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當今環境下家校教育一致性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最完善的教育是確保家庭和學校能夠有效結合,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兩者之間任何一個職能作用缺失,教育就像紙糊的房子一樣,瞬間坍塌下來。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引導學生形成完善人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就需要家庭和學校通力合作共同育人。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當今環境下家校教育一致性差的問題,然后論述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家校教育 一致性 存在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01
  家庭學校作為個體教育的兩個渠道,盡管在教育手段,教育內容,教育策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是三者之間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在教育過程中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新課程改革不斷向前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成為中學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實現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對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的綜合素養有很大幫助。所謂的一體化就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賴于其內部諸要素和其他外部環境諸要素的相互合作相互協調,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一種有序的結構,從而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一、當今環境下家校教育一致性差的問題
  1.家校教育要求不統一
  教育形成合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最忌諱的是各個方面沒有形成通力合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一致是導致學生在學校和家庭表現不一致的根本原因,由于學校有很多規章制度約束學生,學生回到家之后,很多家長為了所謂的感情補償,不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出現了學生在家庭和校園反差較大的現象,另外家長和學校關于教育的關注點不同,所以所產生的教育要求也存在很大差異。大多數學生家長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而將思想品德、個人意志品質放在了次要位置。而校園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如思想品德意識、完善的人格等方面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成績,通常情況下能夠通過各種測評得到評價,而思想品德教育卻不那么顯性,即使是天天教育,也不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顯著變化,而且缺乏必要的評價標準,由于家庭和學校教育理念存在不一致,使得學生在和學校的表現不一致。
  2.教育方法過于嚴厲
  渴望成功是每一個人的心理訴求,高中階段的學生也怕犯錯,害怕教師批評,怕在同學面前丟面子。但高中階段的學生在某些時候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犯一些錯誤。不管在學校教育還是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如果一直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一味的批評學生,不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對待錯誤,孩子就會用偽裝來逃脫老師或家長的嚴厲懲罰,從而在生活和學習各個方面表現出諸多不一致現象。一個過分嚴厲老師或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多變。
  3.家庭學校關系不和諧
  家庭和學校的教育關系不和諧,經常會導致學生表現出不一致現象,如果學生生活在一個不和諧的班集體中,家長和教師就很難掌握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內心想法,無法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會影響到學生在不同環境下的自我表現。
  二、新時期促進家校教育一致性對策分析
  1.創新家長會形式
  為了更好的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統一,學??梢猿闪⒓议L委員會,并要求家長委員會的成員參與到整個學校的教學教育工作,學校通過制定合理的家長拜訪制度,班主任每個學期進行1~2次的學生家訪,邀請家長定期開展座談會和家長會,創造多種多樣的家長會形式,增強家長和學生的溝通效率。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向家長委員會的各個成員介紹班集體的教學現狀,教育任務,或者定期匯報每個學期班集體的教育工作情況。另一方面可以組織各個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理念交流,讓家長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取長補短,端正思想教育,改進教學方法,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最后一個方面還可以將學生的日常作業,美術手工的作品,獲獎證書在班集體內展覽,通過讓家長觀看閱讀,了解自己孩子在班集體的實際表現。會上讓教師介紹,會后讓家長評價和反饋。
  2.加強書面交流
  通過書面交流,能夠讓家長和學校了解孩子在不同環境下的自主表現,教師可以記錄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記錄,在該記錄冊中,重點記錄學生不同時期的成長經歷和關鍵取得的成就,如家長對孩子的祝福記錄,老師對學生的期許,這種書面交流方式成為學校和家長之間心與心溝通的橋梁。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便條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實際表現,如各種精彩的發言、好人好事。實踐證明,便條這種溝通方式,不斷能夠增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而且還能夠進一步增強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另外在每次組織家長到校參與活動時,充分了解家長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從而根據家長的意見,不斷改進學校工作,使每一位學生的家長對學校的教育工作有一個大致了解,增強教育透明度,贏得更多家長的信賴和支持。
  3.借助節日活動促進親子交流
  學校可以利用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樣的親子活動,通過在親子活動中拉近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為家校共同教育奠定感情基礎。例如在植樹節來臨前夕,可以組織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親子植樹活動。家長和學生通過親自挖坑栽樹,共同種植下家庭樹,讓學生照料自己的家庭小數,讓每一位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成長中的辛苦與快樂,同時引導學生懂得保護環境,植樹造林,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和綠化意識。通過利用各種節日開展親子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家長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正確認識孩子所存在的優點和不足,為今后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結語
  在長期的中學教育過程中,以往由于學校和家庭溝通不順暢,溝通不足,導致學校的教育觀念存在偏差,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就需要進一步改善家校合作環境,構建有效的學校和家庭合作機制,實現家庭教育一致性。
  參考文獻
  [1]原淑蘭.家校共育“好家風”校本實踐活動[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8(03).
  [2]張怡.加強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9(06).
  [3]李惠紅.農村小學家校共育核心素養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學研究.2017(05).
  [4]祝傳發,陳明志,袁清濤.家長學校推進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17(08).
  [5]汪明.學校和家庭教育要齊步走[J].教育革新2017(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6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