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有道教而有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讓人“心頭怦然一震”的“高品質課堂建設理論引領”
對于“高品質課堂”這個新名詞的最初接觸是從上個學期末參加了李鐵安博士的講座開始的,但是具體如何構建總是覺得很高遠。但聽了幾位教研員深入淺出的講述之后,我覺得原來高品質課堂并不是高不可攀。它不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具體操作模式,而是關于課堂教學實踐的方法論;它也不是對我們一直探索的高效課堂的否定,而是更高層次的追求。我粗淺的認為“高品質課堂”應該是“學生喜歡的課堂,教師理想的課堂,有生長氣息的課堂”。
學生喜歡的課堂:首先是孩子們“自己的課堂”,學生的人格受到尊重,是課堂真正擁有話語權的主人,在自身已有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目標”,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方式”,享受猜測、驗證、結論等體驗和感悟的學習過程,并形成自己的知識建構。
教師理想的課堂:干國祥老師的《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提出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實現“有效教學框架”規定的教學內容。二是據此內容發掘知識的內在魅力,讓學生獲得求知的快樂。三是實現課堂知識、師生生活與生命的深刻共鳴。
有生長氣息的課堂:著名特級教師武鳳霞說過這樣一段話:“在充滿生長律動的課堂上,學習氣氛不一定熱烈,但要深沉,學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說別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達自己的心聲。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態,聽一聽,能體悟到生命拔節的聲音?!?如果說知識收獲是鮮花,那么課堂應該呈現的還有花開的聲音,更有學生思想流溢并獲得沉淀的聲音。因此,我理解的課堂上的生長應該透射出“課堂的動態生成、教師的職業成長及學生的生命涌動”。
在打造高效課堂的幾年來,我覺得 “自主、開放”是課堂中最重要的因素,那在如何實現高品質的思考中,我覺得 “自主、開放”更不可缺,借助“預習前提下的自主”和“合作之中的開放”兩大通道來實現高品質。 什么是自主?展望培養學生從學會知識的基本學習能力,到形成終身發展學習能力的大視野,能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通過自立、自為、自律三個特性達成學生的自動性,這就是自主。什么是開放?一是從教師向學生開放,把課堂放給學生,放時間——給予充足時間獨立思考、表達、實踐;放空間——書本上、小組中、講臺前馳騁思維,張揚個性,給學生的大腦騰出了廣闊的土地,讓學生的思維迅速生根發芽;放權利——提問權、質疑權、評價權,課堂向每個學生開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選擇性、多樣性開放,學生有自己的意愿和愿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三是由書本世界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開放,向體驗和經驗開放,開發一切資源放手讓孩子愿意體驗、敢于探索、善于表達、樂于思考。做到了這兩點才是真正的高品質的課堂。
二、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的“高品質課堂建設實踐之法”
論壇大會上,九位主講人的發言,緊緊圍繞課堂,從“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科訓練點,關注學生生命成長,關注教育的未來發展”等方面為構建高品質課堂指明了方向。尤其是郭家小學陳艷霞老師對于課堂提問話題的闡述更是讓我感悟良多。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彼哉f:“一堂好課往往起源一個好問題,一個優秀學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是一個會提問的人?!笨梢姡覀兊慕虒W應以激發學生產生問題始,以產生新的問題終,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向高品質邁進。我覺得在實踐研究中我們將提問研究分為雙向,一是教師提問研究,備課中的預設提問和課堂中的追問是研究重點;二是學生提問研究,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提問能力的架構是研究重點。學生提問用“一二三四”來概括:“一是”一種習慣,學生一定要提前預習,為提問做好準備;“二是”兩種品質,要有不恥下問和合作互助的精神;“三是”課堂上至少給學生三個提問時間段,即新授前給予提問時間,讓學生“有疑而學”,在過程中關注疑惑,讓學生“無惑而學”,在課尾處質疑問難,讓學生“學而無疑”?!八摹笔撬膫€提問對象,即向自己、向教師、向同學、向文本提問。真正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讓學生達成“敢問”、“會問”、“善問”,就要找準提問的切入點。抓住知識的鏈接點、興趣的燃燒點、學生頓悟的關鍵點、思維的聯想點提問。然而,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并不是按照我們刻畫好的路線前行,對于我們的提問,學生也并不是一言即中,一語就道破了天機的。換句話,要是你一問學生就能回答到點子上,那時候就不需要我們站在課堂上了?所以課堂上更多的便是生成性的追問。追問可以基于教學內容先預設。在重點處、關鍵處、過渡處、深奧處充分預設提問之后的可能性,把應對策略最大化做到周全。另一方面從學生活動來看。學生的回答要么正確、要么錯誤、要么有爭議。對于正確的回答,我們可以追問思路,判斷學生到底知不知道所以然,讓學生展示他的思維過程,讓其他學生共同經歷這種思維過程。對于錯誤的回答,我們可以追問根源,步步解析讓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自我認識領悟到錯在哪里。對于有爭議的回答,追問激情,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表達情緒,使學生的思維快速運轉,進入更深刻的思考。讓追問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促使學生學會思考,引領學生透過現象學會觀察事物的本質,這樣的提問才是生命化的,是充滿靈性和靈動的。以追問展現教育智慧,讓追問在生成中綻放光芒,是我們每一位教育者的不懈追求!
“讓我們借著春光好播種,期待幸福教育的好收成!”行走在高品質課堂建設的路上,我們憧憬無限,正為著“教而有方”這一目標矢志不渝地在教育這方沃土上耕耘著,相信在我們亦步亦趨地“教”的探索中,學生也必能“學而由道”!
?。ㄗ髡邌挝唬汉笔∫硕际型跫覍W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