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丹東市鄉村旅游智慧化發展路徑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互聯網在各行各業中的普及和發展,互聯網+計劃在鄉村旅游方面也逐漸得以運用。本文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對丹東市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描述,分析了目前丹東市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切實問題,并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為丹東市鄉村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微小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鄉村旅游;丹東;智慧化發展
一、引言
鄉村旅游從初期興起到現在的日益興盛,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階段的使命是不同的,從最開始為了使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到保護生態環境、打造綠水青山,再到后來的體驗農耕文明、回歸自然。可以說,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是歷史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發展延續的必然趨勢。
同時,近幾年也提出將互聯網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以推動鄉村旅游更好更快的發展。國內目前的鄉村旅游智慧化發展主要是以生態環境友好、傳統農耕文化的方式為發展目標,制定較為長遠的鄉村旅游智慧化發展模式。近年來,鄉村旅游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發展更加向好,互聯網使鄉村旅游在品質保障和服務能力方面更加迎合游客的需求,在營銷模式方面日益創新,不同環節共同推進鄉村旅游的智慧化發展。
二、文獻綜述
隨著國家對鄉村旅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近年來研究鄉村旅游與智慧化發展的學者也越來越多,也對鄉村旅游提出了一些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可行性規劃。國內一些學者提出了一些丹東市的鄉村旅游目前存在的問題。潘辰亮(2016)對丹東地區的鄉村旅游進行了綜合的分析,他認為丹東鄉村旅游存在旅游產品單一、環境污染現象嚴重、鄉村旅游知名度不高、沒有發展突出的地區特色等問題,阻礙丹東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2] 。
同時也對在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旅游的下一步發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蔣麗波(2019)認為在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旅游可以將旅游資源整合,構建完整的旅游體系產業鏈;滿足游客的智能化期望,構建虛擬旅游體驗平臺;突出鄉村主題,實現‘一村一品’,打造鄉村特色;將鄉村旅游在線上線下全方位發展,線上線下更好地融合,滿足游客需求;通過互聯網對本地鄉村旅游大力推廣,提高知名度[3] 。陶慶華(2019)認為可以通過加強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統籌領導、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能力、打造智慧平臺、開發迎合游客需求的旅游產品等方式來實現鄉村旅游智慧化發展[4]
三、丹東互聯網+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丹東是遼寧省的旅游大市,2017年旅游收入約402億元,僅次于沈陽和大連。丹東市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占三產總和的53.3%,旅游業在其中占了相當的分量,而丹東的農村土地面積占丹東市總面積的95%以上,可以說鄉村旅游在丹東具有相當大的經濟發展前景。丹東鄉村旅游業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并發展的,發展到今天已有旅游特色鄉鎮30余個,農家樂近千家,拉動就業3萬多人。
近年來,丹東市的鄉村旅游業發展迅速,每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眾多,2017年接待游客約4000萬人次,丹東鄉村旅游的優勢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丹東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位于中朝邊境,伴有鴨綠江從旁流過,匯入渤海,而丹東市內距離一些主要的鄉村景區很近,交通也非常便利,十分方便游客的出行;第二,丹東的自然旅游資源和農業景觀豐富,江河湖海、山林川澤應有盡有,依山傍水,同時田園風光、民俗風情、歷史文化、農耕文化等農業景觀在丹東的鄉村旅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四、丹東互聯網+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1 信息化運用程度低
隨著丹東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比以往有了很大的進步,鄉村旅游信息化的覆蓋面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丹東鄉村旅游業信息技術利用率低,阻礙了丹東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丹東鄉村旅游產業的支撐技術過于陳舊,甚至有的地區沒有信息技術的參與,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一些鄉村景區仍然只支持現金消費,使得信息技術的利用率過低。
4.2 對旅客的服務質量低
旅游業最注重的便是顧客體驗,而顧客體驗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當地旅游的服務質量。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消費者對旅游的服務質量也越來越關注,在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一個地區的旅游服務質量可以通過物聯網這個媒介輕易了解到。但丹東鄉村旅游行業的大部分經營者和從業者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目前的服務質量并不能完全達到游客的需求和期望,這對當地鄉村旅游的口碑有很大影響。
4.3 在全國范圍的市場覆蓋率低、宣傳力度小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不同于其他旅游業。它受地理位置和環境變化的制約,在發展過程中將面臨各種挑戰。最大的影響在其宣傳工作方面,建立一個品牌不僅需要精心建造的早期階段,同時更需要注意后期的宣傳,如此品牌的受歡迎程度才可能會提高。同時,丹東鄉村旅游的宣傳方面與互聯網技術結合的十分不緊密,近幾年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大丹東鄉村旅游的市場占有率的跡象并不明顯,不發達的互聯網應用能力限制了丹東鄉村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五、對策及建議
5.1 建立旅游信息資源數據庫
旅游管理部門是鄉村旅游管理的主體,在旅游產業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中起著主導和促進作用。政府主管部門應該積極主動與具備核心技術的互聯網技術企業合作,采集并建立鄉村旅游數據庫,建設鄉村旅游大型大數據,設立專門的部門針對鄉村旅游信息進行發布和存檔;其次建立動態的旅游信息采集平臺,進行實地隨機信息采集,并利用先進互聯網技術實行的監督和管控,對丹東鄉村旅游產業工作人員以及游客進行監督管控。
5.2 營造與社區資源相配套的智慧環境
2017年丹東市的常住人口有235.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總數的一半多,大多數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自身素質并不高,而鄉村旅游從業者的主體幾乎全部來自當地農民,這也導致丹東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綜合服務水平和能力偏低,對鄉村智慧旅游的了解程度也并不高。因此,如何提高鄉村旅游經營者、從業者以及當地農民的綜合素質是發展丹東鄉村旅游行業的關鍵癥結所在。
5.3 培養丹東鄉村旅游專業人才
如今,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專業人才。鄉村旅游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產業,需要培養旅游專業人才來帶動地方鄉村旅游的發展,才能全面發展智慧旅游。目前,丹東鄉村旅游經營者多為當地村民,缺乏信息技術、網絡營銷技術能力和現代化經營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丹東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專業人才是促進丹東旅游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 潘辰亮.丹東地區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J].商場現代化,2016(30):146-148.
[2] 蔣麗波,王玲.“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旅游營銷創新模式研究——以大連市小南村為例[J].商業經濟,2019(05):104-106+113.
[3] 陶慶華.寶雞鄉村旅游智慧化發展探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5):109-111.
[4] 陳雨.“互聯網+”時代的鄉村旅游休閑管理優化研究[J].納稅,2019,13(08):156+158.
作者簡介:
于宛靈(1995.8.2-至今),女,漢族,遼寧丹東人,大連工業大學管理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農業管理專業,研究方向:涉農企業管理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