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語文教學中提升閱讀教學效果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它對于提高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語言審美能力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有很多種方法,首先必須要通過課堂教學本身,向40分鐘要質量,同時教師可以建立良好的閱讀環境、創設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開展讀書活動,最終養成讀書習慣,達到提升閱讀能力目的。
  【關鍵詞】閱讀教學 效果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97-02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新時代下,人們對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大過對于一個人語文分數的要求,我們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更應當關注對于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對于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在日常的教學中,受限于課堂時長、教授范圍等因素,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目的的閱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方法,使閱讀教學更為高效。
  一、建立良好的閱讀環境
  談到閱讀教育,最為基礎的工作就是要在學校教學資源允許的前提下,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對于學校而言,設立小型圖書角,亦或是建立學校閱讀室,都不失為一種良好方式。閱讀教學需要特定的場地,良好的閱讀場地能為學生提供融洽的閱讀氛圍,并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樣的場所里,教師也能夠為學生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一個好的閱讀環境能夠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空間,并且對于由學校建立的閱讀地點,教師能夠對閱讀內容進行把控,使閱讀更加安全并且直接有效。設立閱讀課,由教師引導學生來到圖書角或是閱讀室閱讀,或是設立圖書借閱機制,方便學生借閱書籍,教師應在其能力范圍內為學生創造閱讀環境,為學生起到榜樣的力量。
  除了外在的環境要素之外,教師還應當注意課堂與班級中閱讀氣氛的建立,培養良好的閱讀氛圍,以形成帶動作用,促進學生與學生間、教師與學生間的閱讀交流,打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具體而言,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同學進行分組,形成一個個讀書興趣小組,以小組的形式拆分班級,便于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督促,也便于教師對每個小組進行針對性的圖書推薦,教師甚至可以進行小組與小組間的閱讀成果展示比較,獎勵優秀的小組,從而激勵學生閱讀。身為教師也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班級設立圖書角,鼓勵學生拿出自己的書,共同完成圖書角的建設,并且教師應當在閱讀過程中對于學生產生的困惑及時解答,形成一個良好的小組與教師、學生與教師的閱讀聯動,在班級中打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處在主動傳授知識的位置,所教授的內容均為課本知識,而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所教授的內容未必是學生感興趣或是主動想要去了解的內容,學生對于課堂內容提不起興趣,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對癥下藥,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師所追求的方法,對于教師而言,向學生針對性地提供他們感興趣的閱讀內容會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例如,有的同學對于歷史感興趣,身為教師可以向他們推薦《明朝那些事兒》一類的歷史類書籍;有的同學對于科技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閱讀《喬布斯傳》一類的書。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書籍不但可以滿足他們對于歷史、科技等知識的好奇心,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健全學生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也可以進行引導,讓學生利用課前三分鐘推薦書籍,學生通過對書籍的簡要介紹,從而鍛煉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以課文為出發點,向外擴展閱讀也是一種很好的利用學生好奇心的閱讀教學方法。對于教師而言,語文課本是基礎,是一把鑰匙,用以開啟課本背后的花花世界。在課堂內容準備階段,教師可以由課文本身內容擴展出去,例如在講授《世說新語》兩則這一課程時,身為教師不應只盯著“白雪紛紛何所似”,而可以利用學生對于《世說新語》這本書的好奇,準備一兩篇課本外的《世說新語》中的內容,引起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審美能力。教師在教授課程時,不應拘泥于課本內容,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向外擴展所傳授的知識,這對于學生的語文核心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
  枯燥無味的課堂學習實際上會讓學生對于語文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學生對于背誦詩歌、文章等都有很大的情緒,如何讓學生理解感受詩歌、文章的美成了打開學生心扉的金鑰匙,而跨上這一臺階對于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來講意義重大。教師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享受閱讀并樂在其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審美與理解能力。例如,在班級內部開展詩歌朗誦活動,如果僅僅是默寫成文字,像念經一般讀詩歌,會抵消詩的美感,并且會讓學生感到乏味無趣,而有感情朗誦詩歌則能讓學生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詩歌的意境,組織詩歌朗誦會對于學生在理解詩歌、欣賞詩歌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再比如開展讀書分享會活動,選擇一定的時間,可以是小組為單位,也可以是個人來分享,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通過對書籍的概括與分析,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當然,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督促學生閱讀,讓閱讀教育真正的落到實處。
  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對于個體而言,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都略有不同,相同的是,對于每一個學生閱讀都是重要的,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科學的指導,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來看,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讀書筆記或者摘抄一類的任務,以督促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形成記筆記或是摘抄的習慣。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摘抄評比活動,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鼓勵學生的方式引導學生科學讀書,引導學生做具有針對性的閱讀。對于比較枯燥乏味的歷史類文章書籍,教師可以輔以紀錄片一類,引領學生耐著性子讀下去。除了培養學生做筆記摘抄的習慣,教師還可以去培養學生固定閱讀的習慣,例如每周設立一節專門用來閱讀的課,提醒學生按時讀書,養成學生的自主閱讀的習慣,以達到我們對于學生形成良好讀書習慣的目的。
  五、結束語
  語文教學要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引導學生終身學習語文為目標,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是最重要的前提,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伴隨人的一生,并且影響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培養好的閱讀習慣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運用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是本文所探討的關鍵,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學生身上。本文提供了一些能夠應用于實際操作中的方法,建立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多樣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潛心閱讀,享受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秀娟.如何在閱讀中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J].文學教育,2018(7):107
  [2]黎桂芬.小學中高年段以閱讀教學為媒提升語文核心素養[J].名師在線,2018(14):11-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56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