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核心素養是保證學科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并有目的性地采取系列教學優化措施,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本文以高中化學教學為例,在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論述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手段的有效策略,從知識結構、教學趣味性、實踐能力、學習主動性這四個方面展開探析。
   關鍵詞:高中教學  化學教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127-01
   高中階段的化學課程,不僅是理論性的學科知識,也是一門生動性較強的應用科學科目。在新課程改革的歷史條件下,對高中化學課程的優化升級,必須在深刻認識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從而使教學活動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化學性思維與學科核心素養。
  1   化學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
   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分析能力,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化學物質進行分類,并在元素、原子、分子等多個層級中,認識物質的性質結構與組成變化,從而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基本認知,在宏觀與微觀的條件下,實現化學知識對于實際問題的解釋。
   同時,在化學學科思想中,平衡的概念是至關重要的,必須在遵照定律概念的基礎上,對化學反應中新物質的生成與能量的轉化做出解釋。為此,學生必須具有動態分析的能力與實踐水平,從而通過簡單的化學原理完成推論與反應實驗的處理。利用對化學反應條件的分析,將化學組成作為基礎,對結論呈現出的內容進行模型化處理,更加準確的完成物質反應關系的模擬,體現化學反應的一般規律。
   此外,在進行化學學科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其典型的科學性特點,學生應在進行知識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與操作水平。并在問題導向的研究過程中,增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升科研精神。而鑒于知識對于生活的指導性,必須在保證學科知識學習的同時,兼顧社會責任,將化學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應用在社會生產指導中,從而更好的實現學科知識與科學價值的有效融合,將嚴謹求實的學術作風,帶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倡導綠色化學與環保生活方式的同時,能夠對生活中的現象做出正確的判斷。
  2   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2.1 梳理學科知識結構,完成學生思維引導
   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在知識系統上進行有效的梳理,使學科知識網絡更加清晰,從而幫助并引導學生對學科內容產生更加系統性的認識。在進行整體知識網絡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強調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通過有效的組織結構形成知識內容的整合,更加明確的強調化學知識的學科特點[1]。由此,以防止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出現應試性、碎片化的問題,通過有效學習方法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將學科知識內容轉化并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從而實現教學方法與內容的提升,更好的鞏固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系統。
   例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 可以利用“知識樹”的形式,將知識點進行串聯,使各個專題中的知識點能夠以整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知其然”的同時能夠“知其所以然”,在清晰的知識網絡中對所有知識模塊產生深刻認識。同時,這種圖形并茂的教育手段,也同樣使用在化學概念的理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概念圖的方式,對具體某一項化學原理與反應內容進行闡述,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完善知識概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另外,在進行專題性的知識復習中,教師還可以嘗試使用思維導圖,應用文字與圖形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各個知識內容的梳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形成知識網絡結構,從而在各項知識內容中產生鏈接,在雜亂無序的知識點中,梳理出內容中系統性的前后聯系。
   由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以二氧化硅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展示,為學生說明該項知識內容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在引導學生對其物質核心(硅元素)進行分析的同時,完成知識內容的探析。然后再利用多媒體的手段,對二氧化硅的化學結構進行分析,由此完成對知識點的講解。通過此節內容的設定,不僅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提升了科學思維能力,同時也在生動的圖像材料中,清晰的掌握了二氧化硅這一知識點的重、難點。在提高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的基礎上,完成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2]。
  2.2 構建情景化教學,提升教學趣味性
   情景化教學是優化教學內容的有效手段,必須在增強學生理解能力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將知識內容轉化為學生的學科素養,將化學知識中的抽象內容更加清晰的提煉出來,從而化解學生在學習中的惰性與僵化問題,更好的發揮出學習的主動性,使活躍的思維成為提升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
   情景環境的營造,是活化思維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理解能力與聯想水平的基礎性條件。同時,在情景環境中,加入大量的生活化的實物元素,不僅可以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有效的鍛煉學生在知識掌握中的生活實踐能力,從而有效的提高知識的應用水平。
   例如,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以生活元素為出發點,應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提高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為此,教師可以在進行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的教學中,在課程中設置情境案例,讓學生對霧霾天氣下的環境進行分析。通過觀看科學報道,觀察霧霾中的化學成分,然后從自然與環保的角度,對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的化學結構與性質進行分析。為了更好的拓展知識應用內容,教師可以將“酸雨”作為課外探究項目,讓學生自主對其進行分析,從而更好的加強知識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性。   2.3 增加課堂活動內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化學是科學性學科,在內容上,必須通過實踐課堂對理論知識進行指導與驗證,因此,不僅需要強化實踐課堂地位,也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更好的完成知識理論的學習。同時,通過實踐與理論的交叉性學習,學生可以綜合性的調動手、腦,并在操作中完成知識內容的完善。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直接通過操作學習的形式,在實踐課堂中,完成知識內容的講解,然后通過對實踐項目的引導,讓學生在完成整個實驗流程的同時,對化學反應的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理解[3]。另外,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必須嘗試教學方法的升級,通過課堂活動的創設,以項目式教學的形式,使學生在執行過程中更好的發揮出實踐性的能力,從而提高化學知識掌握水平的同時,強化自身的研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實踐課堂活動創設的過程中,可以以學生內容的興趣導向為基礎,通過“滴水生火”的化學實驗,以類似魔術的形式引導學生完成“金屬鈉”的課程。在活動設置上,教師可以將一塊金屬鈉放在酒精燈處,然后用滴管滴上一滴水,讓學生觀察實驗中的現象。通過對學生的提問與引導,讓學生自主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并由此引導出金屬鈉的基本性質。將實驗與知識內容結合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2.4 使學生學會主動性學習
   教師必須在認清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基本前提下,對教學方法與自身定位進行優化,從傳統課堂的“填塞式”教學中轉化出來,充分發揮出自身對于課程的構建與學生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例如,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階段性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自行設計符合自己的學習安排,并在學習階段中,根據學習的進度與狀態,不斷進行調整,從而持續性的優化自身的學習行為,通過自我的檢查與修改,完成自我評價,更好的發揮出學生的積極性水平[4]。同時,在進行專題性復習的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歸納,以分組的形式,為每一小組的同學設定一個專題的總結內容,然后在課堂中對這一專題的復習內容進行講解。然后通過其他同學的提問,驗證知識復習的科學性,并由教師最終對知識內容進行全面總結,實現自主教學活動的有效創新。
  3   結語
   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知識講解的課堂中,首先要對學科知識結構進行有效梳理,并在構建趣味性教學環境的同時,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通過知識學習與實踐操作的交替進行,更好的提升知識整理與實踐操作的水平,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化學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運用化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并在系統的學習方法下,實現自身科學素養的成長,讓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成為學生的能力與優勢。
  參考文獻:
  [1] 龔美英.基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9):97.
  [2] 孟麗慧,鄭永信.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來設計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以《苯酚》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8(Z1):118-120.
  [3] 鄭彩霞.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以人教版《化學能與電能》為例[J].科技視界,2018(12):136-137+71.
  [4] 饒慧伶,王鋒,胡志剛.對我國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的梳理與淺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11):56-6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0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