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多元音樂課堂激活學生創意性思維的方法與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旨在描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以創意方式來啟發學生對音樂課積極學習與互動的興趣,探索新奇、有趣的導入,從生活出發,以游戲的方式以及個性展示等多項學生容易接受的創意性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意性思維。
  關鍵詞:激活;創意性思維;方法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2B-0041-03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而音樂課程是以審美為核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對音樂進行感受,培養創造性想象與表現能力。因此,筆者認為音樂課“創新”教學必須對傳統方式進行改革,要努力突破傳統的音樂課教學模式,變程式化為個性化,以創意的設計,開放性、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走近音樂探索與創新,主動地建構音樂經驗,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
  如何進行這種創意性教學?筆者認為,它旨在將學生的生活體驗滲透到音樂要素中,引導學生進行感知,獲得體驗,通過創造性設計,使之成為有形、有聲的行為方式,從而使學生在感知的同時,情感得以升華。把創意教學融入音樂學科教學,就是不斷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同時尊重不同個體體驗與音樂獨立思考的教學方式。對正處于想象思維、創造思維活躍時期的孩子來說,打開創意之門,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確定了目標,筆者開始嘗試以創意的設計,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一、創意導入——“激趣生疑”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創意性教學的第一步,應該是引起學生對音樂的驚奇之感。在教學中,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即某種教學情境的創造似乎已經變成了常規,很難挖掘出新的想法。如果教師能夠創造出新穎有趣的情境來吸引注意力,舊的教學內容仍然可以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創設情境:
 ?。ㄒ唬┰凇靶蜗蟆敝屑ぁ叭ぁ?
  音樂欣賞課上,許多老師有這樣的困惑:如何將教材中經典的音樂作品化為淺顯的知識讓學生在短時間里學習,感受作品表達的意境及情感?其實,賦予作品一定的音樂形象,讓作品“生動”起來,不僅能豐富課堂內容,還能引導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作品,事半功倍。
  在欣賞《嬉游曲》時,為了使學生區分三個不同主題的音樂特點,筆者以“微電影”拍攝為主線創設情境,給學生創設“舞會演員”“小丑”“演奏者”三種不同的音樂形象,加上“時光隧道”、攝像機等道具的輔助運用,使學生快速融入到角色的扮演中,激發他們充分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他們此時此刻在聆聽音樂時,腦海里能不斷聯想與音樂相關的畫面,在老師的引導下能關注旋律、力度等音樂要素在作品中的運用,不斷去記憶主題并展開表演,整個教學行云流水,給予學生豐富的音樂體驗。
  通過層層遞進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深入微電影情境,體會音樂想象的特點,在活躍課堂的同時,也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另外,使學生隨著情境的變化“動”起來,讓所有學生體驗音樂學習的無窮樂趣。
  (二)在“音響”中生“疑”
  引入的原則是“趣”,筆者還可以在內容上突出“疑”。學生產生興趣的同時,通過創設一些奇特的音響效果,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疑問,引導學生到達“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道”的狀態,從而喚起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以躍躍欲試的姿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在進行閩南童謠《落大雨》的配器教學時,筆者并沒有直接拿出樂器讓學生進行表演,而是先為學生播放《快樂谷》的音樂,引導學生聆聽音樂中出現了哪些樂器。聽到這么震撼、富有動感的音樂,課堂馬上活躍起來了,學生不約而同地給了筆者一個明確的答案——大鼓。筆者播放《快樂谷》視頻,大家驚奇地發現,原來是演奏者用許多大小不同的鐵皮箱、塑料桶組合起來,運用鼓槌敲擊它們的不同部位。筆者聽到了無數驚嘆!當他們發現視頻中顯示的并非樂器時,點燃了興趣的火花,有效打開了學生的心靈之窗,在接下來的課堂活動中,學生的配器已不再局限于筆者提供的樂器,他們會自行尋找椅子、珠子、木棒等非樂器來配合歌曲內容、情緒,并通過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巧妙設計一堂課的引入就能使學生起“疑”,疑則思,思則動,學生在產生濃厚的興趣后,會積極地參與新作品的體驗活動,并根據自己的思考大膽嘗試,勇于探索思考,通過生生合作等各種有效的方法去感悟、理解、體驗音樂,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意體驗——挖掘潛能
 ?。ㄒ唬┳哌M生活感受音樂
  奧夫認為,只有來自兒童生活的教科書才是符合兒童本性最自然、最具生命力的東西。教學中,要以日常生活淺顯易懂的觀念來引導學生學習,建立對音樂要素的擴散思考。
  在音長的教學中,筆者以“吹羽毛”來引導學生學習全音符、二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各種時值的長短;接下來,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有哪些動作可以表現這些音符的時值關系。經過思考,學生覺得“打太極拳”很像全音符,“拖地”像二分音符,“鐘擺”像四分音符,“下雨聲”像八分音符。
  可以看到,音樂源于生活,當把復雜難懂的音樂樂理知識巧妙地與生活情境相結合時,不需要語言的表達,學生也能在玩中感受它的有趣,融會貫通地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這才是知識的力量。
 ?。ǘ┯螒蛐问交睘楹?
  從小到大,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游戲。游戲是兒童體驗實踐、掌握生活和學習能力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徑之一。對于最喜歡的東西,他們能做到專注思考、全身心投入、百玩不厭,因此,可將教學中較為枯燥的知識點,用游戲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使他們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認知體會要點,做到事半功倍。如:筆者通過“大杯子、小杯子”的游戲(看到大杯子拍一下,看到小杯子則快速拍兩下;在反復的過程中,老師隨意變換杯子的順序,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通過游戲學習掌握四分與八分節奏型的音響特點);而后,讓學生為兩種不同的節奏型設計不同音響(先僅限于象聲詞→聲勢:通過拍擊身體不同部位而發出的聲響→教室里能夠發出的任何聲響:如敲擊桌椅、地板……→無音高樂器→有音高樂器);然后,將不同的結果適當地加以調整,進行立體組裝,就形成多聲部。如此一來,在僅有兩種音樂元素的情況下,學生通過個性化的排列組合,便集體創造出了全新的音響。   其實許多復雜的音樂知識都可以在老師的精心構思與設計下,把枯燥的練習游戲化,把復雜的樂理知識形象化,把單調的課堂活動化,學生不會有技術上的負擔感,并且能迅速調動參與創造的積極性,深深陶醉在發現與創作之中。
  三、創意展示——培養個性
 ?。ㄒ唬┣纱钗枧_創意展示
  在學完歌曲以后,筆者經常鼓勵學生運用不同形式來表演這首歌曲,有些同學由于不自信、膽怯等多種原因不愿上臺表現,此時,筆者往往會為學生搭建一個寬松、有趣、互動的平臺,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展示。
  在一次教學中,本來應該廢棄的一個大紙箱被筆者派上了用場。首先,筆者將紙箱蓋子取出,在箱底挖一個大洞,然后用兩張桌子將箱子架起來,挖洞處向外,一個別樣的小舞臺便油然而生了。學生看著這新奇的玩意兒都躍躍欲試,由于結構簡單,使他們的表演發揮到了極致。有的運用手指木偶表現跳舞、唱歌;有的把它當成一臺電視機,進行歌詞朗誦、歌舞串燒等真人表演……臺上演員絞盡腦汁,臺下觀眾看得不亦樂乎,一堂精彩展示課形成了。
  (二) 二度創作深化教學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根據音樂的創作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處理,引導學生抓住歌曲特點,從淺到深地感受、體驗、想象和創造音樂。
  如人音版《大家來勞動》的教學拓展環節,為了更好地表現出熱鬧的勞動氣氛,筆者給學生出了一個小主意,為歌曲加入勞動號子的伴唱:請一組學生領唱,其余兩組學生分別用“嗨喲、嗨喲”伴唱,有力的勞動號子聲響不僅能烘托歌曲表現的勞動氛圍,還能使學生有新的發現——在歌曲的伴奏中有鼓點的聲音,因此,筆者又請一位同學在強拍上敲出鼓點,就這樣,全體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有力地演唱,賣力地表演,加上勞動號子的伴唱,鼓點的敲擊,營造的氣氛讓筆者感動不已,學生非常地投入,相當動情,歌曲表達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音樂是情感藝術,對歌曲的二度創作,在潛意識中激發了學生的能動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了勞動號子的特點,他們就能根據這種方法,有創造性地進行靈活的運用。
  激活學生創意的有效途徑有很多,創設新奇的教學情境,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手段,借助有效的道具,加上教師對教材深入地挖掘與創造,可以變“舊”為新,化“繁”為簡,在新的教學思考中不斷更新創意,引導學生養成隨時思考、創新學習的習慣。
  正如曹麗老師所說:“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能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程序和固定模式,只有通過音樂教師復雜的創造性勞動,才能滿足學生需求,營造更美好的教學空間。
  基金項目:廈門市“多元目標多元策略學科基地?!闭n題“基于多元目標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多元策略研究” (PDYJD201732)
  參考文獻:
  [1]王安國,郭聲健.走進課堂-音樂新課程案例與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英)麥克·格爾森,黃愛麗譯.從備課開始的50個創意教學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
  [3]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碩士論文集[C].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1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