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育”特色幼兒園的探索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廣州市白云區匯僑中心幼兒園是一所白云區教育局主辦的全日制公辦幼兒園、廣東省一級幼兒園,近年來圍繞“匯自然美·育快樂人”的辦學理念,創建“自然美育”的辦園特色,科學管理,內煉功力、外樹形象,教育教學特色逐漸彰顯,幼兒園穩步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特色課程;自然美育
廣州市白云區匯僑中心幼兒園是一所白云區教育局主辦的全日制公辦幼兒園、廣東省一級幼兒園,近年來圍繞“匯自然美·育快樂人”的辦學理念,創建“自然美育”的辦園特色,科學管理,內煉功力、外樹形象,教育教學特色逐漸彰顯,幼兒園穩步發展。
一、溯源自然,心系兒童,完善辦園理念
匯僑中心幼兒園地處的匯僑新區,東臨白云山、南瀕流溪河的支流增埗河,自然風光優美、依山傍水。這里曾經集居著較多的港澳同胞和華僑,逐漸形成了中西文化交匯的局面,“匯僑”的名字即由此而來。尊重歷史、順應自然,讓幼兒園“匯”聚和積淀了包容多元、敬畏自然、遵循規律、和美快樂的辦學文化。
我們認同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環境,環境即教育”的教育理論,結合幼兒園的實際,確立了“匯自然美·育快樂人”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自然美育”在幼兒教育領域的創新運用和深化發展,順應兒童自然天性,走進自然懷抱,借助自然媒材,踐行“道法自然,師法自然,取法自然,得道自然”的學前教育理念,確立“愛并追隨·悟并成長”的教風和“快樂尚美·和美共生”的園風,致力于培養“自主創新·快樂尚美”的健康兒童。以“自然美育”為引領,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歷體驗為出發點,以培養快樂尚美健康兒童為目標,逐漸形成了獨具匯僑特色的“自然美育”幼兒教育實踐體系。
二、根植自然,創設環境,凸顯美育特色
我們重新進行了VI系統設計,園所LOGO標志恰到好處地詮釋了“匯自然美·育快樂人”的核心訴求。
我們緊緊圍繞“自然美育”的特色,讓幼兒園的辦園條件日益完善和充足,園所更適宜孩子的成長,更接近自然、體現自然。我園充分利用兩個園區的區域優勢,著力打造美育環境。紫薇園區側重簡歐風格文化建筑的元素,顯得大氣、開放、包容,體現國際視野;匯僑園區則融入自然現代風格打造,秀氣、清新、靈動,彰顯藝術情懷。兩個園區都充分利用自然物創設室內外游戲一體化的環境,如,“植物生態探究園”“涂鴉區”“種植園”“沙水探究區”“木工區”“自然媒材拓印區”“自然生活體驗區”、自然媒材創作區、動物探究園、自然交通城、大型玩具區、足球場、羽毛球場等,讓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時時與孩子相伴,讓石頭、貝殼、棉布、樹枝、泥土、果實等都成為創意的玩具。這種獨特的自然環境氛圍,充分調動孩子的感官去感知大自然的神奇,感受自然美的體驗,讓孩子得以在與真實生命的互動與對話中滋養心靈、感受生命之美,為“自然美育課程”的實施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三、人本自然,打造團隊,彰顯和美品質
1.制度建設,以人為本
幼兒園大力倡導“讓美麗成為一種習慣;讓制度成為一種底線;讓快樂成為一種常態”,修訂編撰《教工手冊》和《制度匯編》,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考評體系,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我們以“快樂尚美·和美共生”的園風為基點,建立起幼兒、教師、家長的日常行為規范,促使整個團隊從內心產生文化認同,提高全體教師的政治站位,鼓勵其做有使命的教師。近年來,由黨支部和工會牽頭,先后組織了“崇尚美麗、從我做起”“我的教育故事”“愛與責任”“爭做四有好教師”“文明禮儀比賽”“感恩有您”等主題系列活動進行師德建設。每學期開展師德考核,與職工簽訂師德承諾書,讓良好師德在幼兒園扎根開花。教師以身作則,將尚美的禮儀貫穿于孩子的一日生活,如,問候、擁抱、餐前感恩、離園回顧等,幼兒園的教育價值得到弘揚。
2.保障待遇,和美共生
薪酬福利體系關乎著員工的切身利益。近年來根據省優質幼兒園保教隊伍設置要求及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我們堅持進行工資改革,大幅提升員工薪酬福利待遇,包括上調臨聘員工的基本工資,上調崗位津貼,增加安全獎、節日慰問金等。這些舉措讓員工感受到了幼兒園管理的人性化,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只有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才能獲得自身發展。
3.研訓自然,促進專業成長
從“自然美育”辦園特色出發,幼兒園初步建立了研訓常態化--形成運作機制;評價激勵化--形成反思機制;交流成果化--形成總結機制的園本研訓機制,通過申報廣州市《指南》實驗園,開展“四結合”園本培訓工作,即園內和園外相結合、專業知識和綜合素養相結合、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書面交流和語言交流相結合;鼓勵教師擬定與幼兒園發展相適應的個人發展規劃;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高一層次的學歷培訓,參加繼續教育學習,設學歷達標獎和職稱獎。創造條件,支持教師外出參觀學習;邀請名師工作室、陽光教研室、恩慈教育機構、廣州市少年宮的專家來園指導,開展“優化幼兒一日生活的組織”“主題與區域活動的融合”“自主游戲的開展”“運用自然媒材開展拓印版畫”的專項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道法自然,開發課程,體現園本特色
幼兒園秉持自然美育的特色和“道法自然(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師法自然(遵循自然規律)、取法自然(利用自然媒材)”的教育理念,引導幼兒通過直觀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來認識外部世界,習得經驗。
1.完善“自然美育”課程架構。我們以幼兒發展為本,確立“以自然之美育德,以自然之美健體,以自然之美啟智”的取向,構建共同性課程和特色項目課程。共同性課程就是基礎課程,在保證幼兒五大領域基本發展的課程里,我們以《幼兒園整合課程》為藍本,細分為生活活動、游戲活動、體育活動、主題學習活動。這四大活動貫穿于幼兒一日活動,整合了生活、游戲、體育和學習等多種活動類型,涵蓋五大領域,促進孩子全面發展。而作為幼兒園個性化的特色項目課程,則包括自然媒材拓印活動、親子親自然活動、快樂活動日的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我園“自然美育”辦學特色的自然媒材拓印活動,即是在傳承幼兒園原有的版畫特色課程的基礎上,依據辦學理念建立起來的特色課程。 2.借助有效途徑,實施“自然美育”課程
?、僮尛h境說話。我們借助環境的語言,讓孩子在一日生活環節中培養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在環境創設中,我們不僅注重材料的充足性,更關注材料的質感,選擇供應各種不同的雕塑、陶藝、自然材料、生活材料等。
?、趶囊延薪涷灣霭l。我們嘗試在主題探究活動中,教師順應幼兒好奇、“好動”的天性,以問題為導向,引發他們自主選擇材料和同伴,充分操作、探究,重復已有經驗,建構新經驗,體驗“得道自然”的快樂。如小班主題《汽車叭叭叭》,幼兒具備乘坐公交車的生活經驗,師生共同創設了“公交車”的角色游戲環境。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玩具車子,車輪上有著不同的紋飾,教師生成了《車輪滾滾滾》的拓印教學活動。
?、弁卣棺灾饔螒虻臅r間和空間。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高標準實施《廣東省幼兒一日生活指引》,不僅滿足幼兒每天連續游戲時間不少于1小時,而且為幼兒創設了充分的戶外自主游戲環境,在游戲中釋放兒童生長的力量。如在“樹枝”探索活動中,我們給予幼兒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幼兒解放大腦,大膽去觸碰,去玩,去探索。他們自由選擇布條、毛線去捆去扎,自由選擇各種顏料去涂去抹,于是慢慢地,“樹枝”在幼兒的手中有了新的生命,晾衣架、篝火爐、高樓大廈、亭臺樓閣開始誕生,作品琳瑯滿目,幼兒創造的力量不容小覷。
?、芤哉n題研究帶動。幼兒園《運用自然媒材開展幼兒拓印版畫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專注于特色課程實施,并于2016年立項為廣州市教育學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十三五”課題。我們將版畫引入幼兒園藝術教育中,融畫、剪、拼、貼、壓、印等技法為一體;整合藝術、科學、健康、社會等多個領域,體現生活性、游戲性、探索性、人文性等特征。
3.探索課程評價,保障課程順利實施
課程評價是課程實施和完善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將幼兒園課程的實施評價與幼兒的發展評價有機結合,把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幼兒的身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對課程實施過程,我們從創設教育環境、設計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以及活動中與幼兒的互動三方面評價教師的教育工作;完善幼兒成長檔案,收集幼兒各領域活動的操作成果,觀察記錄幼兒的活動過程,采用描述性方式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進行評價。對課程實施結果,我們嘗試在反思基礎上的多元評價,采取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幼兒、教師、家長、管理者共同參與評價,并利用評價數據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在促進幼兒和教師整體發展的基礎上,關注幼兒和教師的個性差異,實現“得道自然”。
五、師法自然,保教并重,促進健康成長
秉承師法自然(遵循自然規律)的理念,幼兒園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開展各項安全保教工作。
1. 珍惜生命,安全至上
幼兒園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管理架構和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崗位責任,落實過程管理。重視教職工的安全教育,組織多種形式的講座和實踐活動;定期開展各種演練和安全檢查;嚴把食品關;安全教育常態化,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多年來,從未發生安全責任事故。
2.精心保育,保障健康
幼兒園制定合理的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組織幼兒體檢,對生長發育進行分析、評價;堅持晨檢與全日觀察相結合,做到有記錄、有分析、有措施;執行衛生消毒及隔離制度,由保健醫生專門負責檢查、記錄和總結;設立膳食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及時反饋對幼兒伙食的意見和建議;嚴格執行食品采購、存放、清洗、留樣等制度。辦園以來,幼兒園未出現過大型傳染病蔓延案例。
重視幼兒的心理衛生保健。在教師的活動計劃中制訂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目標;教師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后,記錄下對幼兒的觀察記錄和幼兒的發展個案;保健醫生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篩查,對一些特殊孩子和單親家庭的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
六、聯動自然,資源共享,家園社區共進
幼兒園一直本著尊重、平等、合作、共生的原則,與家長、社區和同行積極互動,形成了一條良性的家園社區共生鏈。
1.重視家園共育,搭建溝通平臺。如,召開家長會和家長委員會會議;每周與家長進行約談;舉辦家長開放日和家長助教活動;開展“親親大自然”春游、秋游等。此外,幼兒園還以《幼兒成長手冊》《家長宣傳欄》、“智慧樹”等向家長宣傳家教知識、科學育兒知識、幼兒園信息。
2.充分利用家長和社區資源,豐富幼兒教育活動。家長來自各行各業,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教育資源。在家長開放日中,我們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師組織活動、家長觀摩”的形式,讓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家長、教師與家長互動起來,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豐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形式。如,特警爸爸向孩子們展示警察的風姿,教孩子們練習站立與行走;做服裝設計的媽媽教孩子們用廢舊物品來做環保服裝;爺爺、奶奶給孩子們講過去的故事……一幕幕精彩的鏡頭,一次次成功的活動,贏得了家長和同行們的好評。通過與家長的互動,也提高了家長們參與幼兒園活動的意識。
社區是幼兒園內外人群的交匯處,是與幼兒園生存與發展最為密切的外部環境。幼兒園充分利用周邊的郵局、大型購物中心、中小學、白云山公園等社區資源環境,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通過一系列的家園社區活動,教育孩子們學會生存,互相幫助,熱愛大自然,保持環境清潔,珍惜勞動成果。讓孩子們養成活潑開朗、熱愛勞動、助人為樂、文明有禮的良好習慣。
七、弘揚自然,梳理經驗,帶動片區成長
作為廣東省一級幼兒園,幼兒園積極發揮著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在市、區、片都樹立了良好的行業形象。近年來,幼兒園為白云區輸送了一批優秀園長:如荷塘月色幼兒園陳慶珍園長、同德幼兒園馮桂香園長優秀園長、景泰一幼陳靜園長等。同時,幼兒園主動為同行開放生活、教學、游戲、體育、特色課程等內容的活動,定期組織新市片、白云區的各項評估督導活動,面向片、區組織骨干教師跟崗學習活動。
近年來,幼兒園成為了廣州市首批《指南》實驗園、廣州市健康幼兒園、廣州市綠色幼兒園、白云區首批特色幼兒園、白云區首批《綱要》實施試點園,成為一所孩子喜歡、家長信賴、社區支持、政府放心、特色鮮明的優質幼兒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