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學習下提高高職課堂學生參與度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高職課堂學生參與度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只有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吸收課堂知識和精華。為此,需要從專業吸引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技術、課堂管理能力、課程思政等方面著手改進。
關鍵詞 有效性學習 高職課堂 學生參與度 提高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A
1有效性學習與學生參與度
有效性學習理論的提出順應信息時代的要求。面對龐大的信息量,學生無法準確分析學習信息和選擇恰當的學習策略,從而陷入“偽學習”的狀態。有效性學習的重點在這個“效”字上,它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效果,就是指達到學習的目標;二是效率,就是在單位時間的完成;三是效益,指的是習得的內容是有價值的。這三層含義將有效性學習與無效學習、低效學習這兩種情況區分開來。課堂的有效性意為教師在課堂上盡最大努力完成教學計劃,同時學生最大可能吸收學習內容。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進行直接接觸的首要陣地,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因此,為幫助學生擺脫無效或低效的學習狀態,教師就應該主動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積極調動各種有利因素,提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幫助學生實現有效性學習。
2高職課堂學生參與度的現狀分析
高職教育是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并掌握各職業崗位技能需求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但是近年來,外界反應我國高職教學質量不高,技能性不強,課堂教學效果差,主要表現為課堂學生參與度低。課堂參與度低的表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顯性的課堂問題,包括無故曠課、遲到、早退、隨意進出教室、吃零食、高聲喧嘩等。另一種是隱性的課堂問題,表現為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在臺上滔滔不絕的講解,而臺下的學生看似全都出勤,卻是完全不參與,表現為玩手機、上課心不在焉、睡覺、害怕提問、不關心學習內容、做其他科作業、看課外讀物等。顯性的課堂問題,會干擾他人的學習,容易被老師發現并制止,隱性的課堂問題雖不直接影響他人,對課堂參與度卻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傷害學生的有效性學習和人格發展。
課堂本應該是教師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陣地,但是如今的課堂卻沒有濃烈的學習氛圍,無論是顯性的課堂問題還是隱性的課堂問題,都讓高職院校課堂陷入令人擔憂的境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學生層面的,也有學校和教師層面的,都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3提高高職課堂學生參與度的對策
3.1多方齊行動,提升專業吸引力
要想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課堂的參與度,關鍵得打造專業本身的吸引力,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所學的專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硬件方面:學校應加大對專業的投入力度,升級實訓硬件設備,改變單一的實訓模式,增強學生實訓的興趣。在專業建設方面: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的作用,把工作真正落實到本專業的課程建設、師資要求、培養方式、實訓條件等方面,引導教師和學生認識到本專業的就業趨勢和前景,提升專業吸引力。在師資建設方面,選派一些骨干教師或新教師參加不同層級的培訓,著力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包括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以過硬的專業水準吸引學生參與到專業學習中來。
3.2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內容
首先,教師要改變原有的主體本位思想,轉換身份角色,把學生看著是教學的主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做好學情分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在上課之前,要對所教學生要進行學情分析,包括從學習內容、現有的教學資源、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學習起點能力等四個方面來分析,并根據學情分析來進行備課。絕不能不管所教對象的具體情況,千篇一律。最后,優化教學內容。在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選取符合高職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針對每次課的教學內容,分清重點、難點,并幫學生找到關鍵點。
3.3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與技術
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是相對于純理論和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而言,它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為目的,通過教師精心策劃來實現師生良性互動,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參與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四步教學法”、“談話”、“任務驅動”、“項目計劃”、“模擬教學”、“角色扮演”、“案例”、“范例”等,參與式的教學技術主要有“頭腦風暴法”、“卡片粘貼”、“思維圖示”、“游戲”等。教師想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就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熟悉并能靈活運用以上幾種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改變以往的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
3.4善用平時成績,加強課堂的過程管理能力
當代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傳授專業知識的老師,同時還扮演管理者、演員、心理咨詢師等角色,所以高職教師必須具備課堂管理的能力。教師要善用平時成績和過程性考核這兩大法寶進行課堂管理。教師將平時成績的評分標準告知學生,并對平時成績考評做到公平、公正,可視化、可量化,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分數。同理,教師可將過程性考核引入到課堂中來,把學習分為幾段,以每個學習階段為單位進行一次小的考核,考核之和即為總分。改變以往以期末最后一次考試決定總分的方式,讓學生不斷處于學習、復習、考試的狀態中,避免長時間放松。
3.5響應“課程思政”,專任教師參與到德育教育中來
為積極響應“德育教育進課堂”的號召,推進“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專任教師要主動在每節課中滲透德育教育,轉變德育教育是輔導員的事情的思想。教師通過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內容和現實應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僅能讓學生明白做人做事道理,更能夠讓學生明白本專業的發展趨勢、就業前景,以及學習好本課程對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有何重要意義。只有學生自己明白學習的重大意義后,才能夠真正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的觀念上來,主動承擔起學習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李紅遠,曾婧,琚宏昌.獨立學院工科專業課程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181-182.
[2] 宋勇.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4(05):48-49
[3] 李小琴.大學生課堂不主動發言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職教通訊,2014(30):47-51.
[4] 徐道敏.學生電子專業課堂學習參與度的提高策略和方法研究[J].電子制作,2015(05):168-16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