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職業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成因及其對策探討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多重負面思想層出不窮,對中職生的思想造成了極大沖擊,導致很多中職生的思想道德、人生價值觀出現了偏差?!吨械嚷殬I學校德育大綱》中明確指出:作為中職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大對中職生德育工作的關注程度,不斷完善現代職業要求,制定出符合中職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管理條例。由此可見,中職生的思想道德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各個領域關注的焦點內容?;诖?,首先就職業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進行了簡單分析,從客觀角度分析了問題形成原因,而后針對其問題根本提出了幾點有效對策。
  [關    鍵   詞]  職業院校;思想道德素質;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58-02
   中職學生大都正處于青春期,正是其人生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該階段的德育對其后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中職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多種德育問題,具體表現為:厭學情緒嚴重、偏執、虛榮心較強、缺乏感恩意識、法律意識等,這些問題在學校日常行為中都有直接體現。作為中職教師,我們必須意識到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對其人生影響的重要意義,將思想道德教育滲入日常教學中,為其后續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職業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
   (一)學生道德教育方式落后
   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嚴重,在以往的素質教育中,大都是以“說教式教育”為主,簡單來說就是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育。調查實踐表明,學生對此種方式是極為抵觸的,因為它與“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不符的,無法調動學生傾聽的興趣,因此常常會出現教師在上面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卻在下面“不知所云”。除此之外,在傳統思想道德教育中,很多教師都意識不到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道德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甚至有些教師反對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導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化嚴重。
   (二)學習基礎差,學習動力不足
   眾所周知,大多數中職生的學習基礎都相對薄弱,所以在日常學習中,不管是學習什么知識都是持厭惡、應付態度。與小學、初中所學知識不同,中職中有很多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對學生的個人能力、知識基礎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對計算能力、英語口語能力更是如此。但是由于中職生基礎薄弱導致其在專業課程學習中頻頻受阻,長此以往,導致其失去技能實訓信心。還有一些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所學內容毫無興趣,在日常學習中經常遲到、早退、上課睡覺,甚至還有些學生每年都會參加補考。
   二、職業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成因分析
   (一)教師方面
   1.重技能輕道德
   職業教育簡單來說就是以就業為目的開展的教育活動。因此,在職業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以社會發展、勞動力市場需求為依據,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真正的職業教育應當是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技能培訓三者結合的,但是,在現階段下的職業教育中,很多教師過于強調“就業”這一教學目的,過分關注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忽視了道德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2.應試教育影響
   受應試教育影響,很多中職生的學習目的就是應付考試,滿足考試要求,一旦考試結束,所有的知識也都隨風而去。應試教育對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望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在實際學習中,由于中職生本身知識基礎較差,所以很容易產生棄學心理,此時如若學校領導仍然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方式,要么他們會自暴自棄,要么就是逼迫自己死記硬背,導致其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此種教育理念下,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而導致出現道德滑坡。
   (二)學生方面
   1.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標模糊
   大多數中職生在初中學習過程中,都沒有端正自身學習態度,導致其感受不到學習為其帶來的成就感、參與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在進入中職學校后,面對一門完全陌生的、專業性較強的課程,他們在課上很難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自己后續的職業發展更是一無所知。由于社會對中職生的偏見較強,所以中職生常常出現茫然現象。
   2.學習信心欠缺,自控力差
   大多數中職生都是因為學習不佳才進入中職院校的,所以在學校學習過程中,他們很少得到教師認可。相對而言,教師對他們的態度更多的是斥責與冷眼,中職生正處于叛逆期,在此種環境下,中職生將自身與教師放置于敵對狀態,甚至出現自卑心理,逆反現象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嘗試努力學習,但是一無所獲,導致其出現了學習挫敗感。中職生認為自己與別人相比,不夠優秀,甚至一些中職生會封閉自身,不愿與他人交流。在教育過程中,很多學生偶爾也會突然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暗暗制定學習計劃,但是由于自控力較差,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放棄。
   三、培養職業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對策探討
   (一)教師方面
   1.在道德教育中落實“以人為本”
   能否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決定道德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學生是道德教育的主體,是具有自身思想、意識的獨立個體,因此,在中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教師應當明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耐心、理解的態度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行為標準,將“約束”“管制”“懲罰”轉變為“疏通”“引導”“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諸多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個人需求,特別是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傳統道德教育相比,現階段下的學生所面臨的是高速發展的社會,網絡、電腦都是從小伴隨他們成長的,他們收到的信息遠比他們的實際心理年齡要更加成熟,他們懂得很多社會知識。但是由于他們社會經驗較少,所以對事物的認知只停留在表面,因此,要想真正保障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就必須對學生的心理需求、身體需求進行深入分析。    2.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充分發揮典范作用
   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在實際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校教學、管理為中心,結合不同學生專業特點、教師實際需求,開展教師之間的經驗研討會,為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還可開展道德演講、倫理研討會等多種活動,讓諸多中職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多種道德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為學生創建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念造成影響,幫助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為其后續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除此之外,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典范作用,要積極參與教師隊伍的相關評比活動,推選出先進的教師典型,并加大對其的獎勵力度,依靠輿論、榜樣的力量,提升教師本人的示范作用,營造出良好的學校道德學習環境,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道德,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同時,學校領導應當明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在日常管理中除了要關心教師的工作外,還要關心教師本人的物質生活、文化生活,對一些存在難處的教師,應當及時伸出援手,為教師解決問題,進而有效提升隊伍的凝聚力。
   (二)學生方面
   在新課改背景下,中職學校必須加大對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力度,把中職生培養成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以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1.提高學生個體的道德認知
   由于學生知識層面、年齡認知方面較為欠缺,必要的道德認知理念還是要傳授的。但是,在傳授過程中,教師務必要保障當前輸送、傳授知識的科學性,通過日常教育教學、實踐指導引導學生實現思想道德知識內化。思想道德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活動,其本質是教會學生最基本的社會道德知識,而后以學生個人認知為基礎激活其個人思維,將正確的、有社會導向意義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傳遞給學生,幫助其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與未來發展方向??茖W地應用灌輸法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可有效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在日常教育中,教師還可以應用主題討論法幫助學生客觀認識道德理念。在實際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依照學生的個人興趣選取一些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社會事件作為討論主題,組織班級學生參與至討論過程中。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下學生自主分析事件原因,并針對不同原因提出針對性解決方式,最終找到癥結所在。同時,教師必須注重自身問題的啟發性,以問題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判斷分析,找出正確答案,最終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認知。與此同時,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班會時間,對本班班干部的選拔、宿舍管理、日常管理等問題進行探討分析,進而有效提升中職生的主體意識,樹立個人責任感。
   2.培養學生個體的道德情感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個體道德情感為入手點,鞏固學生的個人道德認知,進而更好地規范學生的個人行為。與道德認知不同,道德情感具備一定的情境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依據具體教育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情境,比如團結互助的班集體、安靜雅致的學習環境、敬人愛人的交際環境。當然,除了上述情境外,還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沖突性情境,讓學生對該情境的問題進行客觀評判,進而有效積累學生的道德經驗,使其形成以道德知識為指導的個人力量。
   除了情境性之外,道德情感的感染性也相對較強。在道德情感培養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將學生帶入情境,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教師可以借助音樂、歌曲等藝術作品來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豐富學生的個人體驗。比如某位教師特別喜歡《三國演義》,對其中存在的重難點內容,經常與班級學生進行討論,再加上教師的精彩講解,學生對《三國演義》有了極大的學習興趣,在授課期間,幾乎每個學生都看了至少兩遍《三國演義》,且每次都有不同收獲,這對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是極為有效的。實踐是培養學生道德情感的基礎,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是評論者,更是參與者,只有通過長期有效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鞏固學生道德情感的教育目標。
   眾所周知,“人才”是先做人再成才。要想真正開闊學生的視野,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單靠專業學習是完全不夠的,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作為學生學習、發展路上的引路人,我們必須不斷提升道德素養,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入手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其后續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猛.在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29):81.
   [2]董永生.提高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性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14-15.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2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