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教育逐步與國際化和時代進步相適應。數學一直是教育中不可低估的學科。在小學學習數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正確的措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能力,為初中和高中的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29-02
引言
現階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順應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要求,也減緩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速度?;谛抡n程改革的背景,在尋求新的教學方法,更改老舊的教學內容,形成新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難以理解的數學能萌發出新的活力,幫助學生將籠統的數學概念理解清楚,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以此來提升整體的教學成效,實現預期的教學指標。
一、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很多小學也認識到了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不斷朝著先進化和科學化的方向邁進,從基本來看,小學教育已經在向新課程改革標準發展。然而,雖然新課程革新已經進行了很多年,小學教育還是無法得到全面的完善,在課堂教學上依舊采用“滿堂灌”的方式,距離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還是相去甚遠。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落后,沒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也阻礙了學生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其課堂教學過于理論化,學習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較少,內容過于枯燥,很難激起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改變教學方法的措施
1.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當前,在小學教學模式中,教師采取的方式較為傳統,導致學生難以將知識理解到位,只是機械地接受,不能真正掌握,長期這樣缺乏主動性,只會不斷減弱學習興趣。從實質上說,教學一向是相輔相成的,老師若能將調動學生的學習趣味看作一種藝術,就能夠極大地改變現狀。因此,老師應當在課堂上營造愉快的教學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上來,以此使教學的效率獲得進步。
例如,在學習找規律時,老師可以將班級按男女生分為兩組。讓他們各自記住一組數字,男生記住3452437464,女生記住1357913579,這時,男生就會發現,女生的數字明顯很好記,因為女生的這組數字是有規律的。老師就可以通過這個小游戲,引出教學的內容。由于進行了游戲,學生們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便能很快地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中,這樣的教學,會比老師生硬地解釋“規律”一詞容易得多。
2.運用多媒體設備,提高教學效率。
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讓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讓學生學習發言更加踴躍。有效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老師可以將教材里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用多媒體手段將抽象的知識生動地表現,發揮其優勢,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快捷高效地駕馭和使用知識。
例如,在進行“圓”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π”的概念,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作圖的手段,輕易地畫出很多不同的圓,將圓的周長變曲為直,形成一條線段,使用圓的直徑去測量這條線段??梢园l現,測量三次后,還剩余一段未測量。多次進行同樣的操作,學生可以發現,其周長一直都比圓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這樣的演示過程,使教學更加的生動,幫助學生理解了概念,有效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3.重視學生的作用,開發學生的思維。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數學教學時要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素養,而教師所承擔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和組織者[1]。因此,教師要盡量使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知識的可能性,引領學生自主探究,自行歸納,使學生能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識。
例如,還是在學習“圓”的時候,想要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圓的概念,何為直徑,何為半徑??梢宰寣W生自行準備圓形紙片,讓他們根據書上的內容自習。通過對折紙片,學生可以發現,圓的直徑有無數條,即對折留下的折痕,而且,所有直徑相交于圓心,而同樣,圓的半徑也有無數條,半徑的長短為直徑的一半[2]。老師作為指導者存在,將學生置于主人公的位置,使學生充分發揮他們自身的作用。
4.形成團隊意識,培養交流能力。
在進行教學時,老師和學生應該相互溝通,相互交流,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效果[3]。小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因此,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使組內的學生能發揮出各自的優勢,進而能提高學習的成效,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學習除法時,老師先提出問題,一條長為三米的繩子,該如何剪開,才可以將其分為長度均勻的幾段。拋出這個問題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并且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學生得到了自我探索的機會,利用小組合作實踐以及自主思考獲得答案。與此同時,各小組也可以互相交流答案,驗證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能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生合作解題的能力。
5.認識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教學。
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學習環境各有不同,導致學生之間在認識和思維方式上也存在著差異,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差異,并且根據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更具有針對性,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同樣一個問題,但由于學生的思考方式不同,得出結果的快慢也不同。有些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對于他們這種類型,就可以提出更多復雜性較高、難度較大的題目讓其思考,而一些學生回答最基本的問題都會出現困難,這種學生在初步只要教授他們基礎的數學知識即可,等到他們掌握后,便可以幫他們逐漸解決難題。
這種做法可以滿足不同的學生的不同需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保持積極的態度。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理念下,創新數學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應該不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使用新媒體手段作為教學輔助,以建立思維模式作為教學重點,營造學習的輕松良好的氛圍,不斷加深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這一進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學校和教師必須合作,并且需要長期為之努力。
參考文獻
[1]戰攀.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學周刊,2019(17):40.
[2]李迎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探析[J/OL].學周刊,2019(16):41[2019-05-25].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31.
[3]江麗芳.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黑河教育,2019(04):36-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