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計算機應用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結合當前的計算機應用教學課程的情況,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多角度分別論述了如何有效地提升計算機應用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問題,希望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素養能力。
關鍵詞 計算機應用 計算機教學 教學方法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在我國當前的高等教育領域中,存在著教學環節較為薄弱,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偏低的情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公民素質教育、大眾教育。在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教育過程中,以往過于重視理論專業相關的程序化知識的學習,而不重視學生在應用實踐方面的能力培養,這則是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要求。所以,應該積極主動地探索適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創新,這樣才能有效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專業化技術素養的提升。
1計算機應用教學課程狀況與問題
結合計算機應用教學的情況來看,從內容層面進行分析,計算機應用教學課堂來說,主要涉及到操作系統、基礎知識教學、網絡應用基礎、常用軟件工具、計算機原理以及多媒體系統等方面內容。部分內容具有較強難點專業性,學生在學習中感到一定的難度,沒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如果能選擇結合學生日常接觸的軟件工具應用,比如,相關的OFFICE技能、WORD、POWERPOINT等知識,學生則容易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能夠更好體現出快樂學習的要求,能愿意去嘗試,去實踐,通過實踐才能熟練掌握相關的計算機技能。從計算機的學科特征來看,其發展具有非常高速的特點,這就決定了相關的教材內容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所涵蓋的前沿信息內容較為有限。部分內容則體現出過于冗余復雜的情況,學生自然難以提升學習興趣,難以找到學習的門道,也消化不了所學的內容,并沒有形成深刻的真實體會。另外,教材內容還難以體現出專業特點的要求,難以結合專業實踐開展教學,這樣自然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升。
2計算機應用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1引入項目教學法,利用任務驅動激勵學生創新意識
在開展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創新的過程中,其是在建構主義原理的基礎上,開展的相關日常學習活動,應該在相關的任務要求下,和問題現實要求能夠緊密結合,通過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幫助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課堂活動參與熱情。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下,應該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以及創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并重點有效提升他們的獨立分析問題、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開展計算機應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必要的任務設計、任務呈現過程中,通過逐步引導學生來完成任務,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能獲得良好的成功滿足感,從而愿意在學習中去積極培養探究精神、創新意識。在進行任務設計的過程中,結合貼近學生的教學案例,進一步加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學任務盡量選擇符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容,讓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則應首先深入了解到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精心組織和設計教學內容,積極將相關內容融入到項目任務。比如,在進行excel有關數據分析的教學中,以往學生認為在處理數據分析的過程中,手段方式較為零散。教師可以結合如何高效處理職工工資表的相關項目任務,結合實際需求,幫助學生能夠深入分析表格內容,逐步讓學生探索如何進行數據分析整理、排序應用、匯總管理,以及能夠符合要求進行創建編制圖表以及合理篩選等操作技能。結合任務驅動的要求,學生能夠快速融入到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進一步的練習能具備較強的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則容易實現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明確項目任務,在耐心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應該講教學中心視為共同任務,并能結合學生實際來進行層次化分解相應的教學任務,并能開展逐層的剖析。在進行大任務的分解過程中,則應該從小任務入手,能夠降低學生接觸入手的難度。對于工資表的項目任務來說,可以通過各類細小任務的方式,能夠完成相關工作人員信息的較為詳細化對比和分析。在上述小任務完成后,便可以全面完成整體化的大任務要求。在教學中,學生應該在明確任務的要求下,有效實現探索求知欲的激發,不斷提升自我的創新能力。
通過上述教學模式,對于教師來說,更多則是要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而體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則應通過細致的分析和思考來探求問題的解答策略,如果沒有提出有效的策略情況下,教師則會幫助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潛到深的逐步去探索,一直到獲得問題的解決答案。對于學生來說,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中,不斷進行相互討論,在交流中堅持獨立思考,直到處理問題的方法得到有效升華,能實現對于具體問題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2.2通過競賽活動有效鍛煉學生操作技能
高校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開展相關關于計算機應用方面以及操作技巧的競賽活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內容更可以涉及到數據表格分析處理、文件排版編輯、多媒體教案、動畫制作大賽等方面。通過積極構建良好的競賽分為,鼓勵學生在不斷的競技中進一步夯實自身的基礎知識內容,提升相關的實踐操作能力,能將所學內容融入在實踐工作中,有效實現實踐操作技能的全面提升。如果學生的競賽水平較高,則應給予必要的獎勵,并可以推薦參加全國競賽,積極構建良好的榜樣,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興趣活動小組,結合相關的計算機應用技能要求來實現多元化的培訓學習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不斷提升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的質量,將濃厚的學習氛圍帶入到整個校園中,從而符合新課標下的素質教育的要求。
開展計算機應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則是能夠掌握必要的OFFICE應用能力。教師為了不斷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較為寬泛且靈活的題目內容,主要目的則是有效實現學生的創造力提升,通過細化管理學生的上機訓練、實踐操作等內容,進一步加強學生在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綜合應用能力水平的提升,加強他們在實踐方面的技能水平。
2.3基于網絡平臺加強創新技能,更好整合課程內容
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來獲得寶貴的知識內容,掌握必要的操作技巧,教師則應該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以及創新意識。在傳統的機械化灌輸式教學中,教師的講課往往呈現出枯燥、呆板的情況,自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的創造力的激發。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組織中,不應僅僅應該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更為重要則是積極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激發,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具有較強的學習技能,這些都是為后續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也符合新課標下的素質教育的要求。
所以,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不應該僅僅就理論內容進行講解,更多則應該選擇相關能夠貼近學生生活化的案例,結合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進一步保障學生的關注度得到提升。借助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積極構建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平臺,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形式,積極幫助學生能夠在學習之后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能夠實現知行合一。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應該和教師在第一時間取得聯系,鼓勵學生利用上述的交流平臺主動進行自我觀點展示,能夠實現相互共同進步。教師可以通過學校網路平臺,將計算機應用常識性信息知識進行發布,涉及到相關的硬件維護、軟件應用等方面,還能把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態進行展示,幫助學生緊跟市場發展態勢,實現動態關注,便于學生實現自身知識結構體系的優化,不斷提升自我的綜合能力。
在開展高校的計算機應用課程,大部分則為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紤]到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邏輯判斷能力有所不足,僅僅通過復雜理論知識難以激發學生興趣,不利于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因此,在開展課程教學任務的郭恒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可以采用知識點和操作技能相互結合,通過上級考核形式,讓學生隨機抽取操作實踐題目,其中,獲得省一級考證則可以看做附加分。
參考文獻
[1] 劉世界.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應用教學的探討[J].商情, 2018(45).
[2] 馬憲敏.以"學科競賽"驅動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19,3(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