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怎樣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個性化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內心都是完整的精神世界。由于學生生活的背景不一樣,生活狀態不同,心理狀態也就不同。表現在學生寫習作的過程中,就是他們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見解不盡相同。如何遵循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引導學生把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聽到的和親身感受到的生活記錄下來,用筆描寫出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是習作教學中的一個難題。在教學中,應樹立開放思想,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創新,還要創新評價機制,營造愉快寬松的習作環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寫作,促進學生習作個性化的發展,培養學生個性化寫作能力。
  [關鍵詞]個性化;創新;鼓勵
  在小學習作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追求好成績,習慣性地在立意、結構、寫法、格式等方面要求學生,規定他們寫作的框架,束縛他們的思想,教師評分也只能打幾乎相同的分數。時間久了,學生的作文在內容上大同小異,這從根本上忽略了學生的獨創性和創新性,這種作文教學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個性化體驗入手,培養學生個性化寫作能力,達到課標要求,這也是完成教學改革任務的重要部分。
  一、尊重學生個性體驗,多鼓勵
  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童年期,他們的內心世界千差萬別,對于同一事物和同一要求有著不同的判斷和體驗。由于他們有著不同看法和不同見解,所以,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有明顯不同,內容形式千差萬別,他們的語言、行為和表達的方式在我們成人看來有些很正常,也有些卻難于理解,甚至感覺不可思議。但是,這就是他們的思想,敢寫出來,敢表達出來,就說明他們信任老師,相信自己的表達是最好的,是老師能理解的。在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他們的真心表達應得到恰當的肯定、表揚和鼓勵。教師應小心呵護學生說真話的權利,讓他們吐真言,寫真感,這是學生寫出個性化習作的基礎,也是教師應該認真做的。在引導學生寫《難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時,我發現學生在難忘的事上出現不同的聲音,有的寫自己難忘的是一次生日聚會,有的寫自己難忘的一次旅游,有的寫自己難忘的父母關心的一件事,還有的寫自己與小伙伴發生的一件事……對于這些生活中的事,凡是能用筆墨書寫出來的,表達真實情感的,我都給予學生肯定、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寫作文的樂趣。這樣做是因為這些語言都來自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和真實感受,有著他們獨特的個性體驗,要呵護和表揚。有些學生寫的內容很少,思想不積極,感受不深刻,說出來的并不是他們這個年齡該說的話,此時,教師不要感到不安和驚訝,更不要批評,因為這是他們的內心感受和想法,只要及時引導和溝通,這類問題會逐漸減少。
  二、樹立開放的思想,多關懷
  在以往的習作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地追求新意,思想高尚。比如,學生拾金不昧,助人為樂,講文明給老人讓座,扶老人過馬路,雨天給同學打傘等,這基本是固定的“套路”。學生寫出這樣的作文完全是教師引導出來的,有教師的思想、成人的語言、家長的心理活動和高大上的思想境界,這些并不是學生自己的真實感受。還有一些學生對教師充滿期待,充滿依賴,希望教師能幫助他們完成習作,這樣的教學在創新和個性方面根本無從談起。
  1.教師要樹立時刻以學生為主的觀念
  教師應明確,學生才是寫作過程中的唯一執行者和完成者。從寫作之初的立意構思,到動筆去寫,再到修改,最后完成作品,應該是學生一個人的獨立行為,不能由他人的替代。教師的任務是根據自己對不同學生的了解,以及學生思維的習慣,進行點撥、引導、商量和溝通,本著激發學生創作欲望的目的,鼓勵引導他們寫出自己觀察和感受到的內容,通過真實的體驗完成獨特的個性寫作。
  2.教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生活
  以生活中的人、事、景為素材,積累閱讀材料為輔助,激勵學生去書寫自己的所聞、所見和所感,完成自己的創作情感體驗,做到 “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和“我手寫我見”,著力擺脫應試教育中學生“為了寫而寫”“無東西可寫”“為文造情”和“為文編事”的通病,讓學生真正感悟生活,觀察周圍事物,明白生活即作文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應隨時感受生活中的新鮮事物,用心觀察、思考和感悟,并以日記、隨筆、周記和練筆等形式加以記錄,形成在空閑之時加以整理補充的習慣。學生還應重視課外閱讀積累,課外閱讀積累是為作文提供素材的重要途徑,在教學時,教師應要求學生養成專心致志讀書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要學會及時查找工具書,把多讀書和讀好書落到實處。教師要指導學生,鼓勵、引導和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讀書計劃。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會有片面的見解,所以應經常開展同學與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成果交流展示,這些環節會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寫作。
  3.命題半命題作文應放寬命題,營造寬松的氛圍
  要重視培養學生命題習作的審題環節,但是不要僵化。小學生習作多數是命題、半命題作文,這就要求訓練學生審題時要斟酌,要仔細,選擇的內容要貼近生活,符合要求,還要符合兒童心理特點,要有實用價值。在課堂中,要營造寬松的寫作氛圍,打消學生恐懼作文的心理,改變學生不知寫作是什么的心態,運用多種手段和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寫作狀態。教師應注重習作題目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結合,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創作空間,這樣有利于學生運用頭腦中的積累和以往生活的體驗進行想象和聯想。教師還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上命題,命題要利于學生的發揮,要符合學生的特點。
  4.結合學生特點,運用全新的評價機制
  作文教學評價起著導向和監控的作用。評價學生作文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少說概括性的語言,要針對作文的具體問題指出優點和不足,給出恰當的評價,尊重學生,維護他們的自尊心,表揚和引導相結合,最大程度地發揮評價在習作中的鼓勵作用和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三、反復練,練反復,在練中提高   個性化寫作能力需要多方面訓練,要多角度強化創新訓練,培養寫作個性化,另外,作文教學還要滲透著逆向思維的訓練。
  1.個性化寫作能力需要多方面訓練
  培養個性化寫作能力,必須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能。教師要從每一節課和每一個環節實實在在抓好,力求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把閱讀教學中學到的習作技巧運用到作文教學中。每一篇寫人、寫事或者寫景狀物的文章,都要及時進行遷移,讓好的文章、語句和段落都能吸引學生跟著學習和模仿。練筆、隨筆、積累、口語交際都要與習作相結合,讓學生的文章“見多識廣”“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真正做到個性十足,精彩紛呈。
  2.多角度強化創新訓練
  從選材上,可以一題多角度選材?!吧蠈W路上”“放學的時候”可以寫好人好事,也可以寫壞人壞事;把古詩編成故事《使至塞上》《小兒垂釣》《尋隱者不遇》;再比如寫生活中的人和事《節日》《生日》《假日》,除了寫熱鬧的情景,還可以寫沒有特殊意義的。通過啟發,引導學生思考,讓文章百花齊放,不拘泥于單一。
  從立意上,可以一個材料多種立意。比如,在指導《井底之蛙》讀后感時,為突破井底之蛙見識短淺的通識,啟發學生,井底之蛙只是受條件限制,假如它也有小鳥一樣的翅膀,會怎樣?井底之蛙做出改變,爬出井底,將會發生什么變化?
  還可以從體裁上下功夫,以“家”為材料,學生可以寫說明文《家》,介紹家的情況,寫出家的位置和家的樣子,介紹家里的人;可以寫記敘文,比如《家的變遷》,小時候、學前班時、一年級時等;可以寫抒情文《我們一家人》,寫家里每個人的特點;也可以寫想象作文,比如《未來的家》。
  3.作文教學滲透著逆向思維的訓練
  為了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寫作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兩面性,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獲得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家鄉的變化》可以寫信,可以寫通訊,可以寫景色,從不同的角度寫出家鄉的變化。
  總之,學生是個體,個性獨立,有自己獨特的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見解不同,抒發真實的感受,這都是個性化的行為。教師千萬不要扼殺學生獨特的寫作能力,但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簡單的事,需要長期反復訓練,最后才能取得可喜成果,教師應不斷加以努力。
  參考文獻:
  [1]徐蓓春.個性化作文教學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意義[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02).
  [2]肖靜芬.個性化作文教學的走向[J].學科教育,2003,(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283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