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道德與法治課中實施德育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實施德育,從而對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滲透性教育操作,對教育教學的實效性進行提升。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對多種教學手段進行利用,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啟動實踐體驗,為德育的順利實施創設良好環境,有效塑造小學生多方面的道德品質。據此,本文對道德與法治課中實施德育的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現實有所裨益。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德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2B-0018-03
  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教學方法,能夠實施德育,因此,教師需要立足現有的教學環境,精心對教學活動的過程進行設計,通過適合小學生的教學內容設計,豐富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提高小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敏感度,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道德與法治課中實施德育的重要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包含著很多實施德育因素,通過具體方法能夠達到教學目的,如果不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實施德育,會影響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道德與法治課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完善小學生的心靈,這也使得德育可以較好地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進行實施。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具備德育意識,從而提升小學生的道德水平,為其日后的全方位發展打下基礎。
  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實施德育較為重要,因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就帶有德育的因素。然而,在現實情況中,很多道德與法治課堂過于注重應試教育,忽視了德育的性質。對于德育的實施來說,其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積極性的集中體現,需要學校教師合理滲透,幫助小學生自主對其進行理解,進而促進其自我人格的完善,提升道德水平。
  二、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實施德育的措施
  (一)教師明確實施德育的意義
  想要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對德育進行實施,教師就必須對實施德育的意義進行明確。小學階段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視,也缺乏對道德與法治的思考,長此以往,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而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對德育進行實施,則能夠促使學生投入到對道德與法治的思考、體會當中,無形中調動思維,深化學生對我國道德與法治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如今新課改的背景下,德育十分重要,如果能夠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實施德育,就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ǘ┰趯W校道德與法治課中轉變學生的學習地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校教育的德育功能和責任在持續提升,同時需要重視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重視學生品德和素養的進步,這也就顯示學生學好道德與法治的必要性。而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說,想要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實施德育,就必須注意,在教學中轉變學生的學習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僅是新課改背景下對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的要求,也是我國解決傳統應試教育問題的主要措施。
  在實踐中,老師必須做到對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的觀念進行轉變,提升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的地位,保證道德與法治課的開放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自我思考,針對當前社會的道德與法治現象,促進小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讓他們對道德與法治問題進行更多地探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思路就可以得到拓寬,德育也就能夠得到實施。
 ?。ㄈ┍WC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貼近現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證理論內容可以貼近現實,只有如此,才能夠實施德育。例如,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為了能夠在現實情況下提升教學質量,開始融入不同的教學方式,核心是采用案例分析,組織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關心道德與法治,找出發生在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因素,使學生可以深入地了解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內涵,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提升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興趣。
  在教學當中,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搜集現實生活中能代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內容的案例,如日常道德與法治觀念——愛國,可通過列舉先進工作者的真實情況,讓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如果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來引出課堂的重點,那么只需要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稍加引導,德育就可以得到實施。
  (四)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其對道德與法治的認知,集中在枯燥、乏味等幾個點上,這是因為在傳統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每每在滔滔不絕傳授課本內容,采用灌輸的教學方式,在這種壓抑的教學氣氛下,學生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學習不感興趣。所以,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
  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為德育的實施打下基礎。具體地說,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在講臺上為學生講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點,學生被動地聽,這種教學方法會削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的講解,不會自主地對道德與法治問題進行思考,尤其是對于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來講,很需要學生調動思維來養成正確的道德與法治思想,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惰性,會影響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必須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幫助每個學生都能以“主角”的身份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討論中,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樂趣,在這一問題上,教師需要注意自己的態度。
  此外,要對提問方式進行創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就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對德育進行實施。
 ?。ㄎ澹﹥灮虒W設計,提升實施德育的品質
  對教師來說,在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完善,還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多種學習情境,從而促使實施德育機會的再現。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教師不能僅僅進行理論教學,還必須引用大量學生熟知的案例,或者是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參與一些實踐活動,從中獲得最直接的啟迪。教師還必須具備實施德育自覺挖掘意識,尋找一切契機展開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個性成長需要。  ?。╅_闊實施德育的視野
  教師需要對實施德育的視野進行開闊,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來說,其大多數來源于生活,所以,在對教學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緊緊地貼近學生生活認知實際,如此才能對學生學習的認知基礎進行激活。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必須保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在與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接軌的過程中,必須抓住實施德育的機會,對學生良好的行為品質進行培養。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有太多交集,所以教師必須注意每一個細節,對教材內容進行多重探究,以獲取教育契機,為德育的順利實施創造條件。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對學生來說,個體差異勢必存在,所以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學生的思維存在差異,德育也有好有壞,所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蘇慧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18,(11).
  [2]郭雯霞.小學道德與法治: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基于教材話題的探問[J].  中小學德育,2018,(2).
  [3]孫曉礪.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6).
  [4]褚萬千.現代化小學教學管理模式初探[J].寧夏教育科研,2015,(3).
  [5]李明生,劉玉田.談小學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教育革新,2007,(7).
  [6]邵軍.幸福的知遇[J].小學教學研究,2004,(7).
  [7]徐雅娟.談談小學課語文朗讀的節奏感[J].雅安教育學院學報,1997,(Z1).
  [8]陳淑芝.“不借”也能解[J].小學教學研究,2005,(6).
  [9]尚蕾.淺析小學班主任如何開展德育教學[J].新課程(上),2018,(12).
  [10]張仁斌.老爺爺把“歲月”帶進了校園[J].新少年,2005,(10).
  [11]劉雁,李震.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
  [12]王靜慧.小學德育教學的現狀及對新形勢下德育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綜合版),2018,(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20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