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英語小報在小學低段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英語小報是一種常見的英語教學手段。在小學低段的英語教學實踐中,英語小報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練習課堂學習內容,還能在豐富語言操練內容和形式、強化口語和書寫練習、創設模擬語言情境、拓展思維能力、拓展多元評價方式、培養跨文化意識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英語小報;語言操練;語言情境
小學低段即小學一二年級,這個學段的學生的特點是性格活潑,但他們只喜歡活動、游戲,在紀律嚴肅的課堂上容易疲倦并走神。因此,在低段備課組的教研活動中,筆者所在的備課組決定采用讓學生制作英語小報的方式鞏固課堂學習內容。我們驚喜地發現,在制作英語小報的過程中,學生興趣濃厚,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創作的英語小報圖文并茂,有的甚至達到了藝術品的級別。筆者與備課組的同事共同探討,摸索前行,逐步在實踐中深入發掘英語小報在小學低段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一、豐富語言操練內容和形式
小學低段牛津英語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每個單元的核心單詞只有4~6個,對話最多為3~4個小段,并且內容重復率較高。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豐富語言的操練內容和形式,學生容易產生疲憊感。而以制作英語小報為切入點,在課前,學生的制作過程即為預習,他們熟悉了即將學習的單元內容;在課中,學生可以描述展示自己的小報,還可以根據同伴的小報編對話,練習課文核心句型;在課后,學生可以把課堂中的拓展詞匯和同學小報中的精華內容加入自己的小報,并進行進一步練習,以達到鞏固和拓展的目標。以滬教版小學牛津英語1A M4 U2 In the zoo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課前,學生可以畫一畫、寫一寫課文中的四種動物的單詞,并加上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單詞;課中,教師可以請兩位學生根據各自的小報向其他同學介紹在動物園里看到了什么動物;課后,學生在小報中加入教師補充的拓展詞匯以及和同學分享的動物詞匯,進一步豐富小報內容?;氐郊?,學生可以口頭向爸爸媽媽介紹自己的“動物園之行”,還可以錄制視頻發在微信群里與同學交流。
二、強化口語和書寫練習
英語學習一般包括了聽說讀寫四大方面。傳統的讀寫只是對課本內容的重復,低段學生容易對此產生疲倦。對一二年級學生來說,簡單重復的抄寫不僅加重了他們的負擔,而且可能傷害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但是制作英語小報,卻可以讓學生饒有興致地把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抄寫或默寫一遍,達到加深記憶的目的。
課堂的語言練習形式一般有朗讀、填空、問答、看圖描述等,可以通過集體合作、師生合作、小組合作、生生合作完成。如果采用形式單一的重復練習方式,學生容易感覺單調而失去興趣。而采用學生自己制作的色彩、形式豐富的英語小報作為練習工具,能夠豐富語言學習素材。因為每份小報都是學生自己精心設計的,他們在使用時很有自豪感,能夠充分調動自己的內在動力。
三、創設模擬語言情境
英語學習的一大難點在于離開英語課堂,學生就失去了語言學習的情境。而僅僅依靠一周三節的英語課,對學生的語言輸入量太小。此外,完全以課文內容為核心的朗讀和練習脫離情境,將語言學習變成一種枯燥的學科知識灌輸,這也是當下主流的英語教學理念所不提倡的。英語小報則在課上和課后為孩子創設模擬語言情境提供了支持。很多學生還會拓展學習內容,將許多生活中常見、常用的詞匯加入小報,進一步將語言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從而營造語言學習的真實氛圍,提高所學語言的應用能力。
四、鍛煉思維能力
學生非常聰明,他們制作的小報,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絕不雷同。以滬教版小學牛津英語1A M3 U2 Fruit Shop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有的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制作了一份水果店小報,并增加了生活中常見的葡萄、西瓜等水果;有的學生則將小報的外形裁剪成了一棵結滿各種水果的水果樹;還有的學生將小報的外形裁剪成了裝滿水果的小火車,每節車廂都是不同的水果。這些風格、內容各異的英語小報體現了學生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們在練習語言的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思維方法。又如在滬教版小學牛津英語1A M4 The natural world這一課的教學中, 英語課代表將自己制作的U1小報和U2小報對比,向全班同學介紹farm animals和zoo animals的區別。他既學習了新知,又復習了舊知,還鍛煉了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及口才。
五、拓展多元評價方式
以往,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以教師為主,現在,通過精心設計的英語小報,還可以讓學生成為評價自己學習成果的主體。小報完成后,教師可以進行一次集體展示,學生們會對好的作品發出“哇,太漂亮了!”“真棒!”的評價,來自小伙伴的評價肯定會讓小報的作者充滿自信和動力。以滬教版小學牛津英語2B M3 U3 Clothes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筆者的同事蔣云老師以“國際時裝周”為主題,將學生設計的以時裝為主題的英語小報粘貼到走廊墻面上,邀請同一樓層的其他班級的學生做評委,選出他們最喜歡的服裝設計,得票最多者獲得“最佳設計師”的稱號。學生們認真完成自己的設計單,仔細研讀其他同學的創意,慎重地投下自己的選票。收到投票的同學都感到驕傲和自豪,這一模式充分發揮了生生互評的作用。
六、培養跨文化意識
教育部在2011年發布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和最近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都對我國中小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提出了要求。我們應致力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能夠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跨文化交流人才,為學生未來應對多元化的工作生活環境做好準備,為中國的國際化進程服務。這些要求賦予了英語教學新的使命和意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具備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識,引導學生發現、尊重不同文化現象,為學生創造對比、分析文化差異的課堂情境,培養他們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比如在上海,很多商家和家庭都有過圣誕節的習慣。我們請學生仔細觀察人們在圣誕節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家里如何裝飾,做些什么事情,并請爸爸媽媽幫忙查一查圣誕節的由來,做好記錄。在課程內容進行到New Year’s Day這一單元時,我們請學生來對比一下:在習俗方面,圣誕節和中國的春節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處。學生發現,兩個節日里,人們都會跟家人團圓,都會吃大餐,都喜歡穿紅色衣服,用紅色布置環境。原來看似差異很大的圣誕節和春節,還有很多相同的元素。孩子們初步具備了求同存異的意識,為文化寬容度和包容心的形成打下基礎。
在國際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當下,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筆者認為不應把英語只作為一門學科看待。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中國國際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經常出國旅游,而來華留學的青年也越來越多,可以預見,我們的孩子長大后將生活、工作在更加國際化的環境中,這種趨勢對他們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讓學生會說英語,會寫英語文章,會用英語交流,這是我們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制作英語小報既可以作為語言學習應用的抓手,又可以作為學生口語練習的依托,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語言學習的方式和內容,并調動了語言學習對象的內在學習動力??梢哉f,制作英語小報對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思維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作用十分強大,絕對是教師教學的好幫手。
(責任編輯:奚春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2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