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職業能力的國際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前進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不同國家之間交流合作的加深,市場經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這也對中職院校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國際商務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關 鍵 詞] 職業能力;國際商務;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230-02
我國企業在與其他國家開展經濟貿易往來時,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在溝通交流時會遇到許多困難,有可能會影響企業之間的貿易成果。國際商務專業的人才具備了國際貿易業務全流程的實踐操作能力,就可以成為不同國家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幫助企業完成經濟貿易合作,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求,促進企業的健康高效發展。仔細審查我國目前中職院校中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學成果不難發現,其并不能滿足社會對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雖然很多院校在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學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教育資源,但是反饋回來的效果并不突出,特別是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掌握比較差。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職業能力,提高國際商務專業的教育教學,就需要基于學生職業能力構建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我國當前國際商務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中實踐教學設計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的中職院校都提高了實踐教學在教學中所占的比重,重視實踐操作的能力培養。中職院校的這一措施既滿足了社會對于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但是從學生的綜合能力反饋結果來看,當前中職院校中實踐教學的課程依然是以教授理論為主,學生實踐操作專業技能的課程比較少。在這種實踐模式的教學下,既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不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
(二)實踐教學中的配套教學實踐資源不到位
為了提高國際商務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首先是建立實訓基地和各種模擬實驗室,然后按需購買先進的計算機、實訓設備及器材等。這兩部分的支出就占到了資金花費的大部分,剩下的能夠投入實踐教學模式、實訓課程項目設計和開發上面的研究經費比較少了。實踐教學中的教學體系、教學方法并沒有及時做出調整,與先進的實訓基地不能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國際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就是學生面對最先進的計算機和各種實訓軟件,卻只能進行某些簡單課程的練習,實踐操作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教學效果達不到所設定的預期效果。
(三)國際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完整
通常情況下,完整的教學實踐體系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實施方法、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和管理。同時,實踐教學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并不是毫無關聯的,而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對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應當認真對待,嚴格要求教育教學。在現階段中職院校的國際商務專業實踐教學中,這一教學體系并不完整。對體系中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以及評價機制沒有足夠的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檢測,對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檢測都沒有一個科學的量化的評價機制,這會導致很多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不用心、教師不盡心。
(四)實踐教學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不足
當前的國際商務專業教學中,教學重點仍然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和需求。學生對于專業的發展和前景了解不深入,缺乏對自身職業能力培養的認識和規劃。教育教學與社會需求有所出入,學生既不能了解未來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沒有系統的認知。也就是說,國際商務專業的教學實踐模式中沒有重視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實踐課程的設置沒有整體性和一體性,與專業發展、社會經濟發展聯系不大。高效的教學實踐模式中,教學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社會對于國際商務專業的知識技能有哪些需求、未來專業以及人才的發展,也能夠為學生搭建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平臺。
二、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國際商務實踐教學模式創新
(一)實現實訓、實踐的教學模式多樣化
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聽講為輔。在國際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學法、手工制單、課堂討論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課堂效率低。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項目驅動法與游戲教學法等,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必須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時必須要把國際貿易業務的工作流程和各個環節業務技能作為課程體系構建的核心內容,不能偏離教學目標。
1.模擬仿真平臺SIMTRADE項目化實踐教學法
SIMTRADE是當前社會中比較通用的國貿軟件平臺,學生可以在此模擬真實的國際貿易流程,熟悉和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SIMTRADE項目化實踐教學法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項目開始前的準備工作,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外貿公司內參觀,熟悉和了解實際的國際貿易工作流程后,再去熟悉軟件的界面窗口、操作環境等。第二階段就是項目的模擬操作。學生分組練習,每一小組內由學生扮演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自己注冊進出口公司、完成交易。小組內部成員完成幾次交易后再一次輪換角色進行練習。第三階段對項目進行評價和反饋。模擬中完成不好的部分和同學進行重新練習。 2.鼓勵學生參加知識技能大賽
國家為了鼓勵國際貿易專業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組織開展了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大賽(POCIB0)。在此大賽中,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參賽,被設置成不同國家的商人,通過電子郵件溝通交流。通過參賽,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國際貿易專業的職業需求,了解進出口價格核算對產品利潤和財務狀況的影響,各種單證填寫的正確性和規范性、合同簽訂以及履行的重要性,也可以培養隊友之間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感情。
(二)建立階梯式遞進的實踐教學模塊
國際商務專業的知識比較多也比較復雜,學生在日常的學
習和實踐中容易出現混亂,將實踐教學進行階梯式教學,既能夠滿足教學目標,又可以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根據專業的課程內容和專業的職業技能要求,把實踐教學分為認知能力培養、專業技能培養、專業綜合技能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仔細規劃每一個層級的實踐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技能。如在專業技能培養部分,就需要設置各項技能訓練任務:進出口商品價格核算、商務談判技巧、外貿函電書寫與國際結算實訓等。
(三)構建完善的多層次立體實踐教學體系
在國際商務的實踐教學中構建多層次的教學體系可以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和更有針對性。
1.驗證性訓練和技能性訓練
學生在課上學習到理論專業知識后可以利用實踐教學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并訓練所學知識,如訓練手工制單、案例分析、模擬交易等,鞏固課上所學,增加自己的知識技能。
2.綜合訓練
所謂綜合訓練就是指包含了專業內的多門專業課程,如國家貿易綜合實驗中就包含了國際市場營銷、外貿函電、國際結算、國際貿易實務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學生通過這種綜合實驗可以把這些知識串聯、總結,提高了自己的知識技能。
3.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便于學生的就業?,F在的合作模式一般分為“訂單式培養模式”和“頂崗式培養模式”?!坝唵问脚囵B模式”指的是企業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同學校簽訂培養協議,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绊攳徥脚囵B模式”是指學生在學習完專業的理論知識后,走進企業參與實習工作,了解企業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四)完善國際商務實踐教學管理、考評與監督機制
如同前文所述,現在中職院校國際商務的實踐教學對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教師的教學責任心不重。因此,在構建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時,要健全和完善教學實踐管理、實踐教學考評與監督機制。
教學管理、考評與監督針對的目標不僅是學生也包含教師。對教師來說,鼓勵教師進入實際企業中考察、交流或者兼職,增加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技能儲備,同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學的監督考核制度,督促教師在工作中認真教學、為人師表。對學生來說,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鼓勵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期末考核時不要僅僅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要考查學生每個知識模塊的理論與操作情況,最后把成績綜合起來。
三、結語
隨著“一帶一路”和經濟多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會更加頻繁,同時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國際貿易專業既要求學生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也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本文提出了在基于職業能力下的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模式,希望能夠提高國際貿易專業的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演莉,基于職業能力的國際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5(7).
[2]譚立群,鄧麗娜.基于國際的航務技能的創新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1(6).
[3]顏宏亮.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國際物流課程改革初探[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4]李冬梅.創新能力導向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會計之友,2011(1).
編輯 陳鮮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