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軟管理的原則與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班級軟管理,是一種情感化的人文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導下,以人文情感,實行“以人為本”的教育方法。本文通過闡述課堂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強調課堂軟管理的重要性。
【關鍵詞】班級軟管理;原則方法
班級管理是教育的基本管理。斯賓塞指出:“請記住,你應該是一個能夠發展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希望他人管理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課程是學生展示個性和才能的舞臺。”因此,在課堂管理過程中,我們必須將這個階段歸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筆者認為在現代的班級管理中,條條框框的硬管理固然必要,但班級的軟管理更具人文性,這是一種反映“以人為本”的管理方法,只有這種情感的軟管理才能創建一個自律、有凝聚力的班級群體,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更好地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
一、班級軟管理的原則
1.激勵性原則
在課堂上,應根據班級和學生的特點制定某些獎勵措施。只有合理的激勵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上克服部分同學的惰性,發揮同學的積極性,促進班級的健康發展。為此,作為班主任,你可以召開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來分析現有問題,同時,制訂出班級的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并對完成目標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質獎勵,實踐證明,此類激勵措施對促進整個班級進步能起到推動作用。
2.示范性原則
學生對于老師的“親”更多的是來自老師自己的行為,教師的行為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學生將“做出”教師的行為。在我們的教育和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班上的學生總是受到老師的影響,特別是班主任,這是長期教育和教學實踐逐步融合的結果,就像孩子一直受父母的影響一樣。同樣,在課堂上,老師要樹立一種正義、正直的形象,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一定要做到,如要求學生講究衛生,那么,老師就應注意自身的整潔形象,包括自身的穿著、打扮、日常行為等。
3.民主性原則
班級管理的任何工作都要從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必須以人為本去思考,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班級軟管理的民主性主要體現在:第一,班干部必須由民主選舉產生;第二,班級管理制度由師生共同制定,廢除以往老師說了算的做法,自己制度自己訂,不執行就等于自己打自己嘴巴。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管;第三,師生平等相待。這種對教師的平等主要體現在自我批評的勇氣,謙虛接受意見,真正成為學生的好老師和朋友?!叭藷o完人,孰能無過?”相反,你能勇于承擔責任,學生更能接受你,更能親近你,同樣,對每一位學生都需一視同仁,要公正、公平、公開處理班級任何問題,哪怕是學生屢犯的一些錯誤,也要耐心教育他們,千萬不要動不動就處罰或處分,那樣只會讓學生更加遠離你,工作更難開展。
4.實踐性原則
對于學生的問題,我們不僅要看表面現象,還要看問題的本質。不能只指出問題,還要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不要只聽取課堂反映的情況,而是實地了解。到課室、到食堂、到宿舍去走一走,轉一轉,掌握第一手資料。如,針對學生課堂效率不高的情況,教師應深入到課堂中去,認認真真地聽幾堂課,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他們,讓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又如,針對學生反映伙食差問題,不要馬上發表看法,而是親自體驗一下,到食堂去就餐,和同學們隨便聊一聊、談一談,發現問題,并且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話,學生會佩服你,會親近你。
二、班級軟管理的方法
1.故事啟迪法
眾所周知,教會一個人掌握知識、擁有學問難,要教會一個人學會正確思考人生、擁有高尚的心靈、掌握人生哲理并走向人生的卓越更難。怎樣能讓學生擁有這些本質的東西呢?我們不妨仿效一下著名的哈佛大學的做法,用一些勵志的哲理小故事來啟發學生。于是,筆者就通過網絡搜集整理了一些針對蘊含大道理的小故事,利用班會課、晨會課講給學生聽,并和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感受,這樣,小故事中的哲理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如針對學生癡迷電腦、游戲等問題,我們可以講一講《土撥鼠哪去了》的故事,讓學生識別目標,明確方向,更專注于學習。另一個例子是,為了教育學生互相幫助,我們可以講述一個關于《瞎子和瘸子》的故事。為了教育學生不要忽視小問題時,我們可以講一個《釘子》的故事等。
2.感化法
所謂感化法,即通過語言、行動或事實等來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之逐漸發生思想改變的方法。感化法重點突出一個“感”字,首先要想方設法引起學生內心的激動,產生一種良好的自覺、自新、自尊、自強的心理反應,進而使之產生感激、感悟、感慨、感奮之情,達到“感而化之”的教育效果。如,針對學生貪圖享受、無心向學等情況,筆者組織學生到福利院、孤兒院體驗生活,體驗家庭,讓學生沉浸在春雨的情感中,并在愛與悲傷中反省自己。還有一個例子:班上有一女生,在一次稻谷收獲季節時,她要請幾天假回家幫忙收割,筆者沒有批假,她就在筆者面前哭。當時筆者心里非常矛盾,若批準她請假,一回就是幾天,耽誤了她的功課;若不批準,她確實也是出于孝心。于是筆者就想出一個辦法,決定利用星期六、星期日去她家收割水稻。她見筆者這樣做,就沒有請假回家,反而更認真學習。
3.參與法
俗話說:“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實行班級軟管理,其實就是一個教育學生、塑造學生、鍛煉學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做到師生共同參與,我們的教育才完美。行為科學的動機理論認為,當人們從事某項工作或開展活動時,他們都有參與感,他們都希望自己有一定的發言權和自主權。在這種意識下,學生的某種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更好地融入班級管理當中,成為“管理者”。在班級管理中,筆者實行的是精細化管理,使每一位學生有權參與到班級的各項管理當中去。如,在我們班就有課間紀律管理員、講臺管理員、圖書角管理員、門鎖管理員、教學平臺管理員等。別小看這些管理員職位不大,但作用可大呢,能夠將班級事務細化,關鍵能夠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
4.情感交流法
沒有溝通,就沒有教育;沒有感悟,就沒有情感。走進學生的心靈,與每個學生成為朋友,讓他們尊重老師,喜歡老師,了解老師。筆者曾經這樣做,覺得效果還不錯。利用課間和學生一起游戲,談笑;利用午餐時間與學生交流并了解情況。利用放學后的時間和學生談心,交流……學生生病了,筆者組織學生去看望他,輔導作業;當學生違紀時,筆者會冷靜下來,了解情況……用照片和錄像來記錄下我們的每一次活動。有歡笑、淚水、喜悅、委屈,都在筆者的鏡頭下一一被記錄下來。通過班會或是其他活動課,我們一起欣賞,一起回憶……在這種親密接觸中,無意識地縮小了與學生的距離,增進了師生的情感。
在教育工作中,正確運用好班級軟管理手段,“情感”因素是至關重要的。在硬管理的要求下,我們強調鐵面無私,作為班主任這是必須堅持的。但在軟管理理念下,就必須有情感化的思想交流,營造出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才能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育,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級。
參考文獻:
[1]魯家寶.討論·激勵評估[J].小學和中學教師培訓,2004(2).
[2]張南峭.班主任工作手冊[M].中國和平出版社,2002.
[3]郭毅.班級管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米靜.談班級管理原則[J].中外教學研究,20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