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季節水產養殖病害測報與管理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水產養殖業容易受到異常天氣的影響,特別是在高溫季節和臺風期間,其惡劣天氣可能對魚類養殖造成影響并對魚類養殖造成流行病。因此,為使水產養殖盡量減少損失,需要及時對病害進行研究和處理,通過研究其管理要點,以確保水產養殖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溫季節;水產養殖病害;管理要點
根據高溫季節水產養殖結果和病害發生率的特點,預測在高溫季節病害和流行病的類型和趨勢,通過對水生魚類病害的早期預警以及水產養殖方面進行進一步分析,及時提醒養殖者注意預防措施。
1 一般情況下水產養殖病害測報預警
1.1病害測報目的
通過對病害現象的研究和分析、病害原因的記錄以及病害現象的觀察,能夠預測病害發生的一般條件和模式,從而保護水產養殖。在進一步防治病害過程中,應當對水產養殖業的病害進行測報,從而盡可能減少損失,并刺激水產業的發展。
1.2常見的測報程序
首先,需要將記錄和分析的內容分為幾個部分,包括監測區、觀察點、受監測品種區等。此外,應當指出這些數據類型的記錄是否涵蓋主要的水產養殖物種地區,并確保數據的完整性。然后,通過病害監測專家的指導,對測報工作提出相應要求,并以定期的方式記錄所分配的監測點。在數據信息與測報之間取得平衡,改變水產當前養殖的狀況。此外,細菌能夠調節和維持水生環境的能量平衡。
2枯草芽孢桿菌調節大棚養殖水環境的作用機理
有機物能夠分解成細菌,將大分子分解成小型分子結構,以吸收到藻類中。此外,將枯草芽孢桿菌制劑釋放到大范圍的水生環境中,激活芽孢以產生降解酶;從而分解大分子。此外,無機鹽的釋放和藻類的使用可促進藻類的生長和繁殖,枯草芽孢桿菌含有大量維生素B12,促進原生魚類和輪蟲、浮游魚類的生長,從而保證海藻和水體中能夠溶解氧氣。
維持浮游魚類和浮游植物數量1:100萬的比值,可以使水生環境保持平衡。而大棚高強度喂養能夠導致浮游生物的數量增加,因此需要清理菌群,及時消除主要的細菌,例如大分子有機物等,滿足浮游植物生長和繁殖的需要。此外,控制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在分解大型分子有機物的細菌過程中,通過枯草芽孢桿進行進一步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2.1注意投放時間
注意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飽度以及水中高溫,能夠確保水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到影響程度減少。此外,大棚內的pH值在地表和水底之間有很大差異。太陽出現在上午10時,表面pH值超過8.4,當浮游生物滲入水中,此時芽孢桿菌可防止浮游生物進食。
2.2注意投放頻率
大腸桿菌僅有20多天的使用壽命,最好是每7-10天投放一次,并保持水生環境中大腸桿菌的總量。此外,通過規劃建立一個時間周期,對每一周期進行總結,由一個總小組負責分析和研究,對收集的信息以及病害進行公布,并發布病害監測報告。
3高溫季節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具體情況
3.1加大病害監測力度
一年的高溫季節通常在7月至9月之間,在這一期間,由于天氣等原因,爆發的可能性明顯增加。因此,加強病害監測、控制病害爆發和及時清除病害至關重要。具體措施可包括每月提交兩份預警信息表,用于密切監測各水產養殖場的病害情況。當觀察到多達五分之一的水產養殖水域發生病害時需要及時采取措施,確保在所有水產養殖場都能及時獲得預警信息。此外,需要一個專家小組來核實這些病害,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這些病害蔓延到其他水產養殖地區。此外,可以定期收集的數據,對這種病害的狀況、時間和特點進行分析性評估。
3.2提高養殖人員的技術水平
由于水產養殖的規模很大,無法在所有時間段配備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實時的監測。因此,可以邀請水產養殖技術人員和專家對水產養殖進行全方位監測。此外,還可邀請專業人員提供現場指導,并提供一定技術教學,以幫助養殖者克服這一時期的困難。此外,還可邀請專業人員向農民提供實施病害預警系統的具體操作指導,及時改進水產養殖技術。
3.3各養殖點之間進行聯系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病害的類型、發生的時間和條件因水產養殖環境和情況而異。因此,需要在各水產養殖中心之間建立聯系,以便交流關于水產養殖預防的相關信息。特別是,可以召集每個病害和病害監測中心的負責人,并邀請有關研究人員對每一地點的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比較情況類似的地區,找出實際差異。通過開展預防活動,收集和傳播水產養殖病害的類型、方式和影響,確保人們了解各種病害的類型,并避免在未察覺病害出現無能為力的情況。
3.4進一步加強病害監測
在每年7月至10月的高溫季節,通過每月的預報、監測和預警,加強對水生養殖和病害的監測,并在每月10日和25日發出水產養殖病害監測和預警信息表。在查明轄區水產養殖水域中超過20%的水產養殖發生病害時,監測機構將對觀察結果進行現場核查,安排專家指導漁業管理部門,并同時與主管當局進行探討,提出相應解決方法。
3.5強化水產養殖技術培訓服務
高溫季節,水產養殖技術人員或專家應舉辦相應培訓班,并向養殖者提供關于高溫季節水產養殖管理的科學指導,以幫助養殖者克服高溫帶來的影響。同時,技術人員還及時了解水產養殖的當前發展,提供關于健康水產養殖和預防病害的技術指導,并通過現場指導和信息傳播,促進預防高溫病害工作的開展。
4高溫季節水產養殖管理要點
4.1降低養殖密度
眾所周知,在人口稠密地區多發生病害傳染,其范圍非常廣泛。因此,在高溫季節,水產養殖水體需要進行低密度的養殖處理,不僅僅是為了縮小規模,同時也實現了保證水產養殖的規模,使水體負荷的減少,使魚類生境的穩定以及池塘凈化和處理有機污染物能力的提高。如果養殖密度較高,飼料和糞便的數量就會增加,從而妨礙及時清理養殖場內的污染排放,導致水質量和環境的惡化。因此,必須降低養殖密度,提高養殖水平。
4.2及時供給氧氣
氧氣機是夏季池塘的主要設備,在陽光明媚的中午,即中午12時至下午2時之間大約兩個小時內投入使用,主要功能是將相對豐富的氧氣從水面轉移到低氧深水。利用生物氧和機械氧相結合的形式,及時補充地下水的氧氣含量,防止魚類由于地表氧氣短缺而掉進地表,增加魚類對病害的抵抗力。此外,在上午和晚上配制飼料,以避免魚類在高溫下接觸進食。通過分配食物,將池塘分為若干部分,并分散各魚池中以食物分配不均。魚類種群的不同導致當地水域的氧氣大量減少,并對魚類生存造成壓力。因此,通過每次降低食物水平,在高溫季節,能夠達到食物水平比正常水平低2至3倍,通過食物增強魚類免疫能力的免疫元素。
4.3堅持防范為主
在日常養殖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例如對水體進行消毒,定期檢查魚類池中的水質,一旦發現死魚,就必須立即采取緊急措施,以防止今后再發生這種情況。此外,為了防止進一步污染,必須及時進行魚類死亡原因分析,此外,必須通過捕撈健康的魚類配額和擴大捕撈條件來減少損失。
4.4加強管理
特別是在高溫季節,必須改善水產養殖檢查的管理,至少每天對池塘進行三次檢查,監測池塘的情況,及時發現潛在的威脅。若發現了不正常的現象,必須對魚類進行及時的捕撈,并進行防治措施。此外,還應更加注意在極端氣候條件下對魚塘進行巡邏和觀察水體變化間)。
5結語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病害風險,并為漁業生產提供服務,有必要建立強有力的水產養殖病害預防、監測和預警機制,實施保障措施,并就水產養殖病害提供技術指導。為了有效應對這些病害的發生和流行,促進水產養殖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水產養殖病害監測,目標是通過病害監測和預警制定具體的預防措施,了解水產養殖病害風險以及主要病害的流行模式,分析其原因并制定具體的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王正彬.淺談水產養殖自動化[J].漁業致富指南,2018(19).
[2]張清良.水產養殖“三項記錄”及其應用[J].漁業致富指南,2018(19).
[3]李明,于莉.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發展戰略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1577.htm