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開放性教學方法淺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語言教學中需要大量的對語言材料的學習和實踐,而閱讀學習在語言教學中有極其卓越的優勢。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提高文學修養和綜合素質,增強理解能力和素材積累。為了提高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素質,眾多教育學家在原有教學基礎上提出了開放性閱讀的學習方針,并做出了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本文將以當前小學閱讀教學現況為基礎,著重論述關于小學語文教學開放性閱讀的教學方法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開放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為了適應社會與時代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系統認知和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形成初級的文章結構、文章大意、寫作技巧、作者思想情感等的理解能力,最終能夠使學生自主地掌握文學鑒賞能力和優秀的寫作言語表達思路,是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實際教學課程中,不應該拘泥于原有的教學模式,而應該改善為開放性的教學方法。開放性的教學方法是選擇開放性的內容,給予學生開放性的思考空間,在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我感悟和思考。
  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營造一個和諧的、平等的、友善的閱讀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良好的閱讀環境包括人文環境和閱讀環境。開放性教學閱讀重點在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模式單調死板且具有片面性,往往是教師先入為主地強行灌輸概念,而學生亦步亦趨地根據教師的指示完成學習任務,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非常明顯,這樣的任務式教學模式沒有新意,不能對學生學習思維的活化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時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思維誤區,應該用教科書來教,而不是教教科書,同時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不能忽視學生,壓抑學生,尊重學生的需求和建議,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善,同時打破教師高高在上的權威性和距離感,融入學生,關注學生,一切以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為主,這樣才能切實地實行開放性的閱讀教學,切記不能把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置于到被動甚至強迫性的接受知識的局面。
  例如《巨人的花園》,文章主要講的是這座漂亮的花園中的巨人不準任何人進入,使得花園變得不再美麗,由于孩童的到來使得花園的美得到了重現,很大程度上觸動了巨人的心,并且讓巨人不再自私地講述。一篇唯美主義的課文,也是一篇童話故事,教師在讓學生對其進行學習時需要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閱讀環境中進行個性化的閱讀,體會到童話故事中的美好,讓學生置身在美麗的巨人花園中體會花園的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且讓每個學生都對課文有不一樣的看法,以開放性的多媒體作為媒介可以很好地對學生進行開放性閱讀教學,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美麗的花園建設出來,讓學生得到良好的視覺與聽覺上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語文閱讀中的巨大魅力。讓每個學生都在良好的閱讀環境下得到對課文的理解與體會,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倡導學生發散思維暢所欲言
  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行為標準和思想方法,課堂中的學生也是如此,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也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行動。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教學課堂上要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暢所欲言,盡可能不要去打斷、拘束和批評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閱讀之前先提示文章的背景知識,再讓學生結合實際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并且積極地引導學生對自己所閱讀的文章進行思考,讓整個語文閱讀課堂都變得非常積極活躍,讓學生在表述個人想法的過程中得到質疑能力的培養,為今后創新能力的培養做下良好的鋪墊。
  比如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觀潮》,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錢塘江大潮,介紹完海潮的基本知識、潮水流動的階段特征以及景點的適宜觀景時間后,要鼓勵學生聯系已介紹的背景知識、文章中作者細致的描述和表達的思想情感一起聯想課文中所描述的觀潮前、觀潮時和觀潮后的景象,鼓勵學生到講臺上來展現自己的想法,和同學一起交流討論讀完文章中波瀾壯闊的場面后的感受。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來,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需要發揮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得到自我閱讀能力的展現,有效地提高開放性閱讀的教學質量。此外,教師要嘗試理解學生的觀點,同時可以在臺下做出一些綜合性的總結分析或者一些提醒和糾正,盡可能地鼓勵學生,提高學生敢于表達個人觀點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和人文情懷,如強調要學生重點感受觀潮時恢宏壯闊的雄奇偉觀和人數之眾、潮浪之奇、雷霆萬鈞之聲威、撼人心魄之情狀。
  三、有機結合練習中的閱讀與寫作
  語言學習中包括聽、說、讀、寫,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中的兩大重點,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借鑒,密不可分,對于學生的素質思想、文字應用能力、人文情懷教育具有深刻的影響。當學生開放性閱讀理解進入佳境的時候,學生的思維在瞬間得到巨大的開放,對閱讀的內容會產生很多的想法,教師還可以刻意地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但是課內閱讀對于學生知識的需求量而言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在這個階段的初期必須要指導學生對大量的課外優秀閱讀書籍進行閱讀,并且布置學生在閱讀之后寫一些課文或者課外閱讀的讀后感,讓學生在閱讀中注重對閱讀文章的情感體會,從而加深了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尤其是可以對閱讀文章中一些經典的詞語和句子進行摘抄、積累,這些都將成為學生在日后寫作過程中的重要寫作素材。教師同時還需要鼓勵學生在作業中寫下自己的想法,聯系生活的實際,發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寫作素材。對于一些帶有修辭性質的句子,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仿寫提問,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
  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以及更高年級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學會如何運用自己的語言,重新寫一篇類似性質的新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個人所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開放性的閱讀可以讓學生積累很多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臨摹經典作品里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文章的基本思路結構,將文章中作者寫的優秀的地方應用到個人的寫作中,在其中滲透自己的觀點,可以強調學生注重于對于生活細節的表達,寫作的靈感往往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之中,這對于學生的寫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作品交流,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積極協作,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互相指點彼此寫作中的缺陷與不足,鼓勵和贊美彼此的優勢,在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中共同促進,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的壓力,還可以讓學生交流的更加自由自在,更加的暢所欲言,在切磋中激發出彼此的靈感,最后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實現開放性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結語
  我國素質教育改革中,明確要求各階段的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質,因此在當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擺脫陳舊的教學思維模式,邁向新的開放性教學,保證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獨立性與自主性,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情操修養為教育方針,建設師生之間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暢所欲言,得到教師的尊重和關注, 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自我發現、自我感悟、自我思考、自我進步,最大程度的發揮學生自身的潛力。
  參考文獻
  [1] 宮顯英.就實現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的看法思考[J].神州,2013(36) .
  [2] 張穎.借鑒接受美學理論 構建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J].內蒙古教育,2009(1) .
   (編輯:馬夢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9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