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本教育模式下農村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這一系列問題,無法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本身語文閱讀的興趣就不是很高,再加上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手段可能過于單一枯燥、教授的內容也比較乏味,這就導致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不足,更有可能覺得排斥語文閱讀的學習,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不到提高,對于學生整體學習成績的影響也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將結合生本教育模式下,對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初中;初中語文;生本教育;策略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閱讀量和閱讀質量都是教學重點,也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切入點。結合農村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和閱讀理解情況,教師首先要做到提高學生教材文本閱讀的效率,借助教材資源幫助學生了解閱讀理解的基礎性方法,然后利用學生碎片化的時間,增加其課外閱讀量,同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閱讀情境幫助學生對閱讀文本有進一步了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其閱讀效率。
  一、當前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W生缺乏閱讀興趣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動力,閱讀也不例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然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還是一套老思想,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于一切,過于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這樣自然會導致語文教師顧此失彼,學生難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是緊張的,時間更是緊迫的,但語文教師忽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是只埋頭于填鴨式的教學,注定不會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學生只是閱讀考試有關的文章,而不去閱讀其他的資料,久而久之就會失去閱讀興趣和動力。
  (二)學生學習狀態被動
  在教師的傳統觀念里,中考是最重要的事情,所有學習都要為中考服務,在這樣的思想下,教師占據了初中階段學習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只是一味的接收教師講解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傾注了畢生的教學經驗,為學生設計了教學計劃,然而在整個計劃中,教師的位置是具有壓倒性的,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腳步向前走,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知識,但是卻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閱讀教學正如筆者剛剛所說的那樣,語文教師單純地帶領學生讀文章、找主旨、答題目,而忽略了學生對于文章的整體理解和把握,學生仍然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
 ?。ㄈ┙處熃虒W手段單一、落后
  當今社會正處于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初中生的生活中有許多新鮮事物和驚喜,并且他們能夠更快速的習慣這些新鮮事物,這也是當代青年的性格特點。然而,目前仍然存在很多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還在運用傳統的方法,例如歸納文章的主旨、找出每一個段落的中心句子等等,并且對于所有的閱讀文章都沿用相同的套路,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不僅缺少創新,而且根本無法使學生敏感的神經受到觸動,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了。
  二、生本教育模式下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發揮學生閱讀主體作用,注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當中,一線教師一直都在閱讀教學當中起到主導作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任務都是遵照老師的安排,老師講,學生聽,這一直就是傳統語文教學的模式。而在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下,很難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也會比較高,這樣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中,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閱讀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老師則成為閱讀教學的引導者。此外,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因此老師也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這一節內容時,老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不要直接帶領學生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描寫的春景,然后分析文章的經典語言,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等。相反,老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首先對文章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按照自身閱讀方法去感受文章,然后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之后說一些對這篇文章的一些感受,當然,對于學生的發言,并不設定標準答案,對學生要給予鼓勵,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自信。最后,再由老師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賞析。由于學生已經對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再由老師引領去感受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其感悟會更加深刻,也更能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美好。所以,只有使學生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才能真正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
  2.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的很多文章都是通過具體事件和具體景象的描寫來表達作者某一方面的情感,學生能否準確理解作者的情感抒發也是衡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標準之一。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對于某些文章的教學來說,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熟悉此類文章的結構、寫作手法和寫作形式,而且要注重學生對情感的體會。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篇課文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增進學生對朱自清先生寫作手法的了解之外,教師更要提高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情感體會。這篇回憶性散文通過眾多細節性描寫展現出父親對兒女的愛,并抒發了作者對父親濃濃的情感。教師首先應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反復閱讀來感悟作者從字里行間所表達出自己對父親的情感,并采取適當的拓展活動,幫助學生聯系現實,對父親形象有進一步的認識。
  三、結語
  由于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學習環境、學習條件存在差異,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基礎掌握情況,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  彭一晗. 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文學教育(上),2019(06):67.
  [2]  任軍義.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9(17):99.
  [3]  謝慶林.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 當代教研論叢,2019(03):36.
  [4]  李洪生. 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01):2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8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