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特征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網絡視聽文藝節目是網絡文藝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以數字網絡技術作為物質基礎,以新媒介作為載體和傳播語境的視聽文藝活動??缑浇樾栽捳Z形式是其本體與存在方式。本文以我國網絡視聽文藝節目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首先進行本體研究,分析其傳播特征及審美特征;之后使用數據分析法,分析網絡視聽文藝節目在視頻網站中呈現的特征,并對其進行現狀分析。
  關鍵詞:網絡視聽文藝節目 傳播特征 審美特征
  網絡拓展了文藝傳播的渠道,從而促進了網絡文藝的發展。目前,我國網絡文藝成為中國“網生代”成長的數字媒體藝術環境及與世界對話的主要途徑之一,是當代人生存的真實影像折射。
  一、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界定
  網絡視聽文藝節目是網絡文藝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它以數字網絡技術作為物質基礎,以新媒介作為載體和傳播語境的視聽文藝活動。視聽( Audio-visual)是如今強調感官時代下的必然產物,也成為當下人們接受信息、表達觀點的主要途徑。視聽是一種傳播的途徑與方式,同時它的外延也拓展到了以視聽作為傳播媒介的傳統影視作品、各類新媒體形式的視聽活動,以及其他數字化、視聽化樣態?!半S著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加速推進,視聽文化形態將成為人類歷史上聽說文化和閱讀文化之后的第三個主導文化形態?!雹俣W絡視聽文藝節目則是在視聽文化下的網絡文藝發展產物。網絡視聽文藝節目是網絡文藝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傳播形式上,其主要是通過對受眾的視覺、聽覺感官綜合作用以傳、受雙向互動為特征;在節目樣態上,區別于網絡電視劇、網絡電影與網絡新聞報道,以文藝節目作為主要節目形式;在媒體形態上,主要借助網絡視頻、IPTV、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等。
  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特征
  每一種媒介技術的出現都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世界。從印刷術到電子技術發展下的電視傳播,人們從對文字圖案的理念傳達及審美折射延伸到不同空間,媒介得以延伸。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它改變了傳、受關系,使得人們可以通過媒介嵌入到社會生活中。筆者對于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特征的總結,主要結合視聽新媒體的傳播特征并在區別于電視文藝節目審美特質的基礎上得出的。
 ?。ㄒ唬┚W絡視聽文藝節目的傳播特征
  1.節目受眾成為內容生產者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網絡視聽文藝節目已經擺脫了以往電視媒介中“專業內容生產”的模式,而是轉向為“用戶創造內容”并且延展為“消費者產生媒介”的形式。受眾從單一的“使用內容”轉向兼顧“使用內容”與“貢獻內容”。比如芒果TV制作的網絡素人真人秀《完美假期》,節目設計全時全景直播,網友可以隨時提出對于游戲環節的構想,并且在互動環節“818聊天室”直接與選手對話聊天,這些內容都不經刪減直接作為節目內容同步播出。
  2.從“時移”到“位移”的跨越 電視文藝節目本身的傳播特性包括視聽兼容的共時性傳播、深入家庭的傳真性傳播、高度綜合的連續性傳播等。②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繼承了電視文藝節目視聽兼容的傳真性,但是顛覆了電視文藝節目固定收視的線性傳播方式。傳統的電視接收終端,觀看電視文藝節目有固定的播出時間,常常將觀眾固定在客廳、臥室等空間中,觀眾處于一種相對固定的收視環境,限制了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觀眾的收視需求。而數字技術顛覆了傳統視聽媒體的線性傳播方式。傳統的電視文藝節目安排在特定的時間播出,電視的“8:20”與“9:20”作為綜藝節目的黃金時段,也同時形塑了觀眾的收視習慣。如今觀看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收看,觀眾的時間就是“黃金時間”,并且突破了視聽接收的空間限制與固定接收的局限性,極大地拓展了受眾收看綜藝節目的空間范圍,空前提高了受眾收視的空間自由度?!皬氐状蚱屏藗鹘y媒體對于電視文藝節目的時間限制,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時移’和‘位移’。”③比如你收看一檔網絡視聽文藝節目,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收看,隨時隨地收看自己感興趣的節目,使得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收視率在時間上有了極大的延展,在空間上得到有效的拓展。
  3.碎片化的填充收看原來觀看電視綜藝節目,類似于看電影,有儀式化收看的方式,不能任意停止或者回看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需要觀眾騰出特定時間來專心收看,比如原來我們觀看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之所以會萬人空巷,是因為傳統電視節目按照時間順序編排、線性轉播并且轉瞬即逝。而如今受眾觀看網絡視聽文藝節目具有強大的實時性和交互性,并且不需要作為一種具有儀式感的視聽消費行為,轉變成了碎片化的視聽填充行為。而為了適應這種收視行為上的變化,網絡視聽文藝節目也會同時把節目本身碎片化、分割化。比如騰訊視頻自制網絡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會把嘉賓的脫口秀分門別類進行分割,這樣受眾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性地進行收看。
 ?。ǘ┚W絡視聽文藝節目的審美特質
  1.多元性首先是節目題材的多元性,網絡視聽文藝節目除了延續電視文藝節目的題材類型以外,還融合了網絡媒介的特點,大膽進行跨界聯姻制作出傳統文藝節目與網絡節目的綜合體,此外在充分吸取新媒體的養分的基礎上,制作出純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題材樣態;其次是節目功能多元性,具有新聞類節目的紀實功能、文藝節目的娛樂功能、審美藝術功能、教育功能、服務功能等等,以及在節目中實時互動的交流溝通功能。第三是制作人員的多元性,目前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制作團隊組織形式多元化,有傳統電視節目制作團隊轉戰網絡平臺的,有經驗豐富的電視節目制作團隊融合純網絡節目制作人員的,還有專門制作網絡節目的團隊,另外就是網絡用戶自愿投身于網絡節目制作,以興趣熱愛為前提,不以盈利作為出發點的非專業團隊。第四是互動交流的多元性。用戶可以通過視頻網站平臺、微博、微信及博客等多種途徑進行互動交流。同時由于用戶的文化背景、工作經驗及生活經驗、社會角色的差異,導致在互動交流中主流文化、亞文化相互碰撞與融合,精英文化與草根文化相互認同。
  2.交互性網絡視聽文藝節目實現了受眾與節目或受眾之間的自主、即時、無限的雙向互動交流。如用手機觀看節目時,個體不僅可以隨時隨性地與節目進行互動表達個人觀點,參與節目內容;并且可以群體之間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得到群體認同。在這個過程中,受眾已經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互動,并且成為整個傳播活動的參與者。   3.假定性網絡視聽文藝節目體現為一種表現藝術,它與網絡新聞不同,更大地突出了“虛構”的美學特質,而且鮮明地體現在審美生活日?;c日常生活審美化的雙向位移與滲透,尤其是對于網絡自制脫口秀節目與文化類節目,這兩個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重要內容,他們具有明顯的假定性,具體體現在演員與嘉賓在假定性的時空環境下,在所處的虛擬環境中從容表演,并適時做出假定性動作表情與虛擬影像配合等。比如《奇葩說》《偶滴歌神》等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演播室的設計,打破了常規的舞臺設計,在風格與色彩上更加夸張,在環境場景的設計上,更像是“糖果奇幻工廠”。假定性的實質是一種新鮮感、驚奇感,是陌生化處理的一種形態,是對日常性的顛覆、超越及重建。那種新鮮感是分解生活形態,對生活的藝術提升;那種驚奇感是確認自我存在,獲得崇高的審美愉悅。今天的文藝節目與互聯網相結合,讓文藝節目成為新時代的新文藝節目。只有真正把握了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傳播特征與審美特質,才能制作出精良的網絡視聽文藝節目,正確把脈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內核,讓受眾積極參與,共同抑制欲望都市的感性風暴,回歸理性社會下的審美愉悅。
  三、結語
  目前來看,網絡視聽文藝節目還處在蓬勃發展的上升階段,我們要始終客觀地看待“網生新事物”,正確把握其傳播特性及審美特征,注重“把關人”的重新回歸,走“內容為王”的新常態之路;結合媒介平臺特性,細分受眾,精準定位;創建專業網絡制作團隊,制作精品網絡視聽文藝節目,塑造網絡節目品牌形象。建立網絡視聽文藝節目評估制度,進行多元化管理,走上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圈
  ①龐井君:《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廣播影視發展的基本趨勢》,《中國廣播》2013年第1期,第22頁。
 ?、诖髟狻⒔鸸谲姡骸秱鞑W通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95頁。
 ?、凼L順、童文杰:《數字視聽新媒體:從概念到商用》,《河南社會科學> 2007年版第2期,第97頁。
  參考文獻:
  [1]杜駿飛,黃煜.中國網絡傳播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張智華.中國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節目初探——兼論中國網絡文化建設[M].北京:中國電影H{版社,2017.
  [3]陸地.網絡自制視頻節目發展的特點和空間[J]新聞與寫作,2014 (3).
  [4]陸地,胡馨木.中國網絡視頻行業發展的新視點[J]當代傳播,2015 (2).
  [5]張智華,劉雪峰.中國網絡節目的得與失以及發展之道[J].藝術百家,2015( 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87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