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教學改革指出明確的方向,同時也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語文教師應當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滲透到閱讀教學之中,既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全面理解文章內容,還要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的文化理解、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本文對此進行論述。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高中;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近些年來,核心素養是教育領域中被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如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落實核心素養目標,也是教育工作者當前仍然致力探索的問題之一。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當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進行教學創新。創新的內容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將閱讀教學的價值最大限度發揮出來,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一、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概述
  核心素養是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主要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同時也是對過去教育的反思和總結。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通常只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這種教學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問題,即學生學習成績好,但是綜合能力比較低。這樣的學生已經不能再適應當前這個時代,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涉及多個方面,比如專業能力強,溝通能力強,有文化素養,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自主學習能力強等。所以,教育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不能再以高分為標準對學生進行教育,應當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進行教學,而核心素養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提出來的一個新型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讓學生掌握以后順利走上社會并且讓自己獲得終身發展的品格和能力。具體體現在語文這門學科上,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即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思維發展與提升、語言構建與運用。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ㄒ唬淞⑸窘逃砟?,發展學生閱讀思維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由于課時的限制,加上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往往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進行教學。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教師通常將教參上對課文的分析直接讀給學生聽,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將自己對這篇課文的解析讀給學生聽。很少有教師關注學生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這樣想。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個性發展受到限制,學生往往理解了課文但是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對文章的內涵和思想通常一無所知,即使了解這些但是也不夠全面、深入。實際上,閱讀是一個自我體驗和品味的過程,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閱讀能力、性格特點不盡相同,所以即使是閱讀同一篇文章,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解讀,去探索。換言之,核心素養理念下,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堂上樹立生本教育理念,以此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就筆者個人教學經驗而言,教師可以在分析課文的時候重視并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比如問一些“你是如何理解這段話的”“有同學存在不同的觀點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在一問多答之間有效突出學生主體性,讓學生的思維在整個課堂上都能保持高度運轉,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ǘ﹦撔抡n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了落實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當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滲透美育教育,以此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法進行教學。多媒體集視頻、聲音、圖片等各種文本形式于一體,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有效手段。譬如,在教學《蜀道難》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古代長安通往蜀地的道路給學生呈現出來,讓學生獲得直觀的體驗。有了形象直觀的文本展示,學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川地的艱險,對課文中“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話也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文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其審美能力也得到提升。又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法,圍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設置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究,這對發展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廣度和閱讀深度,其鑒賞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ㄈ┴S富閱讀教學內容,促進傳統文化傳承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通常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換言之,語文教師只注重教材上內容的講解,很少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也不利于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高中語文教材上的文章很多都是古代名篇佳作,如古詩詞、文言文等。這些文章所描繪的時代與當前學生的生活相差甚遠,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難度。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語文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這樣既能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還能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從而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例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對這篇課文的背景進行簡單的介紹,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的時候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滲透“義”的教育、愛國教育等。通過這樣詳細的分析,學生不僅全面掌握了文章內容,同時也被荊軻反抗侵伐、扶弱就困、機智勇敢的俠義行為所感染。又如,在講解《陳情表》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其中的孝道文化進行深入挖掘,這樣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還能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ㄋ模╅_展語文實踐活動,提升學生語言能力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是教師必須要落實的教學任務之一。而且語言構建與運用也是語文核心素養中重點強調的內容。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教學,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講解文言文、現代詩歌、古詩歌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詩文朗誦活動,比如朗誦《再別康橋》《陳情表》《雨巷》等;在講解演講類的課文之后,如《我有一個夢想》《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演講比賽,以“我有一個夢想”“就任××崗位”為主題進行演講,這樣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語言能力;又如,在講解《燭之武退秦師》 《荊軻刺秦王》等課文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本劇表演活動,或者開展故事會等,讓學生利用情景劇表演或者講故事的方式將課文再現出來,以此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目的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也無法支撐學生的未來發展。為了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也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既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加強對學生思想、品質等各個方面的鍛煉,讓學生從中獲得比課本內容更豐富的知識,掌握更多有利于終身發展的技能。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意義的教育,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是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敬如.淺析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學周刊,2018(11).
  [2]趙中強.探討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策略[J].學周刊,2018(21).
  [3]丁昌亮.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
  [4]黃小燕.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研究——以《史記》整本書閱讀為例[J].語文月刊,2018(10).
  [5]榮曉燕.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1).
 ?。ň庉嫞簭垥枣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9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