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數學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比較抽象,加之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低。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使數學課堂生動有趣。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能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向主動的學習狀態轉移,不緊能實現提升課堂效率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解決認識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方法過程中抽象與形象、實踐與理論之間的矛盾。
一、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而興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在教學中若能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不僅能使學生易于理解,而且能激發學生探求數學知識興趣。
例如,在“線段”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給出公園中彎曲小路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教師拋出問題:公園里彎曲的小路是為了使游人從不同角度觀看風景,如果將彎曲的道路改道,怎樣才能得到從A處到中心塔B處最短的道路?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從而總結出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又如在“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一元二次方程”等數學課堂教學開篇內容設計中,我就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小明站在鏡子前面,看到身后的時鐘映在鏡子中,他發現此時鏡子中的時鐘指示的時間是4:50,則此時的時間應該是多少?”“某一超市在銷售某一進價為1.5元的牛奶時,價格為每盒2.2元,每天可以銷售5000盒,通過市場調研分析,如果每盒牛奶降價0.1元,可以多賣2000盒,如果現實超市要每天盈利4500元,則該種牛奶該定什么價格?”這些問題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從而讓初中生在濃烈的現實場景氛圍中,樹立主動學習、深入協作的情感和意識。
二、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恰當引入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解“函數的圖像”時,我就利用《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烏龜和兔子賽跑,一開始,兔子一直遙遙領先,它覺得烏龜肯定追不上來了,于是就在路邊睡起了覺,而烏龜雖然跑得慢,卻始終不放棄,一直努力地奔跑著,最終烏龜獲得了冠軍。這個故事學生早已耳熟能詳,所以當我把故事情節變成了相應的函數關系時,學生的興趣十分高漲,聽起課來專心致志,課堂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又如,在進行“有理數的乘方”教學時,我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若把一張0.1毫米厚的紙對折32次,有多厚?有的說一尺厚,有的說一層樓高,……,學生興趣盎然,爭論非常激烈,興趣也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于是,我抓準時機引入課題:有理數的乘方。學生也帶著興趣開始了學習。
通過這些有趣的故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思維處于活躍狀態,課堂氣氛熱烈。
三、創設游戲情境,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性
初中學生大多爭強好勝,競爭意識較為強烈。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這種意識,對于提高學生整體與個體的認知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了“二元一次方程組”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我以方程2x+y=40為例,由一名學生任意給x(或y)一個值,然后點另外一名學生,說出相應的y(或x)的值,依次循環,比一比誰算得既快又準。結果表明,這種游戲式的教學情境遠比枯燥的講解好得多。
當然,創設情境的方式還有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擇,爭取以最有效的方式、最恰當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提高學習效率。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段,我們要把情境教學與學生的具體實際緊密相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打造出高效課堂,進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參考文獻:
劉冬梅 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巧妙創設初中數學課堂問題情境
王歡 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馮軍 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