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論思維語境與英語諺語的關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諺語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民族特色與歷史底蘊。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知道,人們對于英語諺語可以逐詞翻譯,卻不能準確理解它的含義。并且,了解諺語中每個英文單詞的含義,卻依然無法理解它們的準確含義的原因也很少有人知道。這誠然是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所導致的語境不同。本文將從思維語境角度淺析英語諺語,發掘語境對于英語諺語形成和理解的深刻影響。
  【關鍵詞】思維方式 思維語境 英語諺語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18-02
  引言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A dog starving at his master?蒺s gate predicts the ruin of the state.”這樣的英語諺語。每個單詞均淺顯易懂,然而逐詞逐句翻譯這兩句諺語,則翻譯為“兩個腦袋比一個腦袋要好”、“一個在主人門前挨餓的狗預示著一個國家的瀕臨滅亡”,卻并不能準確地翻譯出并理解諺語本身“集思廣益”、“唇亡齒寒”的深刻含義。了解諺語中每個單詞的確切含義,卻不能理解諺語的準確含義的原因是因為各個國家與地域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是說話風格、說話習慣、說話方式不同;由于場合的不同,導致其說話背景、說話時的情緒、說話內容不同。這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導致了語境的不同。本文將從思維語境角度解析英語諺語,從英語諺語的歷史性、思維導向性等特點中發掘語境對英語諺語形成與理解的深刻影響。
  1.諺語概念解析及特點分析
  1.1諺語概念分析
  諺語是指“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1]。諺語可起源于一個歷史時期的著名歷史事件,也可起源于特定歷史時期中人們的生活習慣;諺語可體現一個時代的特點,也可體現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鮮明特點。由于在自然環境、人文教育、傳統文化、社會觀念等方面,每個民族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因此每個民族的思維方式都千差萬別,因此這就使諺語具有鮮明的歷史性和思維導向性。
  1.2諺語的歷史性與思維導向性
  英語諺語以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為立足點,與本國家或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特定歷史等密切相關。英語諺語的思維導向性主要體現在其語言抽象性上,英語語言習慣用抽象的思維代替具體的思維,因此理解大多數英語諺語,需要首先了解英語特定的思維方式,也即讀者需要有一定的思維語境,才能更好理解和使用英語諺語。除此之外,英語諺語具有濃厚的歷史色彩,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的生活習慣或有趣史實,具有明顯的歷史性的特點。這種歷史性主要體現在需要英語諺語都與相關的歷史典故或文化有關,讀者需要了解這些歷史背景才能透徹理解英語諺語的具體含義。
  英語諺語“Every dog has his day”,對應在漢語中意為“凡人皆有得意時”。這句諺語中出現了“dog”一詞,在漢語中,這個抽象的詞匯被轉譯為“人”,這實際體現出英國人語言的抽象性思維的特點。英國人喜養狗,并認為其對主人忠誠不二,是人類“真誠可靠的朋友”,對于狗這一動物抱有尊敬與忌諱的心態。所以,在關于狗的英語諺語中,除個別習語受到外來語言而具有貶義色彩外,一般為褒義色彩,并且英語諺語的思維導向性,使得其語言多用抽象概念來指代具體的概念。
  2.思維語境理論解析
  王建華(2002)在其文章《關于語境的構成與分類》中寫道:“語境是與具體的語用行為密切聯系的、同語用過程相始終的、對語用活動有重要影響的條件和背景”[2]。由此可以解讀出語境的三個層面的特點,首先“與具體的語用行為密切聯系”是指語境的存在脫離不了語言的存在,而語言又通過語境的存在來展示本身含義。其次“同語用過程相始終”是指語境在說話者說話時就已經存在,并且持續不斷。最后“對語用活動有重要影響的”是指語境并非世界萬物,只是對說話者說出的話起到重要影響的事物。那些對說話者不起到影響或不起影響的事物則不是語境。按照語境分類來說,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用“語域”這個術語,他的語域由“話語的范圍”“話語的方式”和“話語的風格”三者構成[2]?!霸捳Z的范圍”即一句話中所包括的人或事物,使聽者可以充分確定說話者想要表達的范圍;“話語的方式”即說話的人所運用的方式,或流利、或激切、或晦澀難懂、或淺顯易懂,可以表達出說話者的心情與想法,聽者可以根據說話人的語氣、方式判斷說話人所處境況,幫助聽者理解;“話語的風格”即講話人的風格,或客氣委婉、或引經據典,從說話者說話的風格中可以看出說話者的性格。除此之外,語境也可以分為客觀語境和主觀語境兩大類。人們站在各自的立場上,由各自的身份與職業作為角度,在對話交流中體現各自的思想、性格、修養與心情,是為主觀因素。人們在進行對話交流時所處的大背景,是為客觀因素。語境的構成具有結構性。語境本是一個整體,但也可分為很多部分,主要分為主要語境和其他次要語境。主要語境是一個核心構成部分,在語言的使用中對于語言起密切、直接、重要的影響。次要語境主要是指說話時的狀態、與說話人的關系、所處的情緒、說話人的風格。由語境構成可見,思維方式在語言的運用中起到很大影響。
  英漢兩國的思維方式不同,決定了思維語境上的不同。中國的思維具有整體性,即具象思維。中國人在說話時不很注重語言的形式,無論說普通話或是方言都能交流一二。但重要的是語調和例子的運用。比如,中國人用普通話能夠傳遞的信息,用方言也能很好地表達。因為中國人的整體性思維是在大的方面掌握理解,只注重信息的傳遞,不在乎語言的形式。英國等西方國家則是分析性思維,即抽象思維。西方國家的分析性思維促使西方人將一個整體分成很多部分逐一剖析。在語言方面,對語言的每一個部分都要進行分類、剖析、解體。所以西方人習慣于借用用一個結構或含義來清楚地表述信息西方的分析性思維也在諺語中有所體現,如“Lucky dog”,意為“幸運兒”,這里的“dog”所指的并不是狗,而是人。這就體現出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了思維語境的不同。
  3.思維語境與英語諺語的關系
  思維影響語言,語言體現思維。整體性思維對于語言的影響是深刻的,它不注重語言的運用,卻三言兩語讓人明白所了解的信息;分析性思維亦對語言影響深遠,它借助一個或多個意象,也將想要表達的信息傳遞地清楚。
  “Go to bed with the lamb, and rise with the lark”這句英語諺語,對應的漢語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句話直譯為“與羔羊一起入睡,與百靈鳥一起醒來”,羔羊睡得早,而百靈鳥醒來得早,于是西方人就借用這兩個意象來表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個意思。而中國人則直接借用日出和日落兩個意象表達意思。句中沿用祈使句句式,用“with”一詞表達“與……一起”的意思,“go to bed”意為“上床入睡”,表示“休息”的意思,“rise”意為“升起”,表示一天的開始的意思。“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入鄉隨俗。這句話直譯為“在羅馬的時候,跟羅馬人做同樣的事。”此處“羅馬”和“羅馬人”為舉例說明,用這兩個意象表達“入鄉隨俗”的意思。句中沿用祈使句句式,“When in Rome ”為時間狀語從句,突出狀態,表達“入鄉”之意;“do as the Romans do” 用 as引句,表達“隨俗”之意。由此可見,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語言的運用。
  4.結語
  由從思維語境角度分析英語諺語語言的特點,可以對英語諺語可從本國家或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特定歷史和說話者的說話風格、習慣、狀態兩方面進行全面理解。語言與語境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準確理解語言含義需要特定語境,而語言又是語境存在的前提。本文從語境方面闡述了影響英語諺語的因素,剖析了英語諺語的歷史性、思維導向性與思維語境的關系,全面地分析了思維語境視角下對英語諺語含義的解讀,從而為英語諺語的理解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王建華.論關于語境的構成與分類[J].語言文字應用,2002(3)
  [2]陸道恩. 文化視角下英語諺語的翻譯技巧[J].高教學刊,2015(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49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