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麥病寤的發生與防治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產物,小麥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產物。國家糧食安全直接受小麥質量與產量的影響,但受種植技術、氣候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小麥的實際種植過程中經常有病蟲害問題產生,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好這一問題,必將會對小麥的質量與產量帶來嚴重威脅,進而阻礙我國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立足當前小麥的各種病蟲害發生類型,并提出相對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防治
我國是農業病蟲害發病率相對較高的國家,若不能及時做好應對病蟲害發生的防治工作,就將會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阻礙。為增加小麥產量,有效保證小麥的質量,就要全面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可根據小麥病蟲害發生規律及特點制定對應的防治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小麥的產量及質量。
1常見小麥病蟲害類型
1.1紋枯病
紋枯病是小麥較為普遍且危害嚴重的一種土傳性真菌病害。近些年,因為紋枯病菌逐漸增多,發病區域逐步擴大,危害日益嚴重,對小麥產質量造成了極大影響。如果在小麥生長前期,沒有落實好綠色防控措施,那么不僅會造成小麥產量驟降,還會導致小麥絕產。紋枯病不僅直接影響小麥減產,還對農民的經濟效益,對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會造成影響。因此,預防小麥的紋枯病極其重要。再加上小麥生長期間,病菌隱藏在土壤中,伺機侵襲小麥種子,導致小麥大面積爆發紋枯病,且并發癥不易被發覺,因此需要及時發現并施以有效的應對措施。
1.2白粉病
小麥生長期間的任何時間段都可能會出現白粉病,其癥狀出現初期表現為淡黃色斑,之后會漸漸變成橢圓形或者圓形的白色粉狀霉斑。而在后期白粉病會形成灰白色,在患病出會出現黑色的小顆粒。白粉病會對整株小麥造成嚴重危害,會給小麥生長帶來致命傷害,尤其是種植密度較大的小麥產地。
1.3銹病
對我國小麥生產安全造成影響的主要嚴重病害之一的是銹病。銹病會導致小麥減產量高達10%-60%。小麥銹病的表現主要是對小麥葉鞘、葉子和麥穗部位形成破壞。銹病種類包括稈銹病、葉銹病。此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條形柄銹菌受到感染,且此種致病菌擁有極強繁殖力,還能適應低溫天氣。病發后,患病初期小麥會出現黃色橢圓形粉孢和綠色斑點,伴隨小麥的生長最終形成黑色橢圓形的孢子堆。
1.4梭條斑花葉病毒病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的傳播是以禾谷多黏菌為傳播媒介,雖然此寄生菌自身危害不大,但如果在冬季進行小麥播種,寄生菌生成孢子,孢子通過小麥根部入侵后隨之向上入侵,由此使得被侵染小麥在冬季其病癥表現不明顯,到了春季就會明顯表現出來。再加上濕度較大的土壤有利于病毒的傳播,致使小麥大面積產生病蟲害現象。同時,在春季新生的小麥會出現褪綠色斑點火扭曲的現象,此后條紋漸漸增加,病斑轉變為長斑,老葉子漸漸枯黃,致使根系無法正常生長,造成小麥植株矮化現象,由此不僅讓小麥難以正常接穗,還有可能出現即使接穗但難以成籽的嚴重問題,不但嚴重降低了小麥產量,還對種植戶的收入造成影響。
1.5小麥赤霉病
小麥赤霉病又有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說法。主要病癥是苗枯、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從幼苗至抽穗期間都會受到損害。穗腐是當中最具影響的病害,在小麥揚花時,最初在小穗與穎片上形成水浸狀淺褐色斑,逐漸擴大至小麥整體,導致小麥枯黃。在濕度較大時,病斑會出現粉紅色膠狀霉層,后期會出現稠密的藍黑色小顆粒,也就是病菌子囊殼。
1.6蚜蟲
小麥在生長期間重要的蟲害之一是蚜蟲危害,不論是在哪個月份、年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蚜蟲危害發生。小麥蚜蟲主要是蚜蟲的若蟲與成蟲對小麥形成嚴重危害。蚜蟲在生長期會大量吸取小麥汁液,若不對其進行及時防治,蚜蟲就會形成集體對小麥造成傷害,從而危害小麥整片葉子。當小麥在抽穗灌漿期,蚜蟲會迅速繁殖生長,致使小麥葉子形成嚴重枯斑現象。
2小麥病蟲害防治對策
2.1小麥紋枯病防治
小麥紋枯病害進行有效防治的措施:一是農業防治:在早春時節進行耕作,以增強麥苗的抗病蟲害能力,給小麥苗一個適宜的生長條件。二是藥劑防治:將藥劑拌種,可使用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或三唑酮可濕性粉劑等多種藥物,早進行早播種前先將藥劑比例調配好,然后與小麥種相配合??蛇M行大田噴霧,運用一定比例的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禾果利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采取噴霧的方式,噴霧的含水量一定要高,保證藥劑發揮藥效,植株才能得到最好的生長。
2.2小麥銹病防治
對于小麥銹病的防治關鍵在于前期的防治,小麥麥田中出現發病源時就應立刻進行防治。經過對下麥銹病特點的長期研究和分析發現,要控制發病中心需要在三月中旬下藥,在四月初對發病麥田實施全面防治,使用50%粉唑醇可濕性粉劑、25%的丙環唑乳油或25%的粉唑醇懸浮劑,或三唑酮粉劑,兌水750-1125kg/hm2實施噴霧防治,藥物的使用量分別為450ml、600ml、375ml、1500g。375ml、1500g。
2.3麥蚜防治
農業防治:一是實施初春耕鋤和冬日澆灌進行壓制,有效控制春季與冬季麥蚜的繁殖量;二是培養蚜蟲天敵,利用天敵保證小麥健康綠色的生長;三是小麥返青階段避免肥水,其會對天敵生長造成危害,于小麥生長不利。藥劑防治:利用農藥進行噴霧預防病蟲害,穗期可利用抗蚜威、粉銹寧等藥物混用,還能兼治白粉病,且治療效果明顯。
2.4小麥赤霉病
首先是選用抗病品種,其次是實施農業防治,合理進行排灌,濕地需要開溝排水。收獲之后需要深耕滅茬,減少菌源。合適時間播種,避免在揚花期間存在下雨天氣。倡導采取配方施肥技術,適時、適度施肥,不可偏施氮肥,增強植株抗病力。最后是藥劑防治。在小麥齊穗見花期,選擇的復配藥劑需要具有滲透性、耐雨水沖刷性、較好持效性以及對銹病與白粉病療效,比如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咪銅氟環唑及戊唑咪鮮胺等,也可以選擇氰烯菌酯單劑與戊唑醇兩者混用,對水噴霧預防;如果花期雨水多或霧露多,需要在大約用藥5天后,再次噴施防治。
3結語
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糧作物,小麥在促進民生持續健康發展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小麥生產期間病蟲害問題的出現難以避免,所以需要我們采用科學態度和措施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治理,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增加糧食產量,讓人們的生活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正堂.淺談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3).
[2]婁華偉.小麥病蟲害的類型及防治措施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8(9):157.
[3]劉寒.小麥病害的表現及防治措施[J].河南農業,201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8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