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作為提高學生思維創新能力最關鍵的階段,為了正確引導學生,教師就必須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實施良好的引導以及干預。尤其是在當下“互聯網+”背景下,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師生互動的良好課堂氛圍,進行課堂創新教學方式至關重要。為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將圍繞“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策略方面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士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 小學課堂 教學方式 創新
  【課題】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規劃課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WW[2018]GH143)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31-02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如今“互聯網+”在各行業中有了廣泛的應用。而在未來我國小學教育過程中,“互聯網+”教育方式也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課堂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小學作為教育的關鍵階段,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引導學生良好的健康成長。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當下學生的教育理念不斷創新,對教師的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希望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互聯網+”方式展開教學工作,促使小學教學能夠邁向創新的發展道路。而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創新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實際上給小學課堂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社會各界也希望教學能夠符合時代化的發展步伐,賦予課堂更多的信息化以及多媒體化;另外,基于“互聯網+”教育模式下,教師要想達到更高的教學水平,就必須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今后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創新的實踐對策
 ?。ㄒ唬┱n堂教學的合力——交互式電子白板環境下的跨學科教學
  多個學習科目相互融合,創新了課堂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匯聚了各個課程中的各個知識點,把這些知識點相互穿插起來,通過知識的相互運用和組合,達到相輔相成的目的。對于同一個主題要抓特征,繪肖像。從美術角度來看,繪指的是通過觀察來把握人物的特征,把握人物的核心特點,以點造面。而語文課程中最主要的也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情感,這兩門學科有共同之處,如果兩個教師一起上課,美術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表述中勾勒出人物的大體輪廓,可以不露聲色的描繪出夸張的方法,也能教給學生觀察物體的方法,這就是為了給語文老師教課提供鋪墊,對于學生通過觀察同學的面貌的基礎上描繪肖像,教師可以采用手機錄像的方法記錄課堂學生學習的過程,隨抓隨拍,直接在大屏幕上投影,做到即時的反饋,對于交互式的電子學習融合,將美術課程與語文教學課程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美術也成為語文的延伸。語文老師可以充分的利用美術課上的素材來將學生帶入人物肖像的情境中,這樣可以有效的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對于美術課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并且根據美術課程中與語文有關的部分進行提純,把對學生有用的部分提煉出來,抓住重點,利用美術課程夸張的方法可以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應用到,課后可以引導學生將繪肖像運用到學生畢業季的相冊中,可以永久的保存學生的美好時光,既可以體現學生的特征,又能貼近學生的感情。
 ?。ǘ┮陨鸀楸?,以學為本
  多媒體教學工具作為“互聯網+”時代教育背景下極為關鍵的重要輔助工具,對于多媒體教學方式來說,雖然其有著較多的優點,但是,教師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應該擺正多媒體方式的位置,發揮它的作用,更好的輔助教學工作的進行。教師應該因為需求而利用多媒體,而不是可以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防止課堂程序化問題出現。另外,在應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處理好與多媒體的關系,課堂中將學生作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誤區。在課堂教育過程中,應該從實際教學環境出發,全面的分析教材內容,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不能一味的以多媒體取代,搞教學手段的“一刀切”。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互聯網+”輔助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搞清楚信息技術與教育結合的真實目的,做好實實在在的教育工作[1]。最后,每個學校的能力以及資金水平不同,而在采購多媒體設備時,應該量力而行,及時的做好多媒體設備的更新工作。同時,學校應該做好電教設備以及教學資源的全面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創立資源共享網站,記錄好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記錄。
 ?。ㄈ┳灾魈骄浚鲃討?
  在小學課堂應用“互聯網+”教育方式下,更多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學會自主探究。而教師為了促使教材內容能夠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效率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對于教師而言,應該不斷的提高自身多媒體的應用水平,滿足學生追求新鮮事物的心理。最后,教師也應該積極的創新“互聯網+”教育理念,秉持積極的態度有效利用。在這里,有效利用并不是單純的使用多媒體,教師還應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創新教育理念,真正理解“互聯網+”背后的含義,從而才能結合教材內容,創造性的應用現代網絡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制定恰當的教學計劃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還沒有很好的約束力,為此,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工作,教師就應該為學生制定恰當的教學計劃,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利用好互聯網的同時,為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做好鋪墊。其一,制定合適的計劃。首先,小學生心理素質還未發育完全,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科學合理的利用互聯網,做好教學計劃的設計工作;另外,在布置家庭作業過程中,如果有關于互聯網的任務,那么教師還應該嚴格控制好學生上網的時間,最佳上網時間應該不超過20分鐘。如果超過20分鐘,不僅會引發學生的厭學心理,而且學生還極易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為此,控制好學生利用互聯網的時間至關重要。其二,使用科學的指導方法。小學時期的學生,還未能準確理解互聯網的含義,對于怎樣正確使用互聯網更是缺乏全面的認知,由此,這就對教師的引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應該做好學生的正確引導,幫助學生了解利用互聯網幫助學習的方式;其次,學校還可以定期開展家長會議,向家長說明使用互聯網的利弊,并要求家長監督學生的互聯網學習行為[2]。
  結論
  簡而言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互聯網+方式廣泛的應用到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正因為該種教育方式的應用,不僅促使教師的教學效率有了較大提高,而且也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邁向全方面的發展方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延東.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2017-01-03.
  [2]李霖.關于課堂教學生態化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6(12):17-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50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