與學。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使有效教學達到“教—學—評一致性”,是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目標,需要教師將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課堂的評價這些教學設計指向統一的學習目標。需要基于目標導向下的“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得以落實。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教—學—評
本文中的“教—學—評一致性”定義為:教師依據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方案,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與學習、教學與評價、學習與評價之間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并最終使學生的學習結果,在內容和程度上與既定目標相匹配并達成一致性。
一、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評”不一致的表現及成因分析
“教—學—評”不一致的表現,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清晰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時缺乏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目標設計不清晰?!敖獭獙W—評”不一致的原因:首先目標意識的欠缺,其次教師對教學缺乏細致的設計,最后評價素養的缺乏是造成“教—學—評”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1.教師缺乏目標一致意識
教師只關注教,忽視學;只關注教學內容,忽視教學目標。沒有清晰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缺乏目標的指引;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相游離;教師缺乏評價意識;評價反饋與教學目標不匹配。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教師必須改變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模仿教師的解題過程。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2.教師缺乏設計細致意識
教學設計的缺陷就有可能導致教學低效或無效,使課堂中的“教—學—評”不一致。設計、實施與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三個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是在對教學目標、內容、方式方法等進行優化過程做出的慎重選擇。然后根據課堂教學目標設計評價任務,評價并不總是在教學之后進行,評價應始終圍繞整個課堂。
3.教師缺乏評價落實意識
教師的職能不僅僅是實現傳道、授業、解惑,更主要的是保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學習、評價等行為的一致性,評價任務就是檢測學習目標,通過教學環節幫助學生達成評價目標。這樣,學習目標、評價任務與教學活動就成為一個整體。所以評價一節課的好壞,主要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沒有完成課前預設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有沒有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活動的設計有沒有內嵌評價任務。
二、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評一致性”教學實施中的主導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學生需要學什么?學生最好怎么學?學生是否學到?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教師解決,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改變這種教育現狀。
1.教師是學生解惑的合作者
教學是教與學的共同成長,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啟發、補充。教學活動方式要為學習目標服務,教學方式要與評價有機整合。在重視基礎題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思維、解題能力、計算能力等得到二次挖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相互交流情感,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成共識、實現教學相長。
2.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
在教學中如果不研究學生對數學學科知識的需求,對數學解題能力訓練的需求,那么課堂教學40分鐘往往只教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在他們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痕跡。首先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有吸引力的問題,讓學生參與進來。其次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實踐、探索、思考是數學活動的關鍵,靈活多樣的教法是教學活動的保證。
3.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思考會刺激智力覺醒?!睂W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從多方面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學生為中心,做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立足于教材,注重實踐,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解決實際問題中,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表演的設計者。
三、在目標導向下“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應用
“教—學—評一致性”的靈魂是教學目標?!敖獭獙W—評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學設計,它遵循的線路是“學習目標—評價任務—教學活動”,對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制定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1.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引航燈
新穎的新課導入,一開始就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贏得滿場的喝彩。雖然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不會因此而有顛覆性的改變,但還會覺得非常新奇,隨之激情澎湃,進而心情舒暢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首先教師要設計教學目標,保證以課堂為核心;其次根據學習目標設計評價方式,以評價來檢測學習目標;再次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要有基本的把握;最后才是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應為教學評價服務,根據預設的環節來達成學生的目標。
教學設計的一般程序
2.目標是高效課堂的奠基石
為了吸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筆者常常選擇一些較有趣味性或吸引人的題目給學生做。多使用并用好趣味性的素材讓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加積極,使學生更喜歡課堂,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變得更高。沒有清晰的目標,那就無所謂教學活動;判斷教學與評價是否一致的依據就是激疑促思,引發思考,以表明目標是“教—學—評的靈魂”。
3.目標是“教—學—評一致性”的關鍵點
教師要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并深入其中,樂在其中,這樣課堂效率才會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升。課堂教學過程就是評價的實施過程,需要評價的檢測。那么,教學就應該充分建立在評價基礎上。同時,“教—學—評一致性”應指向有效教學。清晰的目標是“教—學—評一致性”的前提和靈魂。沒有清晰的目標,就無所謂“教—學—評”的活動。 4.目標是“教—學—評”是否一致的衡量尺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知識的傳授存在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存在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研究“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就是看教學活動是否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是否以追求目標實現的最大可能性為依據。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融為一體形成評價的關鍵載體,也是上一個教學活動指導下一個課堂教學活動的根據。
課堂教學目標導向圖
四、教學評價和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學法指導和學習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進程。收集學生的互助情況,指導學生互助;收集學生作業情況,采取針對性指導策略給出過程性評價。在加強目標意識、注重教學設計、提高評價素養三個方面提出建議,以期促進課堂教學的“教—學—評一致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是課堂效果檢測的手段,教師在評價時往往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考慮:
2.對教師的評價
對教師的評價,目的在于考察教師是否具備基本的學科素養,是否有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等。同事之間也可以相互評價,學生也可以對老師進行評價。而采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是教師教學是否有效以及下一步教學策略如何開展的重要參照。
課堂教學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價值標準,運用科學的評價手段和方式,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諸多因素及其發展變化所進行的評價。它是一項不斷發現、判斷和提升課堂教學價值的活動,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于評價,我們更多的停留在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說“對”“好”“正確”等“評價語”的層面上,而缺少關于評價的系統設計。傳統的課堂,我們設計好了學習目標之后,接著就是設計教學過程以達成目標。但我們幾乎不考慮另一個問題:我們怎樣才能知道目標是否達成?因此,往往是隨意的,甚至是隨心所欲的。
五、結束語
教育,要為孩子一生的夢想不斷創新。我們要努力打造數學課堂,讓它成為一個開放的課堂,成為體現和舒展孩子靈性的動感空間,讓數學課堂涌動生命的活力和光彩。如何才能達成這種目標?通過對理論的剖析發現,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評一致性”是決定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我們對“教學設計”進行系統思考。
參考文獻:
[1]謝全苗.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9(9).
[2]王世美.優化課堂教學,改進學習方式[J].中學數學教與學,2008(1).
[3]王培德.專題復習課的模式建構初探[J].中國數學教育,2008(4).
[4]王曦.有效教學與低效教學的課堂行為差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9).
[5]劉崢嶸.立足數學本質,實現有效教學[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2(1).
[6]陳柏良.四談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藝術[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9(12).
[7]俞新龍.一堂數列復習課問題選擇的設計思想[J].中學數學,2009(6).
[8]馮斌.對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再思考[J].中學教研,2012(4).
編輯 馮志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