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導學案”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其學習能力的強弱。借助“導學案”開展“導學探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研究表明,科學設計“導學案”、巧妙設計微課、科學布置學習任務、合理設置評價目標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能力與自我評價能力。
  關鍵詞:導學案;學習能力;策略
  作者簡介:劉鈺芬,廣州市增城區東方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廣州 5113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3-0052-03
  “導學探究”是近幾年廣州市增城區東方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我?!保┐罅Τ珜У母咝Ы虒W模式。但是,由于教師業務水平、教材難度和學生學情有所差異,所以已有的方法經驗不能照搬照抄。筆者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斷實踐后發現,在英語課堂實施“導學探究”教學模式過程中,注重“導學案”的合理設計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使課堂教學收到良好的效益。
  “導學案”是由教師依據新課程標準集體備課,結合教師個人教學風格和學生學情編寫的學生學習方案。教師將“導學案”于課前分發給學生,指導學生學習。當前,中職英語課堂廣泛采用導學案輔助教學,究其原因,是因為導學案能引導學生自主開展課前預習、高效投入課堂合作、合理進行課后評價,能有效推動“教師導,學生學”學習模式的開展。
  借助“導學案”開展“導學探究”教學時,如何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評價歸納最終提升其學習能力是我們開展“導學探究”教學與研究的關鍵。
  一、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現狀
  1. 習慣被動聽課,學習動能不足。由于學生習慣了“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課前很少會自主預習,甚至根本不會預習教學內容,課堂上僅僅是教師從頭至尾的講,學生按部就班的學,學生缺乏自覺學習的主動性,學習完全處于被動狀態。
  2. 個體學習普遍,合作探究欠缺。多數中職學生認為學習是個體行為,加上他們英語學科基礎知識薄弱且缺乏英語學習興趣,所以學生總是處于孤軍作戰(個體學習)的學習狀態。當教師布置課堂合作探究任務時,學生大多無法融入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活動,不敢開口,更不知如何與他人合作。
  3. 自我評價生疏,自我定位模糊。自我評價是學習進步的階梯,但由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意義認識不足,存在著消極的學習思想,他們不懂得也不善于自我評價,學生不清楚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關鍵,亦是中職英語教學的一大難點。
  二、提升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策略
  如何改變上述現狀,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煥發學生學習的新面貌。筆者認為教師應摒棄低效課堂教學模式,投身到創新且高效的教學模式中,改變教學方法,科學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和自我評價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 巧妙設計微課導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未能如教師預期自主完成預習任務,只有少數學生會通過粗略的閱讀來預習新課內容。這是因為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缺乏明確的引導,學生無法獲取具體的預習任務,導致自主學習成一紙空談。
  在中職英語基礎模塊一Asking and giving directions的導學案設計中,筆者制作了“問路指路”的微課,并將其以二維碼的形式發送給學生供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該微課由中外學生對話引出本課學習重點—— giving  directions的常用表達,turn right at the sight of teh bank,turn left at your right hand,walk along the road until you find the hospital 等,隨后拓展出asking directions的句式,Excuse me,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library?并制作了guessing game的動畫游戲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指出Mary要去的銀行、學校、書店和博物館分別該怎么走,要求學生用所學的句式表述出建筑物的實際位置。微課視頻結束后,筆者要求學生在導學案的課前自主學習部分寫出問路和指路的5個重點句型并進行背誦,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對同學進行隨機提問,檢查學生的背誦完成效果。
  通過抽查,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課前學習微課對課堂學習內容有整體的了解,并能自主學習問路和指路的常用句式。
  2. 合理設計學習任務,提升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偶爾會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然而,由于缺乏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只是圍成一組,對學習內容的討論也只是蜻蜓點水,大部分小組合作學習時間,學生都是在談學習以外的內容。教師無法關注所有的合作小組,未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導致小組合作學習多是流于形式。
  為改變這種現象,筆者嘗試運用“導學案”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筆者以執教的2017級某班為例,將42人分成7個小組,每組6名學生,皆由2名A層優等生、2名B層中等生和2名C層學困生組成,并結合成績和課堂表現選出小組長。在導學探究合作學習時,教師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難度各異的分層探究任務。如Chapter 6 Housing的寫作任務—— Monthly Budget,筆者設計了三個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任務一:月預算的常用詞匯,各小組討論寫出10個常用詞匯的中文意思并背誦掌握,A層學生需掌握10個,B層學生掌握8個,C層學生掌握6個,小組長記錄組員的掌握情況,課后反饋給老師。任務二:月預算的寫作句型,①做預算的原因:I want to/ am going to;②在某方面花多少錢:I am going to spend ... on ...小組成員通過分析例句I am going to have a trip in Beijing和I am going to spend 100 yuan on transportation,補全句子練習,然后教師要求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別派代表寫出3/2/1個句子。全班同學與教師一同批改,并對表現突出的同學進行表揚鼓勵。任務三:看圖寫作,此任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生根據圖片信息Food ¥300、Transportation ¥200、Phone ¥100及Books ¥100寫出50字左右的短文。A層學生要求完整表述四幅圖片并至少使用三個連詞寫出文章;B層學生要求大致寫出四幅圖片的主要信息;C層學生要求任意寫出兩幅圖片的信息。小組內的A層學生批改B層學生的作品,B層學生批改C層學生的句子,A層學生的作文交由教師批改。
  如此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導學任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以優等生帶動中等生,中等生促進學困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學生由于學習難度大而無法投入課堂學習的情況,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與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3. 科學設計評價指標,提升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后通常沒有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從而無法對自身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而教師對學生自我評價也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學生上完一節課后無法對其學習策略做出及時、合理的調整。以Chapter 6 Housing閱讀任務的課后自我評價為例,筆者設計了self-check自我評價表(見表1)。
  學生依據教師設計的評價指標回顧課堂學習過程,從正確使用常用月預算詞匯、掌握支付方式的表達、了解如何編寫月預算表、掌握閱讀技巧四個維度進行自我評價。評價標準設有五個檔次,分別是Excellent、Very Good、Good、fair和Poor。
  通過學生課后對monthly budget的課堂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教師了解到大部分學生的詞匯掌握比較扎實,部分學困生只能記住少數詞匯且發音不準。閱讀技巧是全體學生相對薄弱的環節,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設計評價指標,引導學生學會評價、樂于評價,提升學生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能更清楚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教改,提高教學效益。
  “導學探究”作為我校英語課堂普遍應用的教學模式,不僅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自我評價三個方面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更能提升學生的感知與遷移、識記與分析等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 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責任編輯  陳  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5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