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童話教學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童話是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的重要載體,在童話閱讀教學中踐行語文核心素養理念,引導小學生積累運用語言,掌握思維方法養成思維品質,感悟美、創造美,傳承本土文化、碰觸多元文化,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教師的童話教學素養,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 鍵 詞] 語文核心素養;小學生;童話;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048-02
2014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核心素養”概念,將研制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作為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自此,新課程改革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融入課程標準。為落實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核心素養育人目標,建立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2017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凝練并界定了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本文旨在探究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導向的童話教學實踐中,如何提高教師童話教學的策略,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基于語言素養的童話教學策略
(一)語言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當中的語言素養是指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知識與能力相互融合的過程,學生需要在言語實踐活動中了解語言文字的特征和規律,積累語言并培養語感;遵循語言文字的規律,在具體的語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活動,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語言素養一方面要求學生借助語言的表現形式理解和感受文本內容,另一方面要求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進行語言運用的實踐。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中,語言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其他三個方面的要素即思維素養、審美素養以及文化素養都是以語言素養為基礎,在學生的言語經驗習得過程中形成和發展。
(二)培養語言素養的童話教學策略
1.挖掘資源,積累語言
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教師自身首先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素養。理論層面上,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語言素養有準確、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實踐層面上,深入研讀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隱藏蘊含的語言素養素材,根據素材特點并結合學生學段身心發展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學生語言素養的積累目標。童話因其自身豐富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靈動美妙的語言而被小學生廣泛接受和喜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文本中蘊含的具有童話特征的語言素材,幫助學生積累童話的語言。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課文《巨人的花園》為例,其中一個很顯著的童話語言特色便是大膽的想象,如課文中在描述小男孩的動作時寫道: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桃樹便綻出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現實生活中當然不會出現一伸手枯樹就發芽開花的情景,但是童話卻會運用大膽的想象,讓筆下的萬事萬物富有靈動的思想,正是童話這種獨特的語言特色所以深深地吸引著小學生。語言的積累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教師需要精心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童話語言素材,科學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實現學生積累童話特色語言的教學目標。
2.創設情境,運用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說明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語言文字的運用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目標和內容。學生通過言語實踐活動,憑借字、詞、句、段、篇,運用聽、說、讀、寫、思,真正提高語言能力。以《巨人的花園》為例,在對課文內容有了充分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創設情境,通過續寫童話指導學生進行語言運用。如巨人收到朋友的邀請,需要再次離開花園很長時間,走之前巨人將花園交給小男孩打理,接下來又會發生怎樣奇妙的故事呢?老師可以指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續寫一個完整的童話故事并配上相應的圖畫,創作屬于自己的繪本,在夯實語言積累的基礎上運用語言。
二、基于思維素養的童話教學策略
(一)思維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當中的思維素養是指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如果說語言素養是語言基礎,那么思維素養便是認知基礎,語言既是交際工具,也是思維工具,語言發展與思維發展相輔相成。思維是能力和品質的智力體現,思維的發展包括具體形象思維的感知、抽象邏輯思維的獲得以及創造性思維等思維能力的發展;思維的提升是指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語文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構建以思維為核心的活動體系,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發展學生個性形成智慧。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中,思維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以語言素養為基礎。
(二)培養思維素養的童話教學策略
1.主動探究,掌握思維方法
從知識元素來看,思維的種類和品質涵蓋面極其廣泛。正是因為思維品質包羅萬象,呈現多維綜合性特點,所以最根本的是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掌握思維的方法。童話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反復、對比、想象、夸張、擬人、神化等是童話常用的表達方式和特色,在具體的童話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找到童話文本中對應學生思維品質的生長點,基于對語言理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思維。以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為例,文本運用反復型結構,小蝌蚪在找媽媽旅途中先后遇到鯉魚、烏龜、青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童話寫作這一反復特色,進而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概括語言規律的思維能力。在小蝌蚪找尋媽媽的歷險過程中,小蝌蚪因找尋失敗而產生情緒變化,可以引導學生感受與理解小蝌蚪的情緒,運用想象、聯想等表達假如自己是小蝌蚪會怎樣說、怎樣想,從而培養學生直覺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邏輯表達能力。 2.內化遷移,養成思維品質
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學習是同化和順應不斷平衡的發展過程。如果說掌握思維的方法是同化過程,那么養成思維品質就是順應過程,學生在掌握思維的方法后,通過重組和改造已有認知結構(掌握思維方法)產生新的圖示(養成思維品質),從而使思維不斷地由量變到質變、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為此,教師要采取策略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動性,引導學生監控和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以童話教學為例,在學生理解了童話的文本特色之后,學生也相應地掌握了思維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讓學生反思童話的一般寫作特點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深入童話文本,在一般的童話特色基礎上總結出童話的共通特點。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反思獲得思維的品質。
三、基于審美素養的童話教學策略
(一)審美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當中的審美素養是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所謂音美感耳、形美感目、意美感心,審美素養須兼具音、形、意美,是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統一。審美素養的培養要經歷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審美過程,使學生獲得悅耳、美目、感心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體驗,凈化心靈陶冶性情,對小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中,審美素養作為語言素養的對象,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以語言素養為基礎得以提升。
(二)培養審美素養的童話教學策略
1.豐富體驗,感悟美
童話文本本身就是自帶審美特質的文學體裁,以審美的方式作用于兒童的內心與人格。童話審美教學過程中,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語言文字的感知與品味—借助想象聯想豐富文學形象—基于文學形象和個體經驗感悟和思考,教師只有帶領學生經歷了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這一審美過程,才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影響。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課文《去年的樹》為例,第一環節,教師帶領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言的節奏美、韻律美,如抓住關鍵詞“天天”讀出“鳥兒天天給樹唱歌,樹天天聽著鳥兒唱”的韻律美,體會鳥兒和樹相互陪伴的溫馨美好這一文字背后隱藏的信息。第二環節,展開想象與聯想,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與交流,深入童話情境重塑鳥兒和樹的形象美。第三環節,基于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以及日常生活經驗,獲得鳥兒和樹之間跨越時空深厚友誼的深刻感悟,愉悅審美體驗。
2.聚焦表達,創造美
教師要做好引導和鼓勵工作,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體驗、感受表達出來,無論是思想與感情的共鳴,還是對生命奧妙的領悟,在尊重文本價值取向的同時,引導學生想象、聯想進行充滿個性化的藝術再創造,構建兒童健康和諧的精神家園,提高審美情趣和能力。童話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審美特性,如《去年的樹》中鳥兒和樹之間超越時空的永恒友誼,《海的女兒》中小人魚善良純潔的品格等。這些作品極具自然美、人生美、藝術美等。通過美的熏陶和感染,解放學生心靈自由,激發學生創造意識,以新穎獨特的視角創造自由、美好、靈動的世界,從而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
四、基于文化素養的童話教學策略
(一)文化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當中的文化素養是指文化的傳承與理解。人通過學習語言接受特定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語言對人有著重要的文化塑造功能。文化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中,文化素養作為語言素養的載體,是語文核心素養的歸宿。
(二)培養文化素養的童話教學策略
1.滲透本土文化
童話對小學生的文化塑造具有獨特的優勢,童話本身的文化底蘊濃厚,凝聚鮮明而深刻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積淀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和古老文明,是兒童獲得情感熏陶和智慧啟迪的重要教育載體。童話教學承載著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須植根于本土文化精華的土壤,帶領學生走進博大精深的中華本土文化,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將民族文化精華浸潤到兒童的心靈中,培養小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初步形成個人與他人、自然、社會的健康積極向上的關系,提高文化自覺,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引介多元文化
人類在產生和運用文字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融入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等主觀成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地域以及時代文化的影響,在傳承本土文化的同時,我們還需要站在國際視野更為開闊的角度追求人類共同進步的多元文化。童話教學中,教師需要向學生引進介紹國外優秀童話,進一步拓寬小學生視野,汲取國外優秀童話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在推薦國外優秀童話作品時,教師自身首先是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人,應及時關注最新的兒童文學作品,甄選富有思想性、時代性、故事性、文化性的優秀童話,推薦契合小學生各年齡段特點、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富有時代特色的童話精品。
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的有機整體,語言作為基礎的交際工具,同時也是思維的工具、審美的對象、文化的載體。童話文本是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在以語言為中介、富含思想、感悟審美、承載文化的言語經驗習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小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晶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及構成[J].教育探索,2016(11):17-20.
[2]王云峰.試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語文建設,2018(2):4-8.
[3]邱兼顧.思維:一種新的語文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7(3):5-10.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