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語文教學中提問的藝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契科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優價值的本錢?!彼伎嫉谋惧X是再提問的思維中訓練形成的,閱讀教學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提問。好的提問能燃氣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語文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探討:
一、注重新舊聯系,難易適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出的問題便于學生聯系已掌握的舊知識,使學生經過思考能夠回答或基本能夠回答。例如:在教學《推敲》提問:作者寫作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我為了讓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回憶所學的課文《尋隱者不遇》詩人寫詩時的心境是什么樣的?學生很快回答出,于是新提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二、注重創設情境,巧立因果
許多文章,事情的結果很明顯,如果直接提問結果,學生部費心思就能對答如流,顯然這樣的提問引不起學生的興趣。
有經驗的老師,往往圍繞結果做文章,把事情的起因和發展,過程列成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進入情境,跟著老師的思維轉。
三、抓住課文關鍵,因課制宜
課堂提問要精當,講究效率,提問必須有一定的容量,疏密相宜。例如:在教學《黃山奇松》一文中這樣一句話:“被譽為天下第一山的黃山以“四絕”聞名于世,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鐘”。這一句話含義深刻,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設計了這樣的三個問題:1、從字面上看這句話說了什么?2、聯系實際這句話還有什么更深的意義?3、作者在說這話是心情怎樣?通過討論學生既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又懂的了這是一句雙關語,激起學生對當時情景的體會和深思。
四、注重問讀結合、以問促讀
在語文教學中,為了引起學生讀得興趣,可以提出啟發性德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這樣收效更好。比如:在教學《小池塘》這一課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小池塘是美麗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請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后回答索提出的問題,對于這樣的提問學生很樂意完成。即使讀過課文,他也不忙于回答,一定會再朗讀之后或朗讀重點段之后再回答。這樣的提問促使學生去讀課文,在教學中,教師把問題和讀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問促讀,激起學生讀課文的積極性,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
總之,精心的設計問題,講究提問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閱讀教學,好的提問不但能節省大量的時間而且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