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桉樹人工林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桉樹人工林的經營水平與林農的收入密切相關,關系到山區的脫貧事業。本文通過訪談、調查、文獻查閱等方法,對桉樹人工林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對存在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相關部門科學規劃桉樹人工林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桉樹人工林;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9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2-022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108
【Abstract】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i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foresters' income, which concerns anti-poverty program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s and discusses the exiting problem, by using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etc..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who can scientifically plan the development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Key words】Eucalyptus plantations;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 Strategy
桉樹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屬(Eucalyptus)植物的統稱,屬于速生樹種,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大約1-2年)成林[1]。廣西壯族自治區自1960年開始較大規模地營造桉樹人工林以來,桉樹種植發展迅猛,已成為中國桉樹的主產區,素有“世界桉樹看巴西,中國桉樹看廣西”之稱[2]。近年來,柳州市桉樹人工林發展迅速,逐漸成為林業產業支柱。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地呈現細塊化,林業經營主體發生顯著變化,出現多種類型的經營主體,如家庭、公司、聯戶、合作社等[3-10]。這些新的變化導致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產生了新的變化。因此,研究新形勢下桉樹人工林發展狀況與存在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為相關政府部門調整桉樹人工林發展計劃提供參考。
1 柳州市桉樹人工林發展現狀
1.1 桉樹栽培現狀
為了盡可能地擴大桉樹人工林的經濟效益,本市廣泛使用桉樹優良品種。截止2017年12月,本市主要種植的有廣林9號等以尾葉桉(Eucalyptus urophylla)為親本的雜交品種。桉樹人工林適合產業化、集約化經營。本市的桉樹人工林以純林占絕大多數。
1.2 桉樹人工林經營模式現狀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出現了一系列新問題,如林地破碎化、經營主體多元化。這些新問題的出現導致森林經營模式發生改變。而森林經營模式關系著森林生產效率和林農收入的增長。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和經營群體做了許多嘗試,提出了多種經營模式。
1.2.1 公司化經營模式
公司化經營模式的核心是林業生產按照企業的要求與規定進行,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獨立核算效益與成本并承擔風險[11]。從本質上講,公司化經營模式是將各自獨立核算的林農或經營主體演變為獨立核算的林業企業或者公司體制下一個獨立核算的“林業生產車間”,通過自我發展或聯合發展建立規?;牧謽I企業或者與林業大公司達成合約,逐步形成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生產體系,實現規模經濟,適應速生豐產林生產的需求。目前,本地區積極引進林業大公司如豐林國際有限公司、APP4、王子制紙集團進行速生豐產林經營。
1.2.2 “公司+林農”經營模式
“公司+農戶”經營模式是指林農以林業生產資源入股,參與公司的林業生產過程的一種生產經營模式。該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解決了林農缺少資金、生產技術滯后、管理落后等問題,整合了林農具有林業生產資源和公司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優勢,推動了速生豐產林的經營發展。林改后,給林地流轉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大大地推動了本地區“公司+林農”經營模式的發展。
1.2.3 單戶經營模式
單戶經營模式是指林業生產以單個家庭為基本的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的生產經營形式。林農以家庭為單位參與村集體、村民小組或者通過農戶之間的林地流轉,并以某種有償或者無償形式獲得林地使用權及林木所有權的林業生產經營行為[7]。
1.2.4 聯戶經營模式
聯戶經營模式是指在自愿的基礎上,多戶林農把各自的林業生產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比較松散的結構,一起進行林業生產的生產經營模式。該經營模式具有如下優勢:(1)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林改后,每戶林農各具優勢,如技術優勢、資金優勢、交易優勢等。這些各自的優勢整合在一起,對林業生產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解放林業生產力。(2)減少交易次數和搜尋成本。林農聯戶經營作為一個經濟共同體組織參與市場交易,在相同條件下比單戶經營有更低市場交易次數和搜尋成本[7]。
2 存在問題
2.1 桉樹人工林結構簡單、品種單一
為了使利益最大化,林業經營主體對桉樹人工林進行產業化、集約化經營。在種植過程中,經常采用“煉山”方式整地造林。在桉樹生長過程中,撫育強度大,有的甚至施用除草劑消滅雜草,在保護了桉樹生長的同時,對桉樹林下的其他生物產生了不利影響,甚至毀滅性的破壞作用。這些栽培措施和桉樹的化感作用使得桉樹人工林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都比較簡單。 2.2 病蟲害防治體制不完善
桉樹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比較簡單,抗干擾能力比較弱,易遭到蟲害的侵擾。截止2017年12月,柳州市相關政府部門沒有制定適合本地區的防治手冊,缺乏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缺少病蟲害應急措施。同時,病蟲害防治專業技術人員也匱乏。
2.3 缺乏造林、經營資金
桉樹人工林的生產經營是一種投入比較大、回報周期長(相對其他行業來說)、風險大的生產行為。它的整地、栽種、施肥、撫育、砍伐、銷售等生產經營過程都需要持續不斷投入資金。因此,許多經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資金缺口嚴重。
2.4 采伐手續繁瑣,增加經營成本
桉樹人工林的采伐手續比較多,一般要花20天左右才能辦完。首先到鄉(鎮)林業工作站領申請表,到村委簽字蓋章,然后到林業部門請技術員做伐區設計,再把技術員簽好的伐區設計材料拿到縣林業局找股長、局長簽字,最后要交齊每立方米50元的林業育林金、設計費、木材檢尺費。為了辦理一張采伐證,有的林農耗時一個星期,最多達一個多月。這樣復雜的手續,增加了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加重了林農的負擔,使得大量的民間資金對造林望而卻步。
2.5 桉樹人工林生產經營技術比較落后
本地區大部分林地都分布在山區,林農受文化教育程度不是很高,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許多林農采用傳統模式經營桉樹人工林:深挖地,種紅薯或玉米一年,第二年再種低價瘦小桉樹苗、鏟草撫育四年,成材周期長;對立地質量評價重視不夠,不經過評價就整地造林,從而導致六年桉樹人工林每畝出材不到4m3;造林地不按照培育目標和立地條件來確定造林密度,導致初植密度過大,而間伐強度及最終保留密度過大;間伐時砍大留小或不間伐,影響林木生長,繼而導致經營效率不高;在造林地緊張地區,許多林農選擇多代連作,造成了水土流失,群落結構單一,病蟲害增多,嚴重影響森林永續利用。
3 柳州市桉樹人工林發展對策
根據桉樹人工林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著森林永續利用的原則,提出如下對策。
3.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優化結構
要使桉樹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規劃先行。2012年,廣西已制定發布了《廣西桉樹速生豐產用材林“十二五”發展規劃》,這一規劃以2010年為基期,以2011—2015年為規劃期,總規劃期為5 年,內容包括廣西桉樹速生豐產用材林的建設布局、建設主要內容和任務、建設工作重點、建設進度、效益評價、保障措施等,對5年(2011-2015年)廣西桉樹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2016年廣西頒布了《廣西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對整個林業行業進行了合理的總體規劃。但是,由于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的差異性,從長遠的目標出發,本市應該結合廣西總體規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5年或10年的發展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土壤、水熱等環境條件決定著桉樹人工林的經營效率,如果在不適合的土地種植,六年桉樹人工林每畝出材量有可能不到4m3。因此,對本市各個地區進行合理的規劃,不適應種植桉樹的,就堅決不種。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本市桉樹人工林經營效率,提高林農收入。
本市桉樹人工林結構簡單、品種單一,生態系統穩定性差,生物多樣性少,抗干擾能力差。因此,本市桉樹人工林必須進行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和模式,如實行“桉樹+木薯”、“桉樹+甘蔗”、“桉樹+花生”、“桉樹+柱花草”、“桉樹+山毛豆”、“桉樹+桂牧1號”、“桉樹+扶芳藤”、“桉樹+金銀花”、“桉樹+雞骨草”等桉樹間作模式,不僅可以增加生物多樣性,也能提高桉樹林的綜合效益,增強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能力[2]。
3.2 建立健全病蟲害防治體系
大力推廣使用安全、高效、綠色防控手段來防治病蟲害。在病蟲害的高發期,認真開展病蟲預測預報和林間調查,重點監測桉樹人工林病蟲如桉小卷蛾(Strepsicrates coriariae Oku)、銅綠金龜子(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等,嚴格把握防治最佳時期,確保防效;做好病蟲害防治的準備工作,擴大飛機噴藥(簡稱飛防)防治面積,發揮航化作業優勢。堅持地面防控與飛防相結合,做到全面防控無死角,確保防治效果。
3.3 建立健全林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保障體系,提高林農生產技術與管理經驗
桉樹人工林生產活動有復雜的生產工藝,由很多亞系統構成。其中,生產社會化服務保障體系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林業生產經營效率[9]。本地區的林地基本上處于比較邊遠貧窮的山區,該地區的林業生產者受教育程度比較低,文化素質不高,不具備先進生產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因此,建立與完善生產社會化服務保障體系對速生豐產林的生產經營具有重大意義,直接影響它的生產經營效率。例如,在林業院校的指導下創建生產技術傳授體系,有益于提升林業經營者的生產技術,繼而提高林業生產效率;在相關部門的組織下,建立速生豐產林服務和木材市場咨詢系統,有益于林業經營者實時、準確把握林業市場信息,從而提高速生豐產林生產經營效率。
3.4 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林業生產活動是一種初期投入比較大,且投入次數比較多的生產行為。通常,投入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3]。因此,為了保障速生豐產林生產經營的效益,提高林農的收入,應當 加大力度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為林業生產保駕護航??梢詮囊韵氯齻€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引進外資,為國際林業公司進入本地區開綠燈;第二,精簡林業貸款手續,鼓勵銀行進入林業生產領域;第三,整合資金,把部分林農或其他經營者的閑散資金整合在一起,積小成多,投入林業生產。
【參考文獻】
[1]周澤建,朱麗清,鄧利,等.尾葉桉落葉水提取液對走馬胎幼苗生長及生理生化的影響[J].浙江林業科技,2017,37(4):60-65.
[2]黃國勤,趙其國.廣西桉樹種植的歷史、現狀、生態問題及應對策略[J].生態學報,2014,34(18):5142-5152.
[3]周澤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速生豐產林經營模式的影響——以廣西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7,37(1):18-24.
[6]裘菊,孫妍,李凌,等.林權改革對林地經營模式影響分析[J].林業經濟,2007,29(1):23-27.
[7]銀小柯.不同經營模式下福建林農林業投入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2:46-109.
[8]黃永飛.安吉縣林地規模經營模式研究[D].臨安:浙江農林大學,2013:28-45.
[9]石榴紅,張時淼,王碩.論林權改革對林業經營模式的影響[J].知識經濟,2013(17):102-103.
[10]胡銳,宋維明.我國集體林區速生豐產用材林經營模式分析[J].世界林業研究,2011,24(1):56-59.
[11]朱素蓉.我國農業企業化經營模式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09.作者簡介:蘇建欣(1990—),男,廣西貴港人,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森林經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9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