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下化學科學實踐活動課堂的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1.課標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屬于主題1:化學科學與實驗探究。按照【內容要求】的核心素養是“認識化學科學研究需要實證與推理,認識化學實驗是研究和學習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方法,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途徑。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等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窘虒W提示】教學策略要求:整體規劃實驗及探究教學;選取真實的、有意義的、引發學生興趣的探究問題;改變在實驗中注重動手但缺乏思考的現狀,強調高級思維過程。
2.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教學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在強調化學實驗安全性的基礎上,通過“粗鹽的提純”實驗,復習溶解、過濾和蒸發基本操作的同時,除去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引入檢驗純化后的食鹽水中Ca2+、Mg2+、SO42—等雜質離子離子檢驗以及Ca2+、Mg2+、SO42—等雜質離子去除雜質的理論知識。分離提純方案設計過程中,不僅引導學生選擇合適試劑,還要考慮加入試劑的量及先后順序。
3.學情分析:初中學生已經學習過托盤天平、藥匙、量筒、燒杯,玻璃棒,漏斗,鐵架臺(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坩堝鉗等儀器的使用,初步學習過加熱、攪拌、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本節學習的重點放在可溶性雜質離子檢驗和雜質離子除去的順序思路分析。
4.根據以上分析制定教學目標為:
知識技能目標
?。?)知道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混合物分離和提純的方法,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加深對混合物分離、提純等實驗的認識。
?。?)學會溶解、過濾、蒸發、離子檢驗等基本操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初步學會模仿現有的實例,通過獨立思考、探索,在對已知物質中離子的性質,能設計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初步嘗試在實驗學習活動中與人合作與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研究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逐漸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品質。
二、科學實踐活動課堂的任務設計
現以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節【實驗1-1、1-2、1-3、1-4】的學習內容進行重組,對食鹽難溶性和中可溶性雜質去除這一重要的學習目的,設計以下三個活動任務。
第三步,評議學習。對各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個人責任感是協作學習的另一個核心思想,在強調學習者共同努力的同時,也要強調每一個學習者的積極性。評價時先讓學生說,如通過討論得出去除雜質離子的順序,通過“3個過量”、“1個適量”的爭論和評價培養量化的嚴密性;增加了溶液中可溶性雜質離子是否徹底去除的判斷評價,豐富了實驗內容,增強了趣味性。
第四步,反思拓展和目標測評反饋。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進一步檢查落實課堂教學反饋,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過程。注意課堂小結是學生反思拓展的一個重要環節,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延伸與遷移,從而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
收獲:通過這一節課的化學課堂學習活動設計、實施,實現知識的學習是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主動內化新知的過程;是實驗、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的基本核心素養養成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
[2] 鄭長龍,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重大變化及解析,《化學教育》(京),2018.9.41—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