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教學評一致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教學目標確立依據
?。ㄒ唬┱n程標準要求及解讀
1.課程標準要求
學習內容:水在自然狀態下有三種存在狀態。
學習目標:觀察并描述水的顏色、狀態、氣味等特征。
探究目標:在教師指導下,能從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比較中提出問題;能依據經驗,對問題做出簡單猜想;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用語言初步描述信息;有運用觀察與描述、比較與分類等方法得出結論的意識;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論、交流。
科學態度目標:能如實講述,當發現事實與自己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能圍繞一個主題做出猜測,嘗試多角度、多方式認識事物;愿意傾聽、分享信息,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2.課程標準解讀
本案例中,主要包含了兩方面:觀察、描述,結合探究目標、態度目標。不難發現,本節課的觀察,是讓學生用感官運用比較的方法嘗試多角度、多方式得全方位認識水;而描述作為理解程度的行為動詞,則要求學生通過本節課的探究,能夠理解水的主要物理特征。
(二)教材分析
1.本課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的內容,重點解決了“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這一知識目標,“比較”這一探究技能及“觀察順序”這一探究方法,在內容上既承接了上一節課水能流動,又為下一節的溶解作了簡單的鋪墊。
2.本課活動過程的思路
本節課共設計了三個活動:水是什么樣的,辨一辨、哪一杯是清水,把水倒進不同的容器里、有什么發現?
三個活動的設計,側重點不同、梯度不同:“水是什么樣的”活動中,重在讓學生從多種感覺器官入手,結合比較的科學方法,發現水的物理特征;“辨一辨,哪杯是清水”的活動中,重在引導學生結合水的特征,按照“一看二聞三嘗”的順序來辨別出哪一杯液體是水,這既是對水物理性質的復習鞏固,又升華了感官觀察的一般順序;“把水倒進不同的容器里,有什么發現?”中,是承接上一節課水可以流動,來進一步認識水是沒有固定形狀的一種物質,重在引導學生使用簡單的器具來觀察水的特征。三個環節的設計從易到難,層層深入。
?。ㄈW情分析
1.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前認知
水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物質,隨處可見,對這種必需而又常見的物質,學生有生活經驗,結合學過的感覺器官觀察物體的方法,他們是知道眼睛看是透明的(個別學生可能會看到水是無色的)、舌頭嘗是沒有味道的、鼻子聞是沒有氣味的,但是他們缺少綜合運用感覺器官觀察物體的指導,所以一般只能說出水的其中一項或者兩項物理特征,認識不夠全面。
關于比較的科學方法,孩子在生活中會用到,但并不明確這其實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技能。
“水的形狀”學生在生活中很少去關注這一問題,所以這一知識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
二、評價設計
?。ㄒ唬┙處熣Z言的評價。
?。ǘW生掌聲的鼓勵。
?。ㄈ┌嗉壭〗M積分制中小組積分的獎勵。
三、教學過程
【作者單位: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鳳林學校 山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