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高年級是習作技能培養的重要階段,而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本研究采用調查法分析了秦皇島市Y學校高年級習作教學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策略,以期為促進小學習作教學提供實踐指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對策
doi:10.16083/j.cnkl.1671-15 80.2019.06.022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 2019) 06-0105-04
一、引言
寫作是我們生活中必備的重要技能。小學高年級是習作技能培養的重要階段,對高年級習作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小學習作教學存在很多問題。研究發現,現階段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缺乏正確引導以及不合理的教學方式等。小學生平時不注重閱讀、生活體驗少,導致素材積累少,因而作文缺乏真實性。有研究者認為應試教育、大班授課對小學生習作有負面影響。研究者們還探討了促進小學習作教學的教學策略及評價方式。如研究者提出,可以采用培養學生創造力、想象力的作文教學策略提升小學生作文的新穎性,或使用情景化、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習作教學。研究者提出了三維立體發展性評價模型、作文檔案袋評價方式以及自我評價等習作評價方式來促進習作教學效果。
綜上,以往研究對小學習作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相關的實證研究較少。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現狀進行深入調查,并結合多種研究方法進一步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以期為促進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提供實證支持。
二、研究方法
?。ㄒ唬┱{查對象
對秦皇島市Y學校五六年級隨機發放問卷250份,收同問卷246份。同時對該校五六年級的20名語文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發放教師問卷20份,收同問卷17份。
?。ǘ┱{查工具
自編學生調查問卷,包括學生閱讀及寫作習慣、作文及寫作態度等維度。自編教師調查問卷,包括教師的習作教學模式、對習作修改及講評情況等維度。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ㄒ唬W生調查結果及分析
1.學生的閱讀及寫作習慣
數據分析得知,很喜歡讀書的學生占總人數的60.2%,說明大部分學生有較大的閱讀興趣。78.5%的學生喜歡故事、童話、小說、傳記文類的書。在閱讀時間方面,每天閱讀1小時以上的僅占22.3 0Zo。調查還發現,僅有12.6%的學生每天記日記,60.9%的學生會在有所感悟的時候寫.26.5020的學生除完成老師布置作業外,沒有寫作習慣??梢姶蟛糠謱W生缺乏良好的寫作習慣。
2.學生對習作課、寫作的態度
數據分析發現,有63.0%的學生認為習作課輕松有趣,28.5%的學生認為習作課有時有趣,認為習作課無趣的有8.5%。可見,大部分學生認為習作課是有趣的。數據分析還表明,90.6%的學生喜歡寫作,說明大多數學生是喜歡寫作的。
3.學生寫作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式
關于寫作中遇到的困難,56.5%的學生寫作遇到的困難是“不知道如何表達”,2 7.6%的學生寫作時“不知道如何突出重點”,2 7.2%的學生寫作遇到的困難是“不會具體寫”,23.9%的學生在寫作時“無話可說”。因此,小學生寫作的主要困難還是不會表達。數據分析進一步表明,在寫作遇到困難后,69.9%和43.5%的學生分別選擇求助書本和網絡,34.2%的學生選擇求助老師。可見,絕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向老師求助。
4.學生對教師評語的評價及對待方式
由數據可知,93.8%的學生認為教師的評語對提高寫作有幫助,2.9%的學生認為教師評語對自己的寫作無幫助,3.3%的學生提到教師不寫評語或看不懂教師評語。這說明,教師對習作的批改對大多數同學的寫作有促進,但是也存在不寫評語、評語意思不清晰的情況。數據分析還發現,80.9%的同學能根據評語積極修改,而19.1%的同學不會修改。關于教師對學生修改習作檢查情況的分析表明,僅有34.2020的學生會按照教師要求修改習作。
?。ǘ┙處熣{查結果及分析
1.教師上習作課的頻率、習作教學課堂氛圍
調查結果顯示,64. 7%的教師兩周上一次作文課,29.4020的教師一周上一次。但也有教師三周上一次,未達到課標要求的“每學年上16次習作課”。關于習作教學課堂氛圍的調查中,70.6%的教師認為學生比較喜歡習作課,習作課上能做到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2.教師習作教學態度、習作教學模式
數據分析表明,64.6%的教師比較喜歡上習作課,其余老師都是很喜歡或一般喜歡,表明絕大多數教師還是較為喜歡上作文課的。在備課方式的調查中,“根據學情,自己寫教案”或“借鑒教案,適當修改”的教師分別占41.2%、52.9%,還有5.9%的教師直接按照參考書上的作文教案進行教學。
調查發現,教師進行習作指導的側重點依次是選材(94.1%)、立意(88.2%)、審題(82.4%)、表達( 82.4%)以及布局謀篇(64.7%)。教師最贊成的習作教學方式依次是“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寫作”( 70.6%)、“提供范文,分析講授,學生獨立完成作文”(1 7.6%)和“在課堂中創設情境,設計問題,指導寫作”( 11.8%)。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依次是“根據作文類型靈活選擇方法”( 70.6%),“創設具體情境”( 11.8%)以及“分析范文”(17.6%),說明大部分教師習作教學方法是比較靈活的。
3.教師對習作修改情況
關于教師對習作修改情況,調查結果顯示,41.2%的教師“勾出作文不恰當地方,給出修改意見”,35.3%的教師“直接在作文上給學生進行修改”,23.5%的教師“進行面談,對需修改的內容進行溝通指導”。另外,教師贊同的習作修改方式依次是“鼓勵學生互評互改”(41.2%)、“鼓勵學生自我修改”(23.5%)、“從學生作文中提供范文,集體修改”(23.5%)、“教師自己批改”(11.8%)。 4.教師對習作的講評、對學生修改習作的檢查情況
數據分析表明,教師對學生習作的評價方式有:“等級和評語”( 76.4%)、“等級”(11.8%)和“分數和評語”(11.8%)。關于對學生習作的講評情況,64.7%的教師“有選擇性地講評”,23.5%的教師“下次作文附帶上次作文的講評”,5.9%的教師“每篇都詳細講評”,5.9%的教師“從不講評”,表明,有些教師并不重視習作講評。
數據分析還發現,76.4%的教師幾乎不要求學生修改習作,此結果與學生問卷的結果一致。而且,在給出修改意見的作文中,只有35.3%的教師每次都會檢查學生修改后的習作,其余的教師偶爾會再次檢查,因此,教師并不重視對修改習作的檢查。
四、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ㄒ唬┙處煼矫?
1.對課標要求落實不足
首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第三學段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 00萬字。本調查發現,僅有22.3%的學生能達到課標的閱讀要求。其次,教師習作教學任務不達標。調查發現,有教師三周才上一次習作課,顯然沒有達到課標要求。作文課上課次數太少,一定會影響作文課教學效果。
2.習作指導效果不佳
首先,不重視習作審題指導。審題在習作教學中處于首要地位,審題不清,不能夠寫出好的作文。調查發現,教師在進行習作指導時并沒有把如何審題放在重要的位置。其次,缺乏習作過程指導。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寫作中遇到困難后,僅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會向老師請教。筆者在課堂觀察中發現,教師并不參與學生的寫作過程,忽視過程指導。最后,習作指導方法不當。從教師問卷調查結果可知,有1 7.6020的教師在習作教學中主要采用提供范文的方法,但模仿范文更適用于低年級學生,到了高年級還主要模仿范文,會使學生思維受限,導致習作毫無特色。
3.忽視習作評改環節
首先,過于注重習作等級劃分。教師問卷調查發現,所有教師都會對學生習作進行分數或等級評定,習作講評時會根據等級對學生進行口頭表揚或批評,導致水平較差的學生產生挫折感,喪失寫作興趣。第二,評價標準不統一。分析學生習作文本發現,對習作水平較低者教師主要點評標點、錯別字等習作細節方面,而對習作內容很少點評。對習作水平較高者,教師主要對習作內容進行點評,但會忽視標點、錯別字等習作細節方面的評價。第三,忽視習作講評。調查表明,有的教師從不講評習作,有的教師在上習作課時會簡單地對上次學生習作情況進行講評。講評習作對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安排專門的習作講評時間進行講評。第四,對學生習作修改無要求。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很多教師并不給出習作修改意見,而是直接對學生習作進行修改。即使偶爾給出修改意見也不會對修改后的習作進行檢查,而一篇好的文章要經過反復的修改才能形成。
?。ǘW生方面
學生在習作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未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調查發現,僅12.6020的高年級學生每天記日記,26.5%的學生從來不記日記,其余學生偶爾寫一寫。缺乏良好的寫作習慣,不利于學生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的提升,導致寫作時無話可說或表達困難。其次,習作脫離現實,缺乏真情實感。根據學生習作文本分析發現,很多習作都有夸大、脫離生活的成分,說明很多小學生不善于觀察生活,缺乏生活體驗,導致習作空洞虛假、感染力差。
五、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對策
?。ㄒ唬┺D變教學觀念
基于前面的調查,多數同學課外閱讀量并沒達到課標要求,有教師未達到課標要求的習作教學任務量。所以,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意識到習作教學的重要性。教師要加強課標學習,要熟知課標中各階段的習作教學內容及相應的要求,以促進習作教學效果。另外,調查發現,教師并不重視作文審題、學生寫作過程指導及習作講評等習作教學重要環節,進而影響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認識,不斷完善習作教學過程,才能促進習作教學效果。
(二)改進教學方法
課堂觀察發現,習作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習作的主題創設相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有感而發,真情流露,寫出的作文才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觀察、體驗生活,在習作教學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合理情境,激發相應的情感,以促進學生習作的真實性、感染力。
?。ㄈ┩晟圃u改方式
首先,淡化等級劃分。教師應弱化對分數與等級的重視程度,在平時的習作練習中,減少對作文的優劣劃分,讓學生能自由、輕松地寫作。其次,統一評價指標。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標準》習作要求制定統一的習作評價標準,從習作內容、言語表達及書寫細節三方面評價學生習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意識到自己習作的真正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第三,引導學生參與評改。調查發現,教師并不重視學生習作修改。學生互評互改是提升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方式。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并給出修改意見,學生根據他人的評閱意見進行修改,并再次互相評閱。最后由教師抽取部分習作對修改情況進行點評。這樣可以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樣既提高了作文教學效果,又能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四)加強寫作訓練
首先,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閱讀,但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進行寫作練筆,逐漸培養寫作的樂趣。同時,應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將每日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寫作時就會有話可說,習作技能也會提高;其次,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積累素材。學生習作存在脫離現實的問題,因此,學校應多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現實生活,將感悟形成習作。教師還應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通過這樣的途徑,可以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做到寫作時有話可說、真情流露。 ?。ㄎ澹┳⒅貍€別化指導
因材施教原則是重要的教育原則。教學應當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個性、性別等方面的特點,采用個別化教學。作文教學同樣應當遵循個別化的指導原則。首先,為每個學生建立習作成長記錄袋。采用成長記錄袋,可以記錄每個學生每一次習作的優點及不足之處。通過成長記錄袋的信息,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習作水平的發展過程、學生習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采用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法。同時,學生也可以看到自身的進步,以提升寫作的興趣和動機,同時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其次,針對不同習作水平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筆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同習作水平的學生在習作中遇到的困難不同。習作水平較好的學生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不知道如何突出重點、主次區分不明確。教師應當針對這方面進行進一步指導。習作水平一般的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材,導致寫作困難、作文效果不佳。這部分學生占絕大多數,對于他們,教師應當關注選材指導。而習作水平較差的學生很難把事情寫具體,表述的內容一概而過,不深入、不感人,教師對這部分學生應當加強具體化寫作指導,要求他們多觀察、多練筆。第三,習作指導還要考慮學生的個性、興趣等方面的特點。如有的學生較內向,遇到困難不會主動求助,教師可以多關注、多鼓勵??傊?,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對癥下藥,促進每位同學盡快成長。
[參考文獻]
[1]馮仕江.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領[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12).
[2]葉科斌.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教育評論,1995( 04).
[3]郭根福.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J].教學與管理,1998(12).
[4]趙金榮.試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2 (11).
[5]楊瑞.小學生習作“失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6]李新農.我國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4.
[7]曲霞.小學作文創造性教學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1.
[8]司巧蓮.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學生想象力培養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7(15).
[9]侯改芳.小學情境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10]郭家海.基于核心素養的AFL作文評價模型建構[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7( 01).
[11]聶明明.艾斯納教育鑒賞與教育批評理論在小學作文評價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