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而靈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語言的使用、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學活動的開展等方面闡述了打造簡約、靈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探尋回歸小學數學本色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本色課堂 簡約 靈動
一堂好的數學課就像一首優美的歌,愉悅著學生的身心;像一股清泉,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那么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鐘里,讓學生身心愉悅、知識增長呢?這就要求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要敢于創新、學會取舍,回歸數學教育的本色,打造簡約而靈動的數學課堂。
一、設定精準有效的教學目標
明確的目標定位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要冗長復雜,要把知識技能的傳授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進行有效整合,理清課堂教學的“主線”,把目標落實到位。
1.注重數學情感的培養
很多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都把知識技能的目標放在第一位,可筆者一直把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放在第一位,因為學生的情感因素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筆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會先把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討……進行預設,目的在于創造積極、和諧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用積極、飽滿的情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2.把“雙基”訓練落實到位
小學階段對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與培養是一環扣一環的,無論哪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讓這條“知識鏈”出現斷裂,造成學生的知識系統不再完整,以后遇到這一環節的問題就會出現理解上的錯誤,直接影響其學習的自信心。因此,筆者在預設教學目標時,通常把新授知識分成“初步認識→認識→理解→運用”幾個階段進行教學,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訓練目標,心中始終有一條主線,力求把對學生“雙基”的培養和訓練落實到位。
3.制定過程性學習目標
很多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只重視終結性學習目標,很少涉及過程性目標。筆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非常重視考查學生在每個教學環節的表現,比如,學生的思考能力、回答問題的條理性、參與探究知識的主動性、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筆者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的綜合評價,能夠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情況,在教學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使用規范簡明的教學語言
1.語言要規范、簡潔
數學是一門嚴謹、系統的學科,不規范的語言容易引起學生的認知錯誤。教師在闡述數學概念、數學法則時,既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規范,又要注意語言的簡潔明了,要便于學生理解。
教師如何做到教學語言規范、簡潔呢?筆者認為需做到如下兩點:
首先,必須透徹地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如“數位”與“位數”、“整除”與“除盡”、“增加了”與“增加到”等數學術語非常相似,教師如果對這些術語的內涵理解不透徹,就無法向學生闡述清楚,學生就會把這些相似的概念混為一談,從而引起邏輯思維混亂。
其次,必須使用科學規范的語言講解。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做到語句分明、吐字清晰,而且一定要使用規范、嚴謹的數學語言,如不能把“最簡分數”講解成“最簡單的分數”。還要盡量使用簡短的語句講述,用較短的語句傳遞更多的學習信息,使小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2.語言要通俗、形象
夸美紐斯指出: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該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上。為了讓學生樂學、愛學數學,小學數學教師要讓數學語言變得通俗、形象。
首先,教師要用形象、通俗的語言解釋抽象的數學知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用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性的語言為學生解釋深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聽得有滋有味。
其次,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把數學課堂“語文化”,讓自己的教學語言更加意味深長、富有情趣,把學生帶入優美的意境,讓數學課堂變得“引人入勝”。
三、選擇簡便有效的教學手段
一節成功、高效的數學課,離不開教學方法的適當運用和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F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確實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但課堂教學不是“潮流派對”,并非每節課的教學都要營造出“聲、光、電”一體化的熱鬧場景。
例如,有的教師在上公開課時,為了渲染課堂氣氛,本來用實物演示或普通課件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非要花很多精力制作精美的多媒體動畫,結果上課時,學生卻把課件當作“動畫片”看,分散了注意力,也削弱了這堂課的教學主題。
新課程改革倡導教育現代化,其實質是倡導教育觀念的現代化,它包括備課、教學、教育研究等多個層面,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是教育現代化的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我們在選擇教學手段時應該遵循“返璞歸真”“簡便有效”的原則,要因“材”制宜、因“生”制宜,根據教學內容和班級學情恰當選用輔助教學手段,如傳統的實物演示法、實驗操作法等教學手段,只要運用得當,照樣能為數學課堂“錦上添花”,讓一節普通的數學課妙趣橫生。
四、開展自然靈動的課堂活動
1.營造輕松課堂情境
好的課堂情境可以讓學生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教師要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問的特點,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利用必要的教學手段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入自己預設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的認知情感從靜默狀態迅速轉入積極狀態,從被激發的好奇心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產生躍躍欲試的主動探究意識,與老師、同學們進行積極的課堂互動。
2.注重課堂組織教學
課堂紀律的好壞和學生注意力的持久性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保持在同一件事上,他們的持續注意力在10分鐘左右,過了這個時間有的學生就開始蠢蠢欲動、交頭接耳、做小動作;有些學生看起來坐得端端正正,不動不鬧,但他們其實在走神開小差。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首先要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上課伊始時,教師可以用親切的目光掃視全班學生,把學生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開始做小動作時,要用眼神和暗示性語言提醒他,把他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發現走神的學生可以故意提一個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把他的思緒拉回課堂。在教學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后,有些學生已經出現了疲態,這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做一做小游戲、課中操,讓學生變換一下思維,再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教師還要有意識地運用一些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具,多設計一些讓學生動手動腦的環節,使學生能夠保持持久的注意力。這樣,學生整節課都會充滿活力,數學課堂則顯得活潑而靈動。
3.課堂提問要有技巧
課堂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思維活動的重要途徑,也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其數學情感的重要手段??梢哉f,課堂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許多教師只關注學優生,并熱衷于提問這部分學生,因為教師提的每個問題學優生都能回答出來,讓人感覺師生互動良好,教學效果明顯。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效果,要綜合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只通過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就下定義。因此,要想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就要面向全班學生,注重“因材提問”,讓每個學生都開動腦筋、積極參與。
筆者在備課時通常根據學情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難度大的問題鼓勵學優生回答;中等難度的問題鼓勵中等生回答;簡單的問題鼓勵學困生回答。尤其是那些膽子小、不敢舉手發言的學生,更要鼓勵他們勇敢發言、積極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筆者通常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引導;在學生回答錯誤時,筆者從不批評他們,而是讓其他學生幫忙糾正,找出正確的答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發現班里幾個非常膽小的學生開始主動舉手發言了;不善言辭、回答問題不夠完整的學生語言表達也變得流暢了……
可以說,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引發他們探究的欲望,使他們的學習情緒處于最佳狀態。這樣的數學課堂更有靈動性,使數學教育回歸本色。
【參考文獻】
[1]蔣自軍.在簡約中走向深刻——小學數學本色課堂的理性回歸[J].江蘇教育研究,2010(23).
[1]陳丹.追尋簡約課堂,實現本色回歸[J].小學教學參考,2010(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0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