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法醫學專業本科臨床實習的調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通過對南方醫科大學首屆法醫學本科生臨床實習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從法醫學本科生視角提出關于臨床實習的意見建議,為優化臨床實習提供參考。采用問卷的方式對已結束臨床實習的南方醫科大學首屆法醫學本科生展開調查。對調查結果分析發現,臨床實習有助于提升法醫學本科生的綜合能力,但學校和實習單位溝通不足、部分帶教醫師責任感不強、學生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升學及求職與臨床實習沖突等諸多問題使實習效果仍有提升空間。臨床實習有助于學生培養醫學思維和提升綜合能力,但仍有部分問題亟需解決,學校、醫院和學生三方面需繼續努力,協同優化臨床實習。
  關鍵詞:法醫學 調查分析 臨床實習
  中圖分類號:G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4(a)-0229-04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internship of the first forensic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on clinical inter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nsic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he first forensic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who had completed their clinical internship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found that clinical practice help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forensic undergraduates, howeve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internship unit is insufficient, the part of the teaching physician is not strong, an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 is not solid,many problems such as progression and job-seeking conflicts with clinical practice make room for improvement. Conclusion: Clinical practice helps students to develop medical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Schools, hospitals and students need to continue their efforts to optimize clinical internships.
  Key Words: Forensic medicin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linical practice
  臨床實踐是醫學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醫學生將臨床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的必經過程。臨床實踐的目的是促進醫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相結合,培養醫學職業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畢業后成為合格醫師奠定堅實基礎[1]。而法醫學是應用醫學、生物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的理論與技術,研究并解決司法實踐中有關醫學問題的一門醫學科學[2],因此臨床實習是法醫學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南方醫科大學于2014年招收首屆法醫學專業本科生,于前四年學習臨床醫學及法醫學知識,五年級秋季學期進行臨床實習。這是首次安排法醫學專業本科生進行臨床實習,因此此次實習總結對于后續專業課程設置、實習安排等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就現階段的醫學教育而言,實習教學環節普遍存在學生基礎不牢固、知識結構不合理、甚至對實習不重視導致缺乏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等問題[3]。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此次臨床實習情況進行調查總結,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對于提高法醫學專業本科生臨床實習質量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法醫學本科生臨床實習概述
  法醫之重在于醫。我國法醫學本科教育學制為5年,專業基礎課程主要為醫學類課程,幾乎涵蓋了臨床醫學專業的全部內容。實踐學習分為臨床實習和公安實習兩部分,時間一般為1年[4]。以南方醫科大學法醫學專業為例,臨床實習基地包括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和高州市人民醫院,臨床實習時間為內科8周、外科6周、婦產科4周、兒科2周、眼科2周和影像科2周,共24周。實習過程要求實習單位對實習生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最后由帶教老師評定成績。
  2 法醫學本科生臨床實習調查結果——基于南方醫科大學首屆(2014級)法醫學本科生臨床實習問卷調查
  對南方醫科大學首屆法醫學本科生進行臨床實習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1份,回收問卷31份,問卷回收率100%。
  2.1 法醫學本科生對臨床實習的態度
  在“實習重視程度”的調查結果中顯示,58.06%的學生表示“重視”,19.35%的學生表示“十分重視”,19.35%的學生表示“一般”,3.23%的學生表示“可有可無”,0%的學生表示“不重視”,有79.41%的學生認為實習對于結合理論與實踐、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有21.79%的學生對臨床實習表示“一般”、“不重視”或“可有可無”,說明仍有部分學生對臨床實習缺乏積極性。在“法醫學專業開展臨床實習是否有必要”的調查結果中顯示,87.1%的學生認為有必要,12.9%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說明大多數學生認可法醫學專業開展臨床實習的必要性。   2.2 法醫學本科生對臨床實習的認知
  在“實習工作內容”的調查結果中顯示,100%的學生選擇“撰寫病歷”,100%的學生選擇“參與手術”,96.77%的學生選擇“清創、換藥”,96.77%的學生選擇“轉送科室資料”,87.1%的學生選擇“詢問病史”,67.74%的學生選擇“體格檢查”,35.48%的學生選擇“開醫囑、檢查單及會診單等”,可見大多數學生都按照實習大綱的安排參與到醫院的日常診療工作中。在“臨床實習中哪些科室與法醫專業聯系緊密,有助于未來的法醫工作,請選擇五個科室”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創傷骨科、心內科、婦產科、急診科及放射科占前五位;在“臨床實習中哪些科室對法醫專業幫助不大,請選擇五個科室”的調查中,選擇內分泌科、腎內科、消化內科、五官科、普兒科的學生最多。從本次實習的主體——學生的角度來看,對于臨床實習輪轉的科室重視程度不一,甚至存在不認同輪轉某些科室的看法。在“臨床實習對法醫學專業的益處”的調查結果中,83.87%的學生認為臨床實習有利于“培養臨床思維”,83.87%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80.65%的學生認為有利于“鞏固法醫學相關知識,如醫療糾紛鑒定、傷殘鑒定等”,77.42%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增強溝通能力和技巧”,70.97%的學生認為有利于“了解當前醫患環境”,61.29%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學習醫學相關文書書寫”,54.84%的學生認為有利于“提前接觸社會,適應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說明大部分學生都有從臨床實習中受益,培養醫學思維和提升個人能力,為日后法醫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臨床實習時對自己滿意的方面”調查結果中顯示,對“動手操作能力”表示滿意的學生占77.42%,對“自身組織紀律觀念”滿意的學生占61.29%,對“人際交往能力”滿意的學生占58.06%,對“自身專業理論知識”滿意的學生占57.84%,對“自身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滿意的學生占45.16%,可以看出,專業理論知識缺乏及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欠缺是目前大部分學生的短板。在對于“實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的調查中顯示,77.42%的學生選擇了“實習時間長、壓力大,影響到考研及求職”,說明實習的時長及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升學及求職,在實習期間如何平衡實習與升學求職的關系成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70.97%的學生選擇了“實習工作內容繁雜瑣碎,機械重復性高”,說明在實習中學生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且繁瑣單調的科室工作也容易影響學生升學及求職。67.74%的學生選擇了“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沒有牢固的知識框架”,41.94%的學生選擇了“難以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診療實踐中”,35.48%的學生選擇了“實習科室的理論和(或)操作難度較大”,由此可見理論知識及運用是學生的軟肋之一。51.61%的學生選擇了“實習前缺乏系統的實習指導,導致到醫院后適應期較長”,35.84%的學生選擇了“實習科室的理論和(或)操作難度較大”,臨床實習不同于學校授課,如何快速適應從“學生”到“實習生”的身份轉變是一大問題。25.81%的學生選擇了“帶教醫師過于苛刻,對學生態度差”,22.58%的學生選擇了“帶教醫師責任心欠缺,較少進行教學活動”,說明部分帶教醫師存在缺乏責任感,不重視帶教工作的問題。
  2.3 法醫學本科生對實習單位的認識及評價
  在“對實習單位教學質量的總體滿意度”的調查結果中,選擇“滿意”的學生占58.06%,選擇“一般”占的學生25.81%,選擇“非常滿意”的學生占12.9%,選擇“不滿意”的學生占3.23%,對實習單位教學質量達到滿意以上的學生占到70.96%,說明實習單位教學質量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但仍有小部分學生不滿意實習單位教學水平。在“科室老師是否會區別對待法醫學專業和臨床專業實習生”的調查結果中顯示,認為“是”的學生占74.19%,認為“否”的學生占25.81%;在“喜歡哪種類型的帶教老師”的調查結果中顯示,80.65%的學生選擇“因人施教,對于不同專業、不同水平的實習生有相應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要求”,6.45%的學生選擇“嚴格按照實習大綱要求進行教學,對每個實習生要求較高”,6.45%的學生選擇“教學寬松,偶爾進行教學”,6.45%的學生選擇“不進行教學活動,讓實習生自主學習”,說明一方面帶教老師對于法醫學專業學生在教學方式和教學要求上會有所側重,這對于學生而言有利有弊,另一方面學生也更喜歡因人施教的帶教老師。在“您認為用何種方式評價臨床實習效果更合理”的調查結果中顯示,選擇比例最高的前三種考核方式為操作考核、試卷考核及病歷書寫考核,分別占到83.87%、67.74%及51.61%。在對于“法醫學臨床實習的改進方向”的調查結果中顯示,70.37%的學生選擇“減少實習科室,重點科室深入了解”,55.56%的學生選擇“病例討論時從法醫角度評判診療過程”,51.85%的學生選擇“增加動手實操機會”,40.74%的學生選擇“自由選擇實習科室”,40.74%的學生選擇“規范實習流程和內容,嚴格考核”,33.33%的學生選擇“提高帶教老師的帶教水平”,25.93%的學生選擇“帶教老師多向實習生提問”,14.81%的學生選擇“增加實習科室,拓寬知識面”,說明從學生層面而言,臨床實習仍存在諸多可以改進的方面。
  3 對完善法醫學本科生臨床實習運行機制的思考
  分析調查結果,臨床實習中仍存在著學校和實習單位溝通不足、部分實習內容與所學專業知識的相關性不高、實習時間長及任務繁重、部分帶教醫師責任感不強、學生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升學及求職與臨床實習沖突等諸多問題。對此,筆者從法醫學本科生的視角提出一些法醫學專業本科生臨床實習的意見建議,為優化臨床實習提供參考。
  3.1 學校要狠抓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專業素養
  學校應嚴格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改進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對此,筆者有以下建議:(1)完善專業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如豐富PBL課程、參考醫院帶教醫師的教學建議、構建多媒體教學系統、數字化教學綜合服務培訓平臺,以網絡教學資源為支撐,構建動態開放式數字化的教學與學習環境[5];(2)隨時檢測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如增加專業知識隨堂測試、開展知識競賽等;(3)增加專業實踐活動,如增加臨床操作培訓課程和醫院見習課程等,確保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動手實操能力;(4)引導學生參與到醫療糾紛案例討論中,提前了解法醫工作內容,以便學生在醫院實習期間能將法醫與臨床理論知識相結合,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做好臨床實習動員,邀請實習基地醫師代表分享從醫心得體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臨床實習對于法醫學專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提高學生的實習積極性;(6)從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手段、醫學實踐等方面著手,全方位培養臨床醫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6],如鼓勵學生選修社交禮儀和團隊建設等課程,使學生在校期間增強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也為進入醫院實習做好準備。   3.2 學校要完善實習機制,保障實習的質量
  通過此次調查發現臨床實習機制仍存在諸多可改進之處,特提出以下建議:(1)合理安排實習科室及輪轉時間,高校組織畢業實習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應兼顧畢業生升學、就業的需要,充分考慮畢業實習安排與學生升學、求職時間沖突問題[7]。學校應當與醫院充分溝通,適當調整科室輪轉安排,一方面,對法醫專業幫助不大的科室可縮減輪轉時長;另一方面,對學生認為與法醫專業相關性較大的科室可增加輪轉時長,深入學習重點知識;(2)建立學生實習檔案,評價學生實習期間的表現,可通過建立學校、醫院網絡交流渠道、實習單位座談會等形式來反饋學生的實習態度和實習效果;(3)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規范學生入科、出科和請假程序等。
  3.3 醫院要重視教學工作,優化學生的培養方案
  國內法醫院校選擇的實習醫院基本為三甲醫院,平時需承擔繁重的醫療任務,導致在教學工作中可能存在疏忽不足。筆者建議可從以下方面提升實習效果:(1)及時組織崗前培訓,指派各科室教學秘書給予學生系統的實習指導,縮短從學校到醫院的適應期,保證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臨床實習中;(2)加強帶教醫師隊伍建設,提升帶教質量,實習指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實習實踐,其工作內容決定了其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與普通的理論課教師不同[8],一方面,醫院要嚴格落實帶教醫師選拔制度,確保每一位帶教醫師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和良好的指導教學能力,建立合理的獎懲體系,定期對帶教醫師進行考核;另一方面,醫院可積極邀請法醫人員參與培訓工作,加強帶教醫師法醫學素養,使帶教醫師在指導學生時能多從法醫的角度分析病例;(3)規范醫院教學活動,確保每一項教學活動按期舉行,根據對管理制度的強化以及嚴格對臨床規范教學的執行,對實習生的臨床思維以及規范操作進行強化訓練[9];(4)明確實習生工作內容,確保每位同學都能掌握詢問病史、體格檢查、撰寫病歷、開具檢查單及會診單、參與手術等基本的診療行為,增加學生動手實操機會,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操作能力和醫療文書書寫等綜合能力,同時應減少“轉送科室資料”等機械重復性高的工作,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專業學習和升學、求職上;(5)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采取操作考核、試卷考核及病歷書寫考核對出科學生的實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對于評分較低的學生可適當延長該科室的輪崗時間,并將最終評分計入實習成績、歸入學生檔案。
  3.4 學生要樹立長遠目標,爭做社會的優秀人才
  人才既是法醫學事業的第一資源,也是司法鑒定行業發展最關鍵的生產力[10]。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應學會自主規劃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在實習前就定好實習目標和方向,包括在實習期間應掌握的知識技能、自身需要培養和提升的能力等。為此,筆者對該專業學生提出以下建議:(1)在校期間重視理論知識的積累,實習期間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完成帶教醫師分配的診療任務,對于不懂的問題應虛心請教,同時應積極申請動手實操機會;(2)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學校和醫院的規章制度,樹立良好的學生形象;(3)及時向學校和醫院反饋實習情況,尤其是關于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和工作的難題;(4)建立同伴互助學習(PAL)機制,學生內部之間積極溝通、相互鼓勵,進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主性。
  參考文獻
  [1] 王艷國.醫學生畢業實習現狀調查與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0):145-146.
  [2] 王保捷,侯一平.法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 毛淑丹,楊文奇,李斌,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臨床教學中應用效果評價[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4,35(4):75-77.
  [4] 曾恩泉,鄭紹軍,鄧振華,等.我國法醫學人才培養體制的困境與改革[J].中國法醫學雜志,2016,31(2):220-222.
  [5] 崔文.我國法醫學本科教育發展的思考[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7,40(3):153-156.
  [6] 何懷偉,季湘年.教育理論與實踐試析高等院校醫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 2014,22(6):1043-1046.
  [7] 馮愛秋,楊鵬,牛愛芳,等.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畢業實習狀況調查分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10):156-161.
  [8] 劉燕瓊.充分發揮實習指導教師的作用 提高本科生畢業實習質量[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6):174.
  [9] 劉成玉, 李云芳,王元松,等.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82-84.
  [10]云利兵,諸虹,吳智文,等.新時代司法鑒定機構在法醫學人才培養中的戰略意義[J].中國司法鑒定,2018(4):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3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