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江蘇省科技服務業發展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科技服務業在有效集聚創新資源、降低創新風險、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是江蘇省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從政策機制、人才隊伍、科技服務機構等方面分析科技服務業發展存在問題,并提出促進江蘇省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科技服務業;問題;對策建議
  一、前言
  《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9 號)中指出“科技服務業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客觀要求,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2015年,江蘇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了《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七項保障措施促進江蘇省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然而,從江蘇省區域創新能力從位列全國“八連冠”,到2017年區域創新能力位列第2,2018年區域創新能力位列第3來看,江蘇省創新工作進入瓶頸期,科技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呈現出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科技服務示范區小、散、弱,集聚效應不突出等??傮w而言,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尚不能滿足江蘇地區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此,江蘇省迫切需要對科技服務業發展過程
  二、江蘇省科技服務業發展存在問題
  1、地方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工作抓手。國家、江蘇省委省政府先后對江蘇省科技服務業提升發展作出重點部署,但是各設區市主要領導對科技服務業的關注度仍不夠,科技服務業涉及到科技、發改、經信、財政、科協、檢驗檢疫等多個部門,相關部門間信息共享、資源共用的協調聯動機制尚未建立,科技服務業工作缺乏抓手,制定科技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少,缺乏常態化的管理和考核機制,因此導致科技服務業工作重視不夠、推進不夠。
  2、“硬環境”建設周期長,運行機制有待完善。多數特色基地啟動建設時間不長,僅1-2年時間,而園區、基地研發大樓、辦公大樓、配套設施等硬件條件部分尚在建設當中,周期需要3-5年甚至更長,如南京生物醫藥谷、江寧東南創業孵化基地等已建場所不能滿足新引進機構的需要,已簽約的機構入駐和服務等依賴于園區的硬件場地建設進展情況,硬件的滯后導致服務的推進相對滯后。而且園區、基地在管理機制、人員配置等方面仍處于探索和適應期,相關管理政策、激勵機制是否有效、是否合理有待進一步探索、實踐和完善。
  3、人才資源匱乏,培養、引進和留住人才問題突出。在現場調研過程中,無論是蘇南、蘇中、蘇北地區,園區、基地、機構談的最多的就是人才的問題,復合型高端專業化科技服務人才缺乏問題長期存在,目前基地專職服務人員中高端人才占比較低,骨干服務機構碩士或中級以上人才占比不到30%。各級政府需要出臺更優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新政,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來科技服務基地創業。同時,更要做好政策落實工作,切實為人才創新創業解決住房、配偶就業、子女上學等問題,才能真正引得進、留得住人才。
  4、科技服務機構規模偏小,服務能力整體較弱。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科技服務業統計工作全面展開,列入統計單位數量有了大幅提升,但服務機構整體呈現規模較小、結構欠優、競爭能力較弱的發展狀況。16家基地集聚服務機構1339家,年服務收入過百萬元的機構占比40%,251家骨干服務機構中年收入過千萬元的不足30家,10%的機構專職研發、服務人員不足10人,近60%的骨干服務機構沒有參與制定國際、國內標準或在國際、行業組織中任職,僅48%的骨干服務機構取得省級以上資質認可,大部分科技服務機構還未形成穩定的服務業務和特色業務,在優質科技服務產品、整體服務能力等方面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
  三、促進江蘇省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對策建議
  1、因地制宜,支持多種科技服務業發展模式。一是明確區域內主導產業,遵循術業有專攻的發展規律,吸引產業相關的科技服務機構集聚,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而不是趕尖端產業的新潮,各產業領域一鍋燴,各服務機構一鍋燴;二是鼓勵高新區圍繞省里戰略產業梳理、精煉高新區的主導產業,在地域上相近的高新區應考慮主導產業在產業鏈條上的協作性和互補性,而不是彼此割裂獨立發展;三是鼓勵園區利用地緣優勢,區位優勢,主動承接上海、杭州等相鄰區域的溢出效應,以此放大本區域的科技服務能力。
  2、優化環境,制定多種支撐科技服務業發展政策。健全市場機制,積極推進開放合作、保護創新、公平參與競爭的發展環境。一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引導提高知識產權質量和含金量;二是優化投融資環境和科技服務業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投資機構為種子期項目和中小企業提供風險資金支持;三是要鼓勵協同合作,鼓勵吸引國際知名科技服務機構在江蘇設立分支機構或者開展合作,促進園區科技服務業發展。
  3、重視人才,建立高水平科技服務業人才隊伍。一是引培高層次專業服務人才,將人才引進需求列到省里和地方引進人才的需求名錄中;二是培養技術價值評估人才。鼓勵部分高校有5年獨立科研經歷的、善于溝通聯絡撮合的副教授或博士走向科技服務產業鏈條,走進技術型科技服務機構,成為具有符合市場需求的實踐型科技服務人才。三是進一步開展科技服務人才評價。完善技術經紀人、技術經理人等多種人才評價形式,逐步建立執業資格考核體系,建立科技服務執業隊伍。
  4、強化監管,引導形成誠信有序的科技服務體系生態。一是建立科技服務業信用核查機制,與省公共信用辦聯動,同時發揮行業組織的社會監督作用,一經查實科技服務機構的失信行為,取消該科技時最大程度保護科技服務機構的合法服務收益;二是完善科技服務業統計體系,明確統計路徑和季度統計周期,擴大統計對象范圍,做到應統盡統且不重復統計,準確、全面反映江蘇省科技服務業發展情況;三是建立公平評價體系,要公開宣傳評價目標、標準、評價結果與收益,對不實數據實行應享優惠政策一律取消的懲罰,引導形成誠信有序的科技服務體系生態。
  四、小結
  “十三五”以來,江蘇省科技服務業總量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初步呈現集聚發展態勢,但離“基本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的目標仍有一定距離,加快科技服務業專業化、網絡化、規?;?、國際化發展,仍有許多工作要做。要遵循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律,因地制宜,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為譜寫江蘇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堅強支撐。
  參考文獻
  [1]  沈瑾秋,江蘇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江蘇科技信息[J],2016(4)
  作者簡介:鄭劍威,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管理工作者,工程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3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