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師范學院高校垃圾分類回收實踐調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采用比較分析法、咨詢法、訪談法、等一些方法,對內江師范學院學生垃圾分類場所、動機和目的、時間和效率、垃圾分類所用的資金等進行調查研究,針對內江師范學院垃圾分類自身現狀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并為內江師范學院垃圾有效分類提供有建議,更是為深化內江師范學院垃圾有效分類方案提供科學的指導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垃圾分類; 保護環境;綠色環保
1前言
實施垃圾分類是一項國家領導、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規劃,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國人民的垃圾分類思想和生活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垃圾分類體系。近年來,各種模式的垃圾分類正在試點,各個地方緊迫感大大增強,在人們生活常識中,當代大學生意識好,是環保的重要參與者,現國家各大高校校園垃圾產生量大?,F對內江師范學院學生垃圾分類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總結和分析其特點,期望為高校垃圾分類提出一些科學、合理、正確的方法和手段,為內江市師范學院及城區居民的健康生活的提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以便更好地全面實施垃圾分類。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居住在內江師范學院學生寢室男生宿舍三棟、女生宿舍六棟的常住居民共400-人為研究對象,年齡在18-22歲之間。
2.2研究方法
2.2.1調查法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和內容,校園垃圾實現分類回收現狀特別嚴重,學校擺放分類的垃圾桶虛設一樣,大家根本就不在意,現在各大高校垃圾產生量大都在學校食堂寢室中,食堂垃圾量最大,還很雜亂,學生吃飯時產生垃圾多,各類剩菜剩飯,衛生紙,一次性筷子等等,水果皮,寢室垃圾也尤為嚴重,生活垃圾更多,什么樣的垃圾都往垃圾桶扔,因為學校也只在寢室擺放了一個大垃圾桶這樣就成了垃圾一桶裝的現象,沒有分類垃圾桶學校應該投入,還有學校環保工人在處理垃圾時沒有分類處理是直接裝車,也是一站式處理,沒有讓垃圾得到分類,學校垃圾種類繁多更應該處理好,為垃圾分類做好前提,查閱政府制定相關文件資料5份,參考高校垃圾分類綱要文件資料3份。
2.2.3比較分析法
采用橫向縱向對比法,以收集整理的材料為依據,分析出內江師范學院學生及學校居民的具體情況,通過比較分析法得出現今內江師范學院學生及學校居民垃圾分類的整體情況。
2.2.4訪談法、咨詢法
與學生人群及環保工作人員進行面對面的談話,得出垃圾分類的基本情況,并咨詢垃圾分類專家一人以上。
3垃圾分類基本情況
3.1內江師范學院學生及學校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現狀
內江師范學院能做到垃圾分類的學生及學校居民人口狀況,垃圾分類是國家指定的一項全民參與的大活動
3.2參與垃圾分類人數現狀
內江師范學院約有1.6萬學生及部分居民,垃圾分類的數量占總居民總數量的30%左右,數據表明內江師范學院學生對垃圾分類的積極參與意識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垃圾分類對學校對社會對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3垃圾分類現狀
其中,現垃圾處理狀況有一定改善,但是回收利用率還是很低,要設有一定的計劃目標,國家或者城市投入資金,建立一條完整的垃圾回收分類處理的有效系統,讓垃圾有一條完整的分類鏈條,為其他高?;蛘叩貐^做一個學習經驗,高校也要利用學生資源在學校和各學院做好宣傳,為垃圾分類打下堅實基礎,加強在學校及和學院還有班級的宣傳力度,學校更要支持垃圾分類,義務資助一些分類設備的購買等等,有效推進垃圾分類。
4結果與分析
4.1垃圾分類的項目和內容
內江師范學院沒有很好的利用學校趙團委,和和學院學生會的帶頭和宣傳作用,沒有利用這些宣傳窗口有效去宣傳垃圾分類,舉辦相關垃圾分類活動團委宣傳處拍攝垃圾分類微電影,沒有利用好有效的宣傳資源如果宣傳到位垃圾分類情況會好很多,或者學校組織垃圾分類辯論大賽等等,利用這些現有的資源來為垃圾分類提供一個平臺,在參與活動當中也讓學生得到心靈上的升華,能力得到鍛煉等,組織垃圾分類課堂讓老師也參與到其中,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更有利于垃圾分類的開展和宣傳力度的拓展,會使垃圾分類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
4.2垃圾分類的容器及場所
垃圾分類容器的投入以來學校垃圾分類有大的提升得到了良好的分類,在學校食堂寢室的情況來看是很好的,各類垃圾有好的處理和回收,但是在檢查中發現一些存在問題,就是一部分有害物質和垃圾沒有得到好的解決和回收利用,這些問題還有待解決,學校在對于垃圾分類中要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垃圾分類容器學校要大幾購買因為這是對于高校有利的事情,要投入大更應該改善學校垃圾處理和收集場所,如果場所不夠和老化嚴重學校要及時修改,讓垃圾分類得到好的發展。
4.3垃圾分類的目的和動機
在調查中發現,50%的同學覺得很重要,他們堅持的目的比較明確。仍有14%的居民認為不重要,這說明部分居民對垃圾的目的不大明確,態度不積極,意義不重要,30%的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持肯定態度,認為垃圾分類可以保護環境且綠色環保,并認為垃圾分類是生活的一部分。還有40%的人通過垃圾分類可以達到綠色環保。
4.4影響垃圾分類的因素
經走訪調查結果顯示,48.5%的學生忙于工作和學習,生活節湊快,慌忙,因此成為首要因素;其次受垃圾分類容器資源比較緊張,另外,內江師范學院學生對垃圾分類沒有好的指導,再加上缺乏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因此不能很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有,經費缺乏也是影響居垃圾分類的一個因素。雖然隨著發展,人們對垃圾分類觀念有所變化,認為垃圾分類可以提高再利用資源和綠色環保,但是由于經費和垃圾分類沒有專業化系統化導致人們觀念不強。
5結論與建議 5.1提高高校垃圾分類意識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學生及居民對環境保護垃圾分類回收的意識不斷增強,這種意識會使自己養成一種自覺的垃圾分類的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全體學生及居民時刻記得垃圾分類、人人向往綠色環保、通過一些公益片,微電影這些人們常用和特別能接受的渠道讓人們知道垃圾分類,了解垃圾分類,參與垃圾分類的意義,這樣才會有效的提高人們分類水平,讓垃圾分類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垃圾分類進入人們生活生產中,讓垃圾廢有所用發揮垃圾最大效益值,更會提高經濟發展。
5.2加強高校垃圾分類設施建設
垃圾分類設施影響學生居民的垃圾分類,所以必須要加強垃圾分類容器及的相關設備設施投入,政府投入力度,學校配合,相關批準,完備的設施,高校是垃圾最大產生地也是垃圾分類理念推廣的最好地方,因為學生思想水平高推廣相對來說是最簡單的地方,人們意識強只要一點就明白,學校加大垃圾分類設備投入和相關有效管理機制,學校也要大幾宣傳,垃圾分類桶大量投入,學校處理垃圾場所改善和修建,讓垃圾找到屬于自己該去的地方,加大和類設施的投入,讓垃圾分類有一個完整軌道。
5.3加強高校垃圾分類的宣傳與推廣
高校作為垃圾分類的主導地位,更應該提高大學生對垃圾有效分類的良好意識,發揮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與推廣活動,強化人們的分類意識??傊?,現代高校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對綠色環保垃圾分類的意識日益增長。通過垃圾分類對現代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影響的進一步認識,人們看到了垃圾分類對節約資源有效利用資源的價值及意義,從而能有效促進垃圾分類能貫穿到學生日常生活中,使垃圾分類成為學生生活的習慣,讓垃圾分類得到有效提高和最大的改觀。
參考文獻
[1]黃寶圣.綠色材料與人類[j].化學教育,2000(5):1-3+7.
[2]何德文.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方法[j].環境衛生工程,2002(4):157-158.
[3]李雪芹.高校大學生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參與意識研究[J].科技視界,2013(32):173-174
[4]崔文科.校園垃圾分類回收處理與節約資源的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科技,2006,16(9):233-234.
[5]代嵐,王皎,叢慧滋等.校園垃圾分類回收及資源化利用的探討[J].遼寧城鄉環境科技,2004(06):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2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