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應做到簡約而不簡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自古以來,文學功底一直是我國衡量人才的標準之一,近現代以來,語文漸漸地轉變為眾多學科中的一門,作文作為語文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創新性寫作。新課標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新的要求,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培養學生的寫作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寫作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寫作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寫作教學創新型寫作合理指導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教育模式在不斷地改進,當前的教育模式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在旁指導,來完成語文活動,吸取相關知識。其中作文作為個體語文能力的主要體現,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經過教學制度的不斷完善,小學語文高年級的作文寫作教學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梢姷氖墙虒W模式已經盡量的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但是在促進學生的創新性寫作上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得作文教學工作不能發揮所有的效用。那么,如何做到作文教學簡約而不簡單呢?筆者提出幾個觀點,為促進寫作創新提供參考。
一、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現狀來看,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經過不斷地變革,已經越來越適應學生的發展方向,但是深入研究發現仍然存在一部分問題,主要為以下幾點。[1]
1.評價缺乏指導性
在語文寫作的教學中,如何能正確的評價學生的習作,使學生充分的發揮思維進行反思學習一直是讓教師深感頭疼的一個問題,教師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從根本上明白自己習作的優劣,從而進行相應的改進。但是很多教師往往忽視了習作評價這一點,對學生的習作只做寥寥幾句的評價,這會使得學生無法從評價中獲取相關的建議,還有些學生壓根看不懂教師的評語所表達的含義,這就使得學生無法進行改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作文能力的提升。
2.寫作模式千篇一律
一直以來,語文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都會給學生提供一套寫作模板,而學生則進行“自由創作”,但是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有很多的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都依靠教師所提供的模板來進行寫作,這樣一來省事,二來怎么都不會出錯,殊不知在這樣千篇一律的“程序化”教程下,很多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基本是雷同的,毫無個人色彩,長此以往,怎么能真正做到脫穎而出呢?這就給學校和教師敲響了警鐘,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寫作,成為了目前迫在眉睫的一個問題。[2]
二、改善措施
俗話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想讓學生從根本上了解作文學習的內涵,真正的愛上寫作,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多個方面出發來進行創新性寫作的教學。且教師要充當好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經過研究發現問題并提出相關的改善策略,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下筆者就需要創新的方面進行簡要的闡述。
1.進行審題創新
有很多學生寫作困難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對所要創作的題目了解不夠,在他們拿到題目之后,經常會感覺到一頭霧水,無從下手,這就使得他們在接觸到作文的最開始就失去了興趣。而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他們會硬著頭皮進行相應的寫作,但是這樣的作品往往會顯得異常的空洞,甚至會脫離題意。針對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無法理解題目這個問題,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在寫作之前進行有效的提點,有的時候教師的小小提醒可能會使得學生恍然大悟。
舉例來說,在進行《成長》這個話題的寫作時,每個學生的理解都不同,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提醒學生,“你注意到了誰的成長?”“你認為成長的重要標志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可以很好的激起學生的思考欲,俗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孩子訓練寫作能力的過程中,讀懂題意才能真正的提起書寫的興趣。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學生打心底認為自己有話可說,他們才能真正的投入其中,寫作能力自然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
2.進行多重體驗
在學生學習寫作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寫著寫著就不知道怎么寫的情況,這是因為他們對所要描述的物體了解不全面,他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語言去進行準確的描述,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他們寫完了一篇作文,也不能真正的體現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的話,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列舉直觀鮮明的物體,然后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學生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物體上,會有各種各樣的想象。隨后教師通過誦讀相關的范文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學生從感官方面可以直接感受到所要學習的知識,這樣通過按照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對作文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好的習作離不開學生對生活細節的觀察,觀察生活細節也是在積累寫作素材,所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注重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通過自己細心的觀察身邊的情景在進行相應的寫作,這會使學生的寫作更生動有趣貼近生活。
3.積累能力的訓練
眾所周知,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只有通過不斷地積累,才能進行合理的創新,從而顯現自身的優勢,使得作品脫穎而出。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注意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只有善于積累才能使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文思泉涌,寫出來的習作引人入勝。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鼓勵學生多積累詞匯和好詞好句,多進行課后積累會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顯著提升,久而久之,學生的作文會寫的越來越好。以下以《我最喜歡的小動物》為題進行教學。
上課了,教師打開了多媒體,播放了一首《動物歌》,歌聲清脆動聽,學生和老師都陶醉在美妙的歌聲中,聽完歌后,教師和學生開始討論大家最喜歡的小動物,然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系列的好詞好句,讓學生積累在筆記本上,最后讓學生將積累的詞語融合到作品中,這樣的話會使得作品更加生動自然,文采斐然。[3]
結語
由此可見只有真正的從根本上意識到學生的學習寫作的需求,教師才能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中的作用。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教師需要考慮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作文學習狀況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加強學生創新寫作的訓練。
參考文獻
[1]李靜,劉朝暉.關于小學語文高年級教材作文部分編寫的建議[J].教師教育論壇,2017,30(12):21-24.
[2]陳玉娥.寫作教學應做到簡約而不簡單——高年級小學語文創新型寫作教學規劃與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18(02):39-40.
[3]梅艷.“創意讀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8(30):63-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