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多元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利用互聯網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策略,因此,高校思政教學要實現新發展,也必須依靠互聯網技術,從而打造現代化的個性化思政教學方式,據此,分析“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策略,以期能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實現高校思政教學新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 高校 思政課 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66-01
隨著教育的逐步發展,特別是在“互聯網+”的新時代,教育對大學生的政治素養的要求可以說是越來越高,而高校思政教學是培養其政治素養的主要方式,因此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對大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熱衷于在網絡大環境中學習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這為高校思政教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一、培養大學生的政治素養
1.大學生的政治素養的重要性
首先,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是現代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目標,也是現代政治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前提;其次,大學生將來步入社會,無論從事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政治,培養其政治素養,會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大學生政治素養的優劣也對其個人心理、社會道德素養有著深刻影響,培養其政治素養,實則也是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養以及社會道德素養的有效途徑。
2.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政治素養
第一,政治來源于對生活的總結和提煉,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第二,開展“網絡化學習”活動以強化政治實踐能力,開展多樣化的“網絡化學習”活動,優化活動內容,并打通校內外教育資源的連接通道,是“互聯網+”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政治素養的最重要的策略。
二、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思想
1.政治思想(意識形態)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意識形態通俗的說,就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比如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意識形態),就是間接的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繼而會深刻影響學生的人生觀,讓其明白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并以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努力踐行,成為承接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一代接班人。
2.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思想
第一,堅持“天地有多大,思想就有多高”:這要求廣大高校思政教師要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政治思想,然后根據學生的眼界、學識、思想水平等情況選擇適合的思政教學方式。第二,腳踏實地,切忌好高騖遠:思政教學中,高校教師必須要在思政教學初期指導大學生多看時政新聞、多讀馬克思的著作;第三,“互聯網”背景下,每一位大學生都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具備良好的互聯網思維,從互聯網中挖掘更多的學習素材。
三、培養大學生的政治實踐能力
1.大學生的政治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第一點,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政治實踐能力,才能走出象牙塔,走入紛繁復雜的社會,并利用所學的政治知識約束自我行為,收獲美好人生。第二點,大學生具備較強的政治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正確的理解思政教學內容,也更容易發揮自身優勢,提升思想政治覺悟。第三點,政治實踐行為會對大學生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做法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可幫助其塑造更優秀的自己。
2.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政治實踐能力
第一,“線上學習”: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創造了無數的學習機會,作為思政教師,要充分利用好不同的網絡平臺(例如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群等),并引導學生在這些網絡平臺上學習思政知識,從而積累思政知識。第二,結合“線下實踐”:在“線上學習”的基礎上,線下實踐的目的在于實踐政治知識,兩者有機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大學生切實的提升自己的政治實踐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發展對大學生政治素養、政治思想以及政治實踐能力都有非常強烈的現實需求?;诋斀窠逃l展態勢,高校思政教學要以培養大學生的政治素養、思想和學習方式為基本目標,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優化教學內容,切實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素養、政治思想以及政治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巍.關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多元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 2016(30):7-9.
[2]駱敏.關于“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多元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6(22):207.
作者簡介:
鄭淑賢(1966.12-),女,大學本科,內蒙古赤峰市人,蒙古族,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5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