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升英語學習的動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由于語言環境的生疏,學起來難度不小,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使學生成為了學習英語的人心人,英語學習的動力就會大幅提升。
關鍵詞 英語 學習動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學習動力是由情感因素因構成的。情感因素屬非智力因素范疇,英語教學中,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情感于英語學習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在學習過程中要占70%,智力因素占30%,就是天才人物,華羅庚也說過,所謂天才就是一分智力加九十九分汗水。為什么愿意流汗,那就是有非智力因素的支撐。非智力因素有興趣、動機、信心、意志、毅力,這些就構成了產生學習動力的推動器。興趣怎樣產生,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來于需要。小學生對英語的需要感很薄弱,所以首先要強化需要感。薄弱的原因,一是周圍的英語環境缺乏,二是對英語在未來的運用前景看不清楚。英語環境是客觀存在的,表面上使用英語的人幾乎沒有,但只要深入了解,卻是在不斷地使用。所以要強化小學生對英語的需要感,一是宣傳英語運用的美好前景和急迫性,二要用素質教育的開放式,發動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營造英語氛圍。為什么要進行社會調查。素質教育強調“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些素質中除了知識素質還有思想文化素質,適應未來社會并推動社會前進的素質。何為生動活潑的形式,即可以使學生喜聞樂見,能激起學習興趣的形式。這些形式通常有講英語故事,唱英語歌,搞英語表演,進行社會調查等。在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中,社會調查既能全面發動學生參與,又能從國家發展的形勢中去感受英語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學生產生自我體驗而激發學習興趣。英語使用情況的社會調查,教師應指引方向。有個英語老師開展的社會調查是這樣的。比如學生走出了學校,在家庭,在公交車上,在車站碼頭,在旅游景點,在工廠,在本地大型集體活動中,等等。去發現英語交流或單方面使用的情況。對這項活動,小學生們是十分感興趣而且十分投入的。因為小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好奇,好探索。老師有號召,有布置學生就有行動。調查結果紛紛呈上老師案頭。調查現象1,眉山首次國際櫻花節,在櫻花園里擁有世界各種櫻花品種。參觀者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還有若干外國人。外國人中有東南亞人,有歐州人,有美洲人。這個小學生聽著他們用英語交談,而自己一句也聽不懂,要是能聽懂該多好,要有能用英語與外國朋友交談又該多好??!看,那位金發碧眼的法國女郎,抱起一個中國孩子逗他樂,多么友好而動人的國際情誼,而中國媽媽就是眉山當時人,面對著她的英語問話,只能意會而不能回答,多么遺憾。要是我學會了英語,我一定要為我們家鄉人民爭光。把我們家鄉的優越性統統講給外國友人們聽。今天的調查,使我感覺到,英語并不遙遠,它就來到了我們身邊了。調查現象2,有一天,我去城里一個公園里游玩。來到一個竹樹環繞的一排凳子旁,有幾個學生在那里互相考英語。見我們來了,很歡迎我們這些從農村來的小學生弟妹。我問他在學英語嗎?他們問答是的。自我介紹他們已是初中生了,他們原以為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單詞、短語、句型和英語功能的習慣用法,就能用英語表達語言了??墒遣恍校€需要大量的表達練習。復述課文就是練習方法之一。我聽見他在交流復述的心得。一個說,一篇課文大長,我采用學習語文的復述方法。就是把課文分段,每段再分層,用簡短的英語句子概括段意、層意。記住了整篇的幾個段落段意,每段的層次層意,再連起來復述,這樣復述得多了,語言表達就會見成效。我贊揚他們真用功。他回答說不用功學習英語要落后時代的。這是老師講的,也是正在上大學外語班的姐姐說的。我也沒有體會。那天我在公交車上,車每到一個站都要用漢語和英語提醒乘客,到了什么站,下一站是什么站。車上有一個西方人問我一件事,但我聽不懂他的英語,擺擺手,他馬上用漢語問我“下一站是三蘇祠西,三蘇祠是公園嗎?”我才回答他是有名的國家級公園。我的心咚咚跳個不停。一個西方外國人既懂英語又懂我們國家的語言,年紀比我大不了多少?而我卻不能用英語回答,我真慚愧,沒有為中國人爭說。在當今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中國學生怎么連英語也不會說呢?于是我決心學好英語,能用英語與外國友人交流。所以我們幾個同學一有空就來這竹樹環繞的清靜地方練習英語口頭表達。我們互相檢查,共同進步。我們還從老師那兒拿了很多英語對話題。分甲乙二人,一問一答。我們組織竟賽。二人問答,第三人評分。輸了的罰唱一首英語歌,我們既學習了英語,又享受了快樂。我們聽了他們的介紹,也決心向他們學習。努力學好英語,我們也感受到,學習英語應有緊迫感,這是世界形勢逼人??!我這時才理解了老師的那句話,別看現在英語還運用不廣泛,再過一些年,不會英語就不能暢行無阻了。
評析:以上社會調查,說明了一個問題。只有素質教育才能出現這種生動局面。因為應試教育是搞注入式,搞課堂中心,搞教材中心,搞教師中心。學生學得被動,興趣得不到激養,學習動力得不到提升。素質教育打破課堂中心,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走出課堂。打破教材中心,社會的英語現象就是活教材,這是在書上找不到的。素質教育是開放式教學,在教室里學習書本知識,號召他們去社會印證書本知識,感受學以致用的快樂。也去感受學到用時方恨少的反激勵作用,從而提升英語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 劉解軍.新課程改革評價與新標準解讀分析實用全書[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