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創而有韻,新而有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郁達夫善于在古代文學藝術手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這使得他的作品不僅具有傳統文學的意境美和悠遠味,而且很好地表達了他當時的心境,極有情趣。寫作教學中,借鑒《江南的冬景》的寫作手法或者郁達夫的創新精神,讓學生進行仿寫甚至創寫,以期改變學生寫作中長期存在的單一的景物描寫手法和枯燥無味的文風。
  關鍵詞:景物描寫藝術手法寫作教學創新化用
  郁達夫是一位古代文學修養極深而又善于創新的作家。他的寫景散文兼具詩意美和繪畫美的特點,這與他的古代文學涵養是分不開的。他善于借用并創新古代文學藝術手法,文字平易,營造的意境樸拙幽深,讀上去清新秀麗,神韻十足。他的散文代表作《江南的冬景》就體現了這一特點。學生寫作時也喜歡描寫景物,但所用手法單一,語言表達老套。除了比喻、擬人,幾乎找不出更多的描寫手法。雖有修辭,卻因缺乏創新而顯得蒼白無力,讀上去枯燥乏味。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鑒《江南的冬景》中的寫景手法,結合作文教學,在鑒賞郁達夫高超寫作技巧的同時,引導學生在作文中對景物描寫進行創新。比如,我們可以布置片段作文:
  請用一段文字描寫無錫的景色,要求:(1)要能鮮明表現無錫本地的特色;(2)仿照《江南的冬景》中某個片段的寫作手法,或者學習郁達夫對古代文學藝術手法的創新使用;(3)字數300字左右。
  《江南的冬景》主體內容表現為5幅畫面。分析課文時,我們可以選取其中三幅并對畫面中不同的描寫手法進行鑒賞分析,并引導學生在仿寫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地創新化用。
  一、巧用色彩渲染
  《江南的冬景》第一幅“寒郊散步圖”,作者重點抓住蘆花、烏桕葉、烏桕籽、野草、陽光等景物的顏色,用工筆細描的手法,繪出了一幅色彩濃艷、亮麗的畫面。雖是冬季寒郊,卻給人以和煦溫暖、生機盎然的感受。作者化用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渲染景物的手法,重在對色彩進行勾勒,但是整幅畫面又完全不同于中國水墨畫,而是把各種暖色調的油彩潑染在一起,猶如濃墨重彩的水粉畫。
  教學這幅畫面時,引導學生感悟意象、色彩,再到色彩背后的情趣,讓學生隨著郁達夫的筆墨去想象這一幅富有生氣的冬季寒郊圖,感受作者對色彩渲染的創新寫法以及色彩帶來的無窮魅力,啟發學生利用某種或某些色彩去描繪無錫的春景:
  無錫的春天,可以說是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新綠、嫩綠、鮮綠、翠綠……那滿眼的綠呀,絕不是簡單的調色板能調得出的,真是把綠色渲染到了極致。綠中點染著的一點點紅、一點點黃、一點點粉、一點點紫,繁星般閃動著,驚喜了我們的眼睛。無論是破土而出,還是含苞待放的;無論是慢慢舒展,還是緩緩流淌的;無論是悄無聲息,還是低聲絮語的,都在這里會演著自然的活力。
  春,少不了雨?!昂糜曛獣r節,當春乃發生?!彼S風飄忽,若有若無,一絲絲,一縷縷。望斷無錫,那萌生的夢境,萬里青色朦朧在如絲的纏綿中。煙霧繚繞,似夢似幻,亦真亦假,凄婉凈美。雨就這樣瀟灑自如地向大地飛灑著,軟軟的,膩膩的,亮亮的,粘得你渾身都濕潤了,連心也浸透了綿綿的雨絲。你瞧,菜園邊上,翠綠的竹,一片片,一叢叢,濕漉漉;河岸旁,楊柳初綻綠芽,鵝黃嫩綠,煞是可愛;桃園里,含苞的桃蕾在煙雨中如霓如霞,似云似紗。這雨,柔美而強勁,羞澀又放縱,心也化在一起,難舍難分。
  這幅畫面由無錫春天的綠色鋪陳開去,寫盡了深淺綠色的不同;而綠中點染著些許紅黃粉紫,著實讓人感覺到無錫春景的秀麗和柔美;那雨中的綠色,更是讓人內心完全融入這美妙的春景中。整段文字從不同的角度渲染色彩,再加上疊詞、短句的運用,讀上去饒有韻味。
  二、妙用攝影取景
  第二幅“冬雨寒村圖”,作者選用了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篷茅屋酒客等意象,淡筆素描,略加點染,勾勒出一幅色彩樸素淡雅、意境悠遠的畫面,給人一種悠閑灑脫的感覺,這正是古人所謂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這幅畫作者化用了中國山水畫的繪畫技巧,通過“撒”“加”“點”“畫”等動詞,巧妙地把中國水墨山水畫的技法直接搬到寫作中。
  既然作畫技法能寫景,那么,其他技法是否也能運用到作文中去呢?受到郁達夫創新技法的啟發,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
  散步在秋日的午后,聽微風拂過落葉的沙沙聲,看枯葉在空中旋舞的影子,有一種說不出的意境。望著這滿眼的秋意,是否有種想要珍藏的沖動呢?那就拿起相機,“咔嚓”一聲,不就成了一幅秋日錫景圖?以落葉為背景,散落滿地的葉子一定是要一踩一個響的。若能吹來幾縷微風就更好了,只一陣就能吹起一兩片“蝶兒”的,是不是夠美?如果再想溫馨一點,可以找幾對情侶,依偎在灑滿陽光的長椅上,喁喁私語;或者不遠處再添兩家“coffee shop”——一定不能多,兩家就好。店門前,再坐幾個體態輕盈的少女,捧著一杯暖心的咖啡,在遐想著什么。還可以站上兩三個小女孩,在樹蔭下光影交映的地面上跳著方格,會不會有一種回歸淳樸的感覺呢?我已經戀戀不舍了,怎么能著急回家呢?索性再在這個布景上添幾團烈焰似的晚霞吧!萬物也就嬌羞地紅起了臉。人在景中,我也醉了,哪里還要歸家?
  這位學生用攝影取景的方法,通過“吹”“找”“添”“坐”“站”等動詞的運用,進行了畫面內容的設置,對落葉、微風、人物場景等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寫出了秋日錫城特有的恬靜安閑,畫面活潑明朗。當然,我們也可以嘗試化用搭積木、建筑、烹飪等技法進行景物描寫。若能如此創新,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借用詩句描繪
  第三幅“江南雪景圖”,作者沒有對雪景進行具體描繪,只是引用與雪景相關的詩句描繪了一幅淡雅優美的畫面。這種避實就虛的寫法,巧借詩句的意境,營造了一個全新的境界;雖然語句簡省洗練,但意蘊豐富,耐人尋味?!巴韥硖煊茱嬕槐瓱o”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每一聯詩句,自成一幅畫面,但又和諧地融合在這靜謐溫馨的畫面中。在這里,江南的冬景,既是一種意境,更是一種情境。
  古詩中,寫景的詩句很多,我們可以學習郁達夫的這種寫法,把與所寫景物相關的詩句借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不過,借用難就難在所引詩句一定要與描繪的畫面水乳交融,并營造出別具一格的情境。這就要求學生在大量占有并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對詩句進行恰當地化用。如:
  說起無錫的夏天,必然想到荷花。荷之韻,絕對是夏天的一絕。在夏天,隨便你到哪個公園去,遠遠便能望見她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在風中輕舞的便是少女般窈窕的荷花了。如果你愿意泛舟湖上,就一定能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小姑娘”或是“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大姑娘”了。當然,無論是誰,都是一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其香也醉人,“秀色空絕世,馨香誰為傳”?荷的清香總是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你若在湖中泊船,說不定會遇著些調皮的魚兒,可別嚇著它們了。“魚戲蓮葉間”,它們是在與荷姑娘嬉戲玩鬧呢!也許你也會像李清照一樣“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那是荷姑娘還沒玩夠,舍不得你走了呢!
  大量習得與荷花有關的詩句并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這位學生通過詩句的引用,由面到點,從形到味,動靜結合,寫盡了荷花的美感和情趣,言已盡而意無窮。
  正是有了對傳統藝術手法的創新化用,郁達夫的寫景散文才具有回味無窮的韻味和歷久彌新的活力。在寫作教學時,我們也要善于創新,并且引導學生創而有韻,新而有味,讓創新為寫作教學吹入一股清新的暖風。
  參考文獻:
  [1]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40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